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调督针法与常规针法的疗效差异,总结调督针法的临床疗效和运用规律。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调督针法组采用调督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MBI、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O.01),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组间对比MBI、FMA评分及ND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A后,调督针法组MBI、FMA评分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ND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法相比,调督针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调督针法 针刺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颞三针为主及口服西药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差异,探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更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轻至中度卒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综合治疗组电针颞三针为主并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药物组仅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结果。结果:两组FI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综合治疗组(74.97±9.52)比药物组(66.70±9.23)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HOQOL-BREF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综合治疗组比药物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电针颞三针为主配合口服氟西汀胶囊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症 针灸疗法 电针 颞三针 生存质量
  • 简介:本文从“骨度分寸”的起源入手,从临床运用的角度出发,分别辨析了腧穴定位的“骨度分寸”“手指同身寸”、针身长度的“毫针寸”以及针刺深度的“刺法寸”4种“寸”之不同,要求针灸实践应知其意、明其理,灵活掌握、准确应用,从而提高针灸治病的疗效,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

  • 标签: 骨度分寸 手指同身寸 毫针寸 刺法寸
  • 简介:fMRI成像技术凭借其自身无创、实时监测等优势已经较为广泛地运用于针刺中枢整合机制的相关研究。随着静息状态大脑活动及默认网络问题的发现,对基于传统block设计的针刺相关研究提出了挑战。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来fMRI用于针刺穴位特异性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显著进展,及静息状态脑功能网络的研究方法和进展,提出了将静息状态fMRI成像及大脑功能网络引入到针刺相关研究的思考,以期探讨针刺对默认网络的影响和调节,促进针刺机制研究的发展,增强针灸理论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奠定基础。

  • 标签: 静息状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默认网络 功能连接
  • 简介:OnNovember15,2015,theAwardCeremonyof'2015internationalphotocontestofTCMacupuncturemoxibustion'washeldinBeijing,ChinabyHeadquartersoftheWorldFederationofAcupuncturemoxibustionSocieties(WFAS),congratulatingthe5thanniversarycelebrationofsuccessfulapplicationforthelistofworldheritageof'TCMacupuncturemoxibustion'and'Worldacupuncture-moxibustionweek'seriesofactivitiesof

  • 标签: 针灸 中医 摄影 国际 世界遗产 学会
  • 简介:TheSuWen.TiaoJingLun(《素问·调经论》,PlainQuestions·TheoryofRegulatingMeridians)said,"Patientswithpaininbodyyetwithoutanyailmentaretreatedwithcontralateralshallowcollateralneedling;patientswithpainononesidewithailmentsontheothersidearetreatedwithcontralateraldeepcollateralneedling".Therefore,bothofthetwotherapiesareapplicabletopainsyndromes,and,forcontralateraldeep

  • 标签: 抵押 疼痛 电机系统 患者 针刺疗法 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的部分机制。方法:87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生长抑素 精氨酸加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