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重点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协同创新”的中、西医发展理念,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并且将这一理念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本文基于协同创新背景下,对“西医学习中医”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我国社会医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 标签: [ ]协同创新 西医 中医 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实践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医院临床药师为了帮助公众树立安全用药观念,增强合理用药意识,维护公众身体健康,积极响应国家和习总书记的号召,在医院、社区和家庭三个层面广泛开展药学科普活动。为此,笔者评价了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科普活动后对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现将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科普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加良好的将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提高,对品管圈活动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分娩的初产妇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各 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措施,观察组接受品管圈活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知识宣教。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当中使用品管圈活动,更好的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提升,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品管圈,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癌症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7月到2020年5月,以癌症患者为对象,病例数80例,随机划分甲组(常规护理)和乙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各组40例患者。结果:甲组患者生存质量比乙组低,甲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比乙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护理期间,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效果理想,可以提高生存质量,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癌症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胃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对其术后早期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将胃结直肠癌患者62例分成参考组与观察组,予以参考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品管圈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等康复用时等均短于参考组,两组康复指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品管圈 胃结直肠癌 术后早期活动 并发症
  • 简介:    [ 摘要 ] 医学影像学成为现代临床医学检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留置针在 CT 及 MRI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穿刺技巧和穿刺成功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血管的选择;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进针前准备工作;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拔针时间和方法,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经验和做法。

  • 标签:    [ ] 医学影像学 静脉留置针 对比剂 穿刺角度 穿刺成功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脊髓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的急性脊髓炎病例为本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病例数为80例。根据1:1比例完成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评比2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不同。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现在社会中,新生儿疾病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病率逐渐增加,同时还影响了患儿的成长发育。肢体语言沟通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儿童护理方面的整体质量。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肢体语言沟通,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方便,能够准确了解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需求。肢体语言沟通很好的促进了医患之间和睦关系的发展,降低护患之间的冲突,使医疗机构的工作发展起来顺风顺水。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新生儿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各种不良影响,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缺乏语言和沟通能力,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疾病和身心需求。因此,掌握肢体语言交流在新生儿护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满足在治疗过程中对儿童需求的正确理解,促进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护患矛盾,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儿科护理实践 肢体语言沟通 运用
  • 简介:摘要:2017年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制定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及加强重点监控药品购用情况的动态监测。本文除介绍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措施外,还通过监测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的比例及重点监控药品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比例等数据来评价管理结果,以期为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点监控药品 药事管理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护理实践中肢体语言沟通的运用分析。方法:对 2019年1月到 2019年 12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同时留存有完整护理干预信息的 110例患儿的护理信息进行整理并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按照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模式,对比两种沟通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49例患儿完全接受或部分接受护理服务,护理接受率为 89.09%,对照组有 38例患儿完全接受或部分接受护理服务,护理接受率为 69.09%,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达到 96.36%,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 78.1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引入肢体语言沟通方式,能够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接受度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科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运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应用PDCA循证护理理论的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便利选择48例该院儿科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PDCA循证护理理论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评分、总体满意度、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总评分为(97.15±3.38)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总评分(89.35±2.2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2,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83%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5);观察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护理事故发生率41.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9,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PDCA循证护理理论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儿护理的整体性效果。

  • 标签: PDCA循证护理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女性寻常性痤疮(简称 AV)患者行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为 110例 AV女性患者,以单双号法为标准, A组行中药治疗, B组行西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 B组;性激素水平低于 B组( P< 0.05)。结论:为 AV女性患者行中药治疗的效果较佳,可调节性激素分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 标签: 女性寻常性痤疮 中药治疗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目标护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 月~ 2019年 5 月收治的 116例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 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目标护理,参与研究的护士共 40名,随机分入两组各 20名,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专业知识、实践操作、安全意识、工作态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 3.4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目标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护理质量水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预后良好。

  • 标签: 目标护理 急诊护理 护理质量 风险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工作。总结分析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2019年开展的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情况:努力切实提高住院医师培训实施的规范化水平,构建规范化的基地带教师资队伍。同时分析师资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提高各方认识、增强培训动力、优化课程设计、加强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资培训 工作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优化手外伤患者的术前流程,探讨其对术前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断指再植成活率和再植指体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组建多学科流程优化团队,将手外伤患者的术前准备流程由病区提前至急诊科,以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随机调查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断指再植成活率和再植指体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诊疗等候时间由(24.5±5.3)分钟明显缩短至(14.3±3.2)分钟(P<0.05);最长等候时间由51.0分钟缩短至24.0分钟;患者对急诊手术服务满意度由89.3%提高至96.4%;断指再植成活率由93.8%提升至97.5%。结论:优化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术前流程,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前等候时间,提高手外伤患者满意度、断指再植成活率和降低再植指体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 手外伤 流程优化 术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