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改善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造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当归芍药散大剂量组36g/kg、当归芍药散中剂量组24g/kg、当归芍药散小剂量组12g/kg,连续灌胃4w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进行行为学检测,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Aβ40、Aβ42和β-位点APP切割酶(BACE1)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当归芍药散36g/kg,24g/kg,12g/kg剂量组可明显缩短第4天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当归芍药散36g/kg,24g/kg剂量组延长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当归芍药散36g/kg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海马区BACE1水平,减少Aβ40和Aβ42生成。结论:当归芍药散可改善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可能通过减轻Aβ对海马区神经元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当归芍药散 糖尿病 认知障碍
  • 简介:四逆散为舒肝解郁名方。我们根据舒肝解郁理论和该方的功效观察了该方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脑血流图、脑电图和舌微循环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兔体外血栓形成和实验性小白鼠高脂血症的影响。

  • 标签: 四逆散 脑动脉硬化 舒肝 体外血栓 脂血症 脑血流图
  • 简介:目的:胡椒碱和小檗碱分别是温里药荜茇和清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二者均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通过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1,2],观察胡椒碱和小檗碱对该细胞模型的糖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意在探讨药效相似、药性相反的胡椒碱是否同小檗碱一样可以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方法: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采用1μM地塞米松作用48h建立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以AMPK激活剂AICAR和罗格列酮为阳性药,观察不同浓度的胡椒碱和小檗碱作用该模型48h后对糖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继而采用Westernblot检测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中AMPKα的水平变化。结果:胡椒碱、小檗碱同阳性药AICAR、罗格列酮一样在作用该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48h后均可改善糖代谢紊乱。Westernblot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40uM胡椒碱、5uM小檗碱同阳性AICAR一样在作用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6h,12h和24h后,P-AMPKα的蛋白表达明显提高。结论:胡椒碱同小檗碱一样能够改善糖代谢紊乱,其机理有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信号通路中的AMPKα的活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

  • 标签: 胡椒碱 小檗碱 胰岛素抵抗 3T3-L1脂肪细胞 AMPK
  • 简介:目的:在果糖诱导大鼠产生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果糖能否引起瘦素功能失调及抗高尿酸血症剂天然产物槲皮素和芦丁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饮用10%果糖水溶液共8周。第4周后分别口服给予大鼠槲皮素和芦丁,并以别嘌呤醇为阳性对照药。分别测定给药前及最后一次给药后血清尿酸和胰岛素等水平。选择血清和下丘脑瘦素水平及脂肪组织瘦素分泌水平为指标评价果糖诱导大鼠体内瘦素功能的变化。选择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指标评价果糖诱导大鼠体内血脂失调。结果:果糖显著提高大鼠血清尿酸、胰岛素和瘦素等水平,并伴有血脂失调。再者,果糖显著上调大鼠脂肪组织ob基因的表达以增加脂肪分泌瘦素的功能。槲皮素、芦丁及别嘌呤醇可显著逆转果糖所致大鼠血清瘦素、血脂及脂肪分泌瘦素功能的异常。进一步研究发现果糖显著降低大鼠下丘脑瘦素水平,而槲皮素、芦丁和别嘌呤醇却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果糖能诱导大鼠产生高瘦素血症及下丘脑瘦素缺乏症,这与果糖所诱导大鼠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密切相关。天然降尿酸剂槲皮素和芦丁可通过逆转果糖所诱导大鼠高胰岛素血症及血脂失调症的作用改善果糖所致大鼠瘦素功能失调。本研究为果糖引起高瘦素血症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从药理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降尿酸剂改善果糖所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的高尿酸血症和瘦素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

  • 标签: 果糖 高瘦素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 槲皮素 芦丁
  • 简介:目的:研究吴茱萸碱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雄性C57鼠采用腹腔注射CCl4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同时采用吴茱萸碱(18mg/kg、9mg/kg)、扶正化瘀胶囊(750mg/kg)进行灌胃给药,干预运HE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的变化;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以及肝组织的SOD、MDA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蛋白表达。结果:吴茱萸碱(18mg/kg、9mg/kg)组和扶正化瘀胶囊(750mg/kg)组显著抑制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显著提高;吴茱萸碱(18mg/kg、9mg/kg)组和扶正化瘀胶囊(750mg/kg)组显著抑制肝组织中TGF-1和PDGF的蛋白表达。结论:吴茱萸碱具有显著的改善肝纤维化作用。

  • 标签: 吴茱萸碱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简介:枸杞乙醇提取物100mg/kg、500mg·d×50d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有明显提高作用,并可减少心、肝、脑组织脂褐质浓度,提高RBCSOD活力,表明枸杞改善记忆的作用与其促进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 标签: D-半乳糖 衰老小鼠 改善作用 乙醇提取物 改善记忆 脂褐质
  • 简介:目的:研究参葵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NLRP3信号轴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制备慢性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葵通脉颗粒0.72g颗粒/kg、1.44g颗粒/kg、2.88g颗粒/kg组、阳性药洛汀新0.9mg/kg组,另以10只不缩窄腹主动脉的大鼠为假手术组。各组均干预4周。小动物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蛋白表达。实时荧光PCR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DD、LVESD显著升高,LVEF、FS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参葵通脉颗粒0.72g、1.44g、2.88g颗粒/kg组LVEDD、LVESD显著降低,LVEF、FS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LRP3、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SOD、HO-1mRNA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参葵通脉颗粒0.72g、1.44g、2.88g颗粒/kg组NLRP3、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OD、HO-1mRNA水平显著增加。结论:参葵通脉颗粒可增强内源性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慢性心衰心肌NLRP3信号轴的活化,这可能是其改善慢性心衰心肌重塑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参葵通脉颗粒 慢性心衰 NLRP3信号轴 抗氧化酶
  • 简介:目的:观察四逆汤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肥厚的干预作用,并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0.1g/kg·d)和四逆汤组(3.8g/kg·d),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四逆汤组均皮下注射ISO(5mg/kg·d),制备心肌肥厚模型。给药4周后,称重并测量血流动力学。称量心脏重量及左心室重量并计算全心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并测量心肌细胞跨核最短直径及横截面积;Masson染色观察并测量心肌胶原纤维沉积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测定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因子-κB亚基p65(NF-κB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蛋白表达;QRT-PCR测定TLR4mRNA和肥大基因心房钠尿肽(ANP)和脑钠尿肽(BNP)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受损、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增生;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全心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心肌细胞跨核直径、横截面积显著增加;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增加;TLR4、MyD88和核内的NF-κBp65蛋白表达上调,而IκBα蛋白表达下调;TLR4mRNA和心脏肥大标记基因ANP和BNPmRNA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汤(3.8g/kg)组心功能改善,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增生减少;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全心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和心肌细胞跨核直径及横截面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TLR4、MyD88和核内的NF-κBp65蛋白表达减少,IκBα蛋白表达增加;ANP、BNP和TLR4mRNA表达水平下调。结论:四逆汤可以抑制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所致的病理性心肌肥厚,

  • 标签: 四逆汤 心肌肥厚 炎症 toll样受体4(TLR4) 核因子-κB(NF-κB)
  • 简介:目的:研究参银复智制剂对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反复夹闭再通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2.32g,1.16g,0.58g生药/ml的参银复智混悬液1ml/100g,阳性药物组灌胃0.024mg成药/ml喜得镇混悬液1ml/100g。通过苏木素-伊红和刚果红染色比较使用大、中、小剂量参银复智制剂治疗后的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数目及淀粉样蛋白沉淀情况,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明显减少,其顶树突缩短甚至消失,淀粉样蛋白沉积明显,应用参银复智制剂能减轻海马CA1区的损伤。参银复智制剂大、中剂量组的细胞数量和淀粉样蛋白沉淀与小剂量组相比有明显改善。Westernblot检测发现,参银复智大、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管痴呆模型大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amyloidprecursorproteincleavingenzyme1,BACE1)、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oteinprecursor,APP),但对早老素1(presenilin1,PS1)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可明显提高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内肽酶(neprilysin,NEP)和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enzyme,IDE)的表达。结论:参银复智制剂能发挥血管痴呆型大鼠的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降低海马Aβ的沉积,这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

  • 标签: 参银复智 血管性痴呆 海马CA1
  • 简介:目的:优选人参多糖检测方法和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对比几种检测人参多糖方法的结果,优选人参多糖检测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人参多糖提取工艺。结果:人参最佳检测方法为苯酚-硫酸法;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2倍,每次提取1h,提取3次。结论:苯酚-硫酸法检测人参多糖含量准确性高,方法稳定可行;优选工艺操作简单,提取率高,稳定可行。

  • 标签: 多糖检测 人参多糖 水提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科学研究浙麦冬产地适宜的加工和干燥方法方法:通过不同温度直接烘干、类似传统的烘后回潮再烘的干燥方式、微波杀青、100℃高温杀青、去须根干燥以及传统的加工干燥等方式加工浙麦冬,并测定其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等三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与结论:浙麦冬产地加工以60℃直接烘干,其总皂苷、总黄酮含量与传统加工方式相似,总多糖含量高于传统加工,可以代替传统的加工方式;100℃高温杀青、微波杀青或去须根等方式干燥,对总多糖含量影响较大。

  • 标签: 麦冬 产地加工 总皂苷 总黄酮 总多糖
  • 简介:微生物药物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极其重要的领域之一。结合本单位二十多年来在微生物制药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探讨微生物新药创制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微生物药物 研究与开发 思路与方法
  • 简介:目的: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建立牛磺胆酸钠对照品标定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包括1H-和13C—NMR)进行结构确认;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查;用质量平衡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定量核磁技术对赋值结果进行验证。其中首次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系统对牛磺胆酸钠原料中残留溶剂进行快速筛查。结果:牛磺胆酸钠原料经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度达到99.16%;质量平衡法赋值结果87.9%,定量核磁共振法的验证结果为87.9%。结论:牛磺胆酸钠对照品原料的定性鉴别结果符合要求,定量赋值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用于含量测定用对照品分发、使用。

  • 标签: 牛磺胆酸钠 对照品标定 定性鉴别 质量平衡法 定量核磁共振技术
  • 简介:多糖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本文综述了多糖的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方面的主要生物活性。多糖是大分子物质,且不同于蛋白质等大分子,它的分离纯化方法与手段有其特殊性,而通过分离纯化获得的均一的多糖组分又是进行结构分析、药理和构效关系等研究的首要条件。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经验对多糖的各种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多糖 生物活性 分离纯化方法
  • 简介:目的:建立昆明山海棠生药质量的药理活性评价方法方法:应用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小鼠LD50测定等方法,研究不同来源的昆明山海棠生药水提物的免疫抑制、抗炎作用与毒性。结果:8种不同地区来源的昆明山海棠生药样品具有相似的溶血素抗体生成抑制作用,一些样品还能抑制二甲苯性鼠耳肿胀,小鼠LD50在不同样品间的差异不太大。结论:溶血素抗体生成抑制试验及小鼠LD50可试作为昆明山海棠生药质量药理学评价的指标之一。

  • 标签: 昆明山海棠 溶血素 急性毒性 药物质量的药理学评价
  • 简介:目的:优选艾粉β-环糊精包合方法及其工艺。方法:以包合物中左旋龙脑载药量与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包合艾粉的工艺参数,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磨法最优,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艾粉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1∶4,研磨时间45min,加4倍量水,重复3次试验,包合物中左旋龙脑平均载药量达16.49%,平均收得率达89.22%,综合评分是31.04。结论:研磨法制备的艾粉包合物得到的平均载药量、收得率及综合评分均比其他两种方法高,且工艺简单、合理可行,可以作为提高艾粉的稳定性的一种方法,故优选研磨法。

  • 标签: 艾粉 Β-环糊精 包合物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 简介:以中药为代表的天然药物在防治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化学药物所欠缺的独特优势,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这一特点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天然药物将会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然而正如大家所知,要充分发挥天然药物的优势,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是必须解决的科学问题,对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水平、多层次协同作用发挥临床疗效的特点已达成共识,但深入的了解和明确的阐述还远远不够。基于免疫系统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标签: 天然药物 免疫系统 人类疾病谱 药效物质基础 临床疗效 协同作用
  • 简介:目的:为疑似“灵芝”属样品基原探究提供性状和分子鉴定证据。方法:在基于传统形态特征初步鉴定基础上,对疑似灵芝属两样品ZZ和SS的rDNA-IT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进行BlastN比对,样品及最相似物种ITS序列对齐后使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序得到样品ZZ和SS的rDNA-ITS区序列分别为752、753个碱基,与已发表极硬红皮孔菌(Pyrrhodermaadamantinum)rDNA-ITS区序列相似度达99.0%,并在系统发育树中与极硬红皮孔菌聚为一支,而与紫芝、树舌灵芝遗传距离较远。结合样品ZZ和SS的子实体形态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结果判断其为极硬红皮孔菌。结论:基于rDNA-ITS区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药用真菌分子鉴定方法,为疑似样品基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分子鉴定 极硬红皮孔菌 ITS序列
  • 简介: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再评价,不仅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中药注射剂本身发展的需要。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再评价的主要内容,目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作用机制研究比较少,多停留在药效学评价阶段。为此,本文针对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药注射剂的特点,提出了以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为核心的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作用机制 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