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进出口概况2012年13月份我国中药进出口额7.58亿美元,同比增长9.42%,其中进口额为1.69亿美元,同比增长20.46%;中药出口额为5.89亿美元,同比增长6.62%。

  • 标签: 中药贸易 进出口 出口额
  • 简介:讨论代谢研究方法和LC/MS技术,包括代谢指纹图谱,用于非目标的代谢总体分析和代谢轮廓图,用于有目标的代谢物分析。方法设计涉及样品采集和处理;LC/MS仪器与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等。系统生物学包括代谢学,开启了研究中药及其与动物人体相互作用新途径。本文讨论了中药质量控制、成分分析及中药药效代谢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 标签: 代谢组学 代谢指纹图谱 代谢轮廓图 中药的代谢组学
  • 简介:传统中医药和天然严物是中华民族瑰宝和优势资源,在禾来我国创新趵物研发甲将占据十分重要战略地位。但由于中药和天然产物药效物质基础复杂性、多组分协同、有机整合发挥整体药效作用特殊性,给中药现代化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长期以来,因缺乏符合中医药整体观思想研究方法学体系而难以形成突破性研究进展。代谢诞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本期诚邀我国中药代谢学研究主要倡导者刘昌孝院士及长期致力于代谢学研究王广基教授、盛龙生教授分别从代谢学与天然产物及中药研究、代谢学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中应用前景分析、代谢学研究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述。“方兴未艾中药代谢学研究”,刘昌孝院士语道出了我国中药代谢学蓬勃发展态势,期待本期“中药代谢学研究”专栏能对我国中药代谢学研究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标签: 中药现代化研究 代谢组学 传统中医药 药效物质基础 天然产物 研究方法学
  • 简介:据相关报道:2005年我国中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到了1103.37亿元,增长率为23.81%。中药生产已从传统“前店后厂”,发展成为现代化中药产业,总产值占整个医药工业总产值26.11%,有效地保证了临床用药需求和中药产品质量。许多省份把中药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国各地已建立多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006年药进出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

  • 标签: 中医药工业 民间 中药生产 中药产业 经济增长点 药材规范化
  • 简介:《中国药业史》第3版近日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到目前为止唯全面系统论述中国药业发展历史专著。全书近48万字,分为药业通史和药业专题史部分。药业通史共6章,从古代到近代和现代,论述了中国传统药业形成与发展,包括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成就;专题药业史共9章,

  • 标签: 中国医药科技 药业史 书评 药业发展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 简介:目的:从柴胡种胚角度探讨不同种质柴胡萌发问差异情况。方法:利用OLYMPUS体式显微镜观察3种柴胡(ZC、SX和GS种质)种子胚形态发育过程。结果:3种种质柴胡种子均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成熟胚阶段,进而完成柴胡种子休眠状态。由收获时柴胡种子胚大小、胚率及胚所处时期3个指标来看,ZC种子休眠较浅,GS次之,而SX种子具有较深胚休眠。结论:GS、SX、ZC柴胡与三岛柴胡样,种子均具有形态后熟特性,只在发芽时间长短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柴胡 种胚 种质 休眠
  • 简介:代谢物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门新兴“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学”而来大量信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应用代谢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具有广泛前景,特别是在药物作用机制、靶器官效应、新药筛选、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代谢物组学 模型研究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安全性 天然药物 中医药
  • 简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成熟和深入,些研究成果显示CYP3A基因表达与机体各种状态具有较高相关性。不同机体状态表达不同,药物作用于不同机体状态治疗及预后就有差异,CYP3A表达酶谱阐明为研究CYP3A功能及其与疾病关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 标签: CYP3A 活性变化 中医药 机体状态 分子生物学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应用ITS2序列对朱砂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定研究,为中药临床准确用药、市场规范化管理等提供依据和保障。方法:对朱砂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ITS2序列、双向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计算遗传距离。结果:朱砂ITS2序列长度为217bp,种内有10个变异位点,有9种单倍型,平均G+C含量为59.1%,除变种红凉伞外,朱砂与其各混伪品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朱砂种内最大遗传距离,所以利用ITS2序列可以鉴别朱砂及其混伪品。结论:实验结果表明ITS2序列可以鉴别朱砂及其混伪品,但对于其与变种关系步研究。

  • 标签: 朱砂根 鉴别 ITS2序列 DNA条形码 混伪品
  • 简介:人类基因计划深刻地影响了药物研究和开发思路和策略,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与药物研究结合日益紧密,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应用到药物研究过程来.本文以实例说明了虚拟筛选、配体垂钓以及靶标的发现与确证方法在药物研究应用.

  • 标签: 药物研究 药物发现 虚拟筛选 后基因组时代 靶标 配体垂钓
  • 简介:Inthepresentstudy,aseriesofnovelnitricoxide-hydrogensulfidereleasingderivativesof(S)-3-n-butylphthalide((S)-NBP)weredesigned,synthesized,andevaluatedaspotentialantiplateletagents.CompoundNOSH-NBP-5displayedthestrongestactivityininhibitingthearachidonicacid(AA)-andadenosinediphosphate(ADP)-inducedplateletaggregationinvitro,with3.8-and7.0-foldmoreeffectivenessthan(S)-NBP,respectively.Furthermore,NOSH-NBP-5couldreleasemoderatelevelsofNOandH2S,whichwouldbebeneficialinimprovingcardiovascularandcerebralcirculation.Moreover,NOSH-NBP-5couldrelease(S)-NBPwhenincubatedwithratbrainhomogenate.Inconclusion,thesefindingsmayprovidenewinsightsintothedevelopmentofnovelantiplateletagentsforthetreatmentofthrombosis-relatedischemicstroke.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甘草次酸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肺组织Casepase-3、Bax、Bcl-2表达影响,探讨其抗哮喘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哮喘模型、地塞米松及甘草次酸(200、100、50mg/kg)剂量。以卵清蛋白加氢氧化铝致敏复制大鼠哮喘动物模型,病理观察甘草次酸对哮喘大鼠肺组织气道炎症浸润和气道重塑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哮喘大鼠肺组织Casepase-3、Bax及Bcl-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哮喘模型比较,甘草次酸200mg/kg可减少哮喘大鼠肺组织炎症浸润,改善逆转气道重塑;甘草次酸200、100mg/kg可上调哮喘大鼠肺组织Bax、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甘草次酸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有较好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和下调抗凋亡因子Bcl-2有关。

  • 标签: 甘草次酸 哮喘 气道重塑 CASEPASE-3 BAX Bcl-2
  • 简介:目的:对黄蒽醌苷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凝胶柱及反相柱色谱法分离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技术鉴定结构,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从黄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离得到6个蒽醌苷类化合物,1-O-methylrubiadin3-O-β-primeveroside(1),damnacanthol3-O-β-primeveroside(2),rubiadin3-O-β-primerveroside(3),lucidin3-O-β-primeveroside(4),1,3-dihydroxy-2-(methoxymethyl)anthraquinone3-O-β-primerveroside(5)anddigiferruginolω-gentiobiose(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蒽醌成苷后生物活性减弱。

  • 标签: 黄根 蒽醌苷 细胞毒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koreanum有效部位化学成分.方法: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纯化得有效部位;运用HPLC—MS^3联用技术分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朝鲜淫羊藿有效部位鉴定出9个化合物.结论:HPLC—MS^3能简单、快速分析朝鲜淫羊藿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 标签: 朝鲜淫羊藿 黄酮苷 HPLC—MS^3
  • 简介:系统生物学在中药复杂体系研究可行性和合理性已经获得了中药研究者认可。在后基因时代,蛋白质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学在中药研究应用也已经有了些成功实例。作者在近年来部分研究工作基础上,对蛋白质主要研究技术及蛋白质学在中药复杂体系研究应用思路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中药 生物信息学 系统生物学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种肥大细胞模型RBL-2H3和P815细胞激活后脱颗粒反应差异,寻找早期、稳定、敏感肥大细胞脱颗粒体外检测模型,为进步建立基于细胞水平过敏原和抗过敏药物体外筛选模型提供参考。方法:10μg·mL^-1C48/80激活细胞15-60min,比色法检测组胺、β-氨基己糖苷酶及类胰蛋白酶等过敏介质释放,中性红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法检测AnnexinV阳性细胞率。结果:C48/80刺激P815、RBL-2H3细胞15-60min后组胺释放率均明显增加,并且相同刺激条件下,种细胞模型组胺释放率基本相当。C48/80刺激P815细胞15min以上,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类胰蛋白酶释放率、AnnexinV阳性细胞率和中性红染色脱颗粒细胞率均明显增加;但相同浓度C48/80刺激RBL-2H3细胞30-45min以上,上述指标才出现显著增加。在相同刺激条件下,P815细胞过敏介质释放率、AnnexinV阳性率和脱颗粒率均高于RBL-2H3细胞。结论:同RBL-2H3相比,在相同刺激条件下,P815细胞活化后脱颗粒时间出现更早、程度更高。提示除RBL-2H3细胞,P815细胞也可作为种早期、稳定、敏感肥大细胞脱颗粒体外检测模型。

  • 标签: 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 体外模型 RBL-2H3细胞 P815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