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芪苈强心胶囊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阳虚泛型)的临床疗效。疗效背景:芪苈强心胶囊是我国自主研发中成药制剂,在我国被批准用于CHF的治疗,但多家临床研究显示疗效不一,本试验严格按芪苈强心胶囊说明书选择有适应症的病人(中医辨证属阳气虚泛,络瘀停)。方法 入选100例CHF(经中医辨证为阳虚泛型),在接受CHF的标准化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标准药物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及标准药物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结果 治疗6个月,随访跟踪BNP水平,NYHA分级,心脏B超EF值,6分钟步行试验,临床症状,再住院率。结论 在标准药物治疗前提下,芪苈强心胶囊能进一步减少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脏B超EF值,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率,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阳虚泛型)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芪苈强心胶囊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证属阳虚水泛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3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外阴清洁与消毒、阴道冲洗等内容展开教学,分别开展传统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在教学结束后,统计两种教学方法的学生成绩差异,评价教学的效果。结果:通过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的成绩提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习,且数据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保持良好沟通与交流,护理人员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 护理教学 小组合作 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LC-MS鉴定分析蒙药孟根地格达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LC-MS技术对梅花草孟根地格达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2.1×100 mm, 1.8 µm),乙腈(A)-0. 1%甲酸水溶液(B)(0~5min,5~10%A;5~10min,10%~15% A;10~20min,15~20%A;20~25min,20%~40% A;25~30min,40~60% A;30~33min,60%~95%A),柱温30 °C;流速0.3mL/min;进样量为2 μL。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对样品正负离子流图匹配出的化合物作出鉴定。结果 从孟根地格达提物中检出29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苷类化合物20个、黄酮类化合物4个、羧酸类化合物2个、氨基酸类化合物1个、酚类化合物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1个。 结论 LC-MS技术为孟根地格达建立了快速、高敏、高效的分析方法,可为其后续研究提供数据。 关键词:蒙药;孟根地格达;化学成分;LC-M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着重分析综合消肿疗法(CDT) )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所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一共有5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行综合消肿疗法,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在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切实采取综合消肿疗法,这样能够呈现出良好的疗效,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这种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综合消肿治疗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疗效
  • 简介:摘要: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中的中药、针灸、拔火罐、四诊等治疗手段均已有上千年历史。我国中医能传承至今,是因为中医治疗能达较好疗效且副作用普遍较小,安全度较高。因而随我国中医的发展、推广,针灸作为中医中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已广泛应用到多种疾病的临床诊疗中。所以本文主要就中医针灸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展开论述、探讨。

  • 标签: 中医 针灸 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采取耵聍耳浴联合派瑞松治疗方式,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30例患者,分别采取派瑞松治疗以及耵聍耳浴联合派瑞松治疗方式,对比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9例,占比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1例,占比70.0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患者在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疾病后,采取耵聍耳浴联合派瑞松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真菌性 外耳道炎 耵聍水耳浴 派瑞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医用抗菌凝胶II型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324例过敏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医用抗菌凝胶II型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医用抗菌水凝胶II型 氯雷他定 过敏性皮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医用抗菌凝胶II型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324例过敏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医用抗菌凝胶II型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医用抗菌水凝胶II型 氯雷他定 过敏性皮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综述刮痧疗法在临床上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对古籍的整理,检索中国知网中收录的国内外有关干眼与刮痧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有关刮痧临床治疗共检出344篇,其中共76篇是机制研究,干眼机制研究共1624篇,对于人体各个系统都有详尽的阐述。结果 总结和归纳发现目前有关刮痧对于干眼的作用机制主要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修复三方面组成,并从这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系统性了解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干眼 刮痧 炎症反应机制 氧化应激 细胞再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本文通过对医院科员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科研档案管理策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 标签: [] 医院 科研档案 核心作用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运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44例偏头痛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开展分组,各22例,A组运用诺福丁,B组运用尼莫地平,比较两组临床作用机制。 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优于A组(P<0.05)。 结论 在治疗偏头痛的过程中,运用尼莫地平具有良好的效果,药物安全性比较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尼莫地平 偏头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柔性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取84例本院外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柔性管理护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柔性管理 外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Spread软件分组方法分为C组(34例)与G组(34例),C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G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有效沟通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G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C组(P<0.05);G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有效沟通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有效沟通 手术室护理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输液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试验的对象的均是到院实施输液的患儿,总计例数为100例,研究时间段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以电脑盲选的方式,将其划分成例数各为50例的常规组和优质组。常规在患儿按照常规方式提供护理服务,优质组患儿施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优质组患儿依从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比常规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输液中施予优质护理服务,可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儿依从性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推荐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小儿输液 优质护理服务 一次性穿刺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热贴用于人体物理退热中的作用分析,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发热患儿中,从中选择了11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59例,后者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前者在抗感染药物基础上接受退热贴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8h、72h、96h的退热幅度分别为(1.32±0.41)℃、(0.89±0.18)℃、(0.65±0.27)℃,对照组分别为(1.10±0.33)℃、(0.60±0.22)℃、(0.28±0.1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不良状况。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无效者较少,对照组相对较多,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较对照组,恶心、呕吐、皮疹、其他发生率对照组10%,观察组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热贴用于人体物理退热中的作用显著,能够促进快速退热,提高了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退热贴 物理退热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