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中对于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泌尿外科进行会诊的8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的43名患者在进行泌尿系统诊疗时医院并没有开展护理标识管理,将这部分患者作为常规组,在2019年7月-2019年12月医院开始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将这个时间段进行泌尿系统诊疗时的43名患者作为标识组。结果:常规组患者无论在护理满意度还是依从性以及不良事态和其他研究指标的发生概率均差于标识组。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标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的质量,对于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也有着中通要的作用,应当在全国医院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泌尿外科 治疗 护理标识 应用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儿科接收的6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00)以及对照组(n=30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较对照组(8.33%)更低,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27,P=0.009)。结论: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通过应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可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儿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用药干预是否取得成效,是否需要调整干预方式。方法 2018年 10月 -2020年 3月,每月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院质控科、医务科、消化内科、五官科、骨科、疼痛科、康复医学科、妇科、中医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查房和药学查房时发现的药物使用不合理处提出干预,干预对象为医生、护士和患者。

  • 标签: 用药干预 成效 干预方式
  •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不断渗透,推动 精神防治档案管理向网络管理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适应当前 精神防治档案管理发展要求的管理内容和建议突然变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精神防治院 管理 档案 网络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科护理在卫生综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优化和完善护理工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全科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各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如褥疮、感染、便秘等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在各项指标质量评分方面,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全科护理方法其护理效果比较好,能够满足患者的各方面需求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在卫生综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全科护理 卫生院 综合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高危胸痛患者使用前急救的临床成果。方法:通过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收诊的125例急性高危胸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前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组,即参考组和实验组,其中参考组为前急救60例,实验组共65例,其中增加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舌下舍服等急救措施,然后对两组的诊断时间、并发症率、临床治疗效果和康复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恶性心律失常(23.07%)、急性左心衰(12.30%)、心源性休克(26.15%)和7d猝死率(10.77%)与参考组相比较,均低于参考组,表示数据对比的结果差异非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发病至诊断、至治疗和住院时间与参考组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高危胸痛病患可展开前急救措施,增加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舌下含服,可以减少和控制病死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诊断时间,保证病患尽快的接受有效治疗,减少治疗时间,尽快使患者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推广性。

  • 标签: []急性高危胸痛 院前急救 救治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科医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社会医疗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乡镇卫生而言,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开展全科医学模式,为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但由于当前部分乡镇卫生在应用此模式时存在一定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为乡镇卫生科学应用全科医学模式提供助力。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全科医学模式 实施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前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70例,收治时间为 2017年 12月 -2019年 5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常规组,一组为采取急救护理措施的实验组,每组各 35例,分析两组患者从呼救至前急救时间、呼救至专业治疗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从呼救至前急救时间以及呼救至专业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前抢救中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急救护理 急性脑卒中 院前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前急救护理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选取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将患者按照等量随机电脑法分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应用前急救护理,比较不同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初步处理时间、到达急诊科时间、送至专科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积极影响明显,缩短急救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概率,值得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院前急救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酒精中毒患者护理中采用优化急诊护理联合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酒精中毒患者81例为研究主体,患者收治时间结束于2020年1月4日,开始于2018年1月5日,根据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组,行优化急诊护理的为急诊组(41例),行优化急诊护理+前护理的为联合护理组(40例),比对两组患者中毒症状缓解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联合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急诊组;并联合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急诊组,均有P<0.05,具差异性。结论 在酒精中毒患者护理中采用优化急诊护理联合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缓解患者中毒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 院前护理 酒精中毒 患者
  • 简介:【摘要】 通过一例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例回顾及分析,进行文献复习,对利妥昔单抗在难治性综合征的应用情况及可能的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加深对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流程化的前急救护理的效果。 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 56 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急救护理方法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28 ),分别为常规前急救护理和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前者设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急救效果。 结果 :研究组急救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缩短医院及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针对心理弹性的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引用。;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间在我院进行急救的 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救治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分配,分为对照组( 21例)和观察组( 21例),对照组采用前急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心理弹性的前急救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和心理弹性得分进行数据对比; 结果:通过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急救护理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 80.91%;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以上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针对心理弹性的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存活。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前急救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3例。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对比两组心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更低,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明显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前急救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过程中,使用胺碘酮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让患者的心率下降,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院前急救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利多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