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90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利用随机法对 9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45例。对观察组在手术护理中采取护理标识的管理,对对照组手术护理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度进行分析,判断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以及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效果良好,值得在今后护理工作中使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手术患者84例(2018.01-2019.12),按时算计流水分组法,分成甲、乙2组,各42例。甲组行常规管理,乙组行护理标识管理,对比两组应用价值。结果 乙组护理风险事件、相关指标、满意度均优于甲组(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到护理标识的主要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在 2017.3-2018.11期间收治到的手术治疗患者 160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8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到了一般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则给予到了护理标识的管理,然后将这两组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明显的高于了观察组,数据具有了统计学方面的差异 (P<0.05)。结果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升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识腕带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2019年8月-2020年7月我院精神科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不给予腕带,研究组应用标识腕带,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5.01%,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研究组满意度(91.32±10.66)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有怎样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电脑抽取的方式,选择了我院救治的90例泌尿外科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一般的安全管理方式,另一组为研究组,增加了护理标识工作。对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依从性及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且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护理标识的应用,对泌尿外科护理工作有着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减少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还能提高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措施。

  • 标签: 护理标识 泌尿外科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0年11月在我院的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4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04例。对照组的患者常规管理,而实验组的患者除了要进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之外,同时也要使用护理标识来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组的护理安全事件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护理标识可以较为有效地尽量降低各种不同的护理安全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其临床价值相对比较高,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泌尿外科 应用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管道标识在肿瘤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出 7 种颜色各不相同的管道标识,用其来代表不同的临床用途,要求对所有的管道标识进行规范化管和使用,同时重视管道交接班。结果:一年后,由于管道识别不清楚导致给药的差错率为 0.00% ,管道更换的差错率为 0.00% ,管道护理事故差错率为 0.00% 。结论:管道标识在肿瘤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能有效的改护理质量。

  • 标签: 管道标识 肿瘤胸外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 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各 40例,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将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的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得分(风险管理理论考试得分以及风险管理实际操作得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的效果明显,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护理标识 老年骨折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ICU)在医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主要是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的场所。但是就该科室的患者而言,其病情相对危重,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若患者的自身抵抗力较低,接受的检查和治疗相对繁多,这样会引发护理安全隐患。有学者研究后指出,要想使护理风险显著降低,使护理安全得以保证,需在护理工作中建立护理标识。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近一年(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50例,将其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比对,现将具体流程和研究展开如下。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 5例 Madelung’s病病人资料,探讨此病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该病病因尚不清,常见于中年男性,肿块主要对称分布于头颈部及上躯干部,呈典型“牛颈”或“驼峰”样外观。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该病恶变率低、预后良好。

  • 标签: 脂肪瘤病 Madelung’s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1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总结乳腺错构瘤的诊疗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 1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采取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此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错构瘤。文献综述分析提示,此类疾病较为罕见,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术前误诊率较高。乳腺错构瘤经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故多主张手术切除( 1)。结论 乳腺错构瘤诊断明确后,应手术治疗。本病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术后极少复发( 1)。

    关键词:乳腺错构瘤;诊断;治疗;预后 引言 乳腺错构瘤是少见的良性病变,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根据乳房组织参与的主要类型,曾被命名为脂肪纤维腺瘤、腺纤维脂肪瘤和纤维腺脂肪瘤等( 2) 。现将2019年 11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诊治的 1例乳腺错构瘤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报道并做文献分析。 1、一般资料 1.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 58岁,以“体检发现右乳肿物 4年“为主诉入院。 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有黄豆粒大小肿物,未予重视及治疗,近来肿物增大明显,遂于延边妇保院门诊就诊,查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增生,右乳结节( BI-RADS 2),右乳中等回声 ---考虑脂肪瘤。后为系统诊治目的到本院,专科情况:双乳对称,双侧乳房皮肤表面无静脉曲张,无红肿,无橘皮样改变,无酒窝征。双侧乳头乳晕对称,双侧乳头无内陷,挤压无溢液,皮温正常。右乳外上象限 10点位,距离乳头 5cm处可触及 5*4cm大小质软肿物,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佳,无压痛,左乳未触及明显肿物。行右乳肿物切除活检术。 1.2实验室检查结果 活组织检查结果: (肉眼可见 )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6*5*1.2cm大小质软肿物,成脂肪样,有包膜。术中病理诊断为右乳脂肪瘤。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乳腺错构瘤(腺脂肪瘤)。 2讨论 2.1乳腺错构瘤多为大于 35岁的女性发病 (3)。乳腺错构瘤由杂乱排列的乳腺组织组成,具有明显的边界,通常具有可压缩性( 1) 。一般认为,乳腺错构瘤的发病机制是发育异常所致,并非真正的肿瘤。该病发展缓慢,瘤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即有减慢或自行停止的可能,但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可出现肿物迅速增大。该病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乳头溢液和间断性胀痛,一般为单发,多位于乳晕后或乳房边缘区,尤以外上象限多见(4) 。曾有乳腺错构瘤进展为浸润性小叶癌的个案(5) 。

    2.2影像学特征 本病根据脂肪、腺体、纤维组织所占 比例不同,影像学表现各异,临床易误诊,常与脂肪瘤、纤维腺瘤、乳腺腺病、叶状肿瘤等混淆( 6) 。 2.3辅助检查 钼靶( X线)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乳腺 MRI诊断准确度相比 B超、钼靶高,提示乳腺 MRI检查是较好的术前检查手段,但价格昂贵,临床并未普及。 乳腺彩超彩超 超声表现为乳腺组织内界限较清楚的椭圆形 或类圆形肿物,有较完整包膜,内部回声由肿块内所含细 胞成分比例不同表现各异,血供常不丰富,超声总体提示 良性病变,但对诊断错构瘤准确性不高。本组病例术前均 未正确诊断,说明超声对错构瘤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原因 是该瘤图像的多样性 (6) 。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鼻硬结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对 1例鼻硬结病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化学 Warthin-Starry( W-S)染色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病变特点是肉芽肿形成和纤维化。在肉芽肿病变中可见特征性 Mikulicz细胞及 Russell小体。 W-S染色在 Mikulicz细胞内检测出大量短棒状鼻硬结杆菌。结论:鼻硬结病是由鼻硬结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鼻硬结杆菌可能是一种兼性胞内菌,具有抵抗巨吞噬细胞降解,能在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和传播的能力,并诱导病理性细胞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

  • 标签: 鼻硬结病 组织化学 Mikulicz细胞 发病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前和院内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丽江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两年间收治的112例严重创伤患者,按不同的急救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急救)和观察组(56例,进行院前和院内急救),对两组患者在救治工作完成后的急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致残、死亡人数,可以看出观察组94.64%的急救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的50%,急救效果更好,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前和院内急救的方式能有效提升急救效果,还能尽可能地缩短救援时间,患者生命安全也能得到更可靠的保障,值得推广。

  • 标签: 严重创伤 院前 院内 急救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不及时施救,患者在短时间内可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前急救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有效急救措施,是急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是院内急救的基础。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前急救研究近况进行了回顾。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的11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应用面罩通气、持续电除颤时长>5min、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合并冠心病、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30min、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年龄>60岁等,临床需根据其因素做好对症干预工作。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因素
  • 简介:【 摘要 】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与信息可视化分析我国养老机构护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 养老机构下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提供指导和借鉴。 方法 选择中国知网( CNKI )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 2016 年所有养老机构护理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去重、阅读摘要、全文阅读,纳入文献。采用 NoteExpress 、 CiteSpace 、 Excel 对文献年度变化、个人发文量、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发文量、期刊分布、基金支持、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分析。

  • 标签: 文献计量学 养老机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产科优质护理对感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 600例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 300例治疗期间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 300例治疗期间实施产科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的产科感染率(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的产科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操作、专科操作、服务态度、护理安全)高于 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产科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强化医院的感控制水平,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产科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院感控制率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