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内稳态及有关疾病观的回顾,探讨稳态与疾病的关系。提出稳态医学疾病观,即一切疾病的发生皆是自稳失衡的表现,并据此提出稳态治疗观,即疾病的治疗目的应是恢复自稳,更重视亚稳态及畸形稳态的纠编与调治。探讨了其在治疗及中医药等研究领域的意义。

  • 标签: 稳态医学 疾病观 治疗观 基因
  • 简介:应用高脂饲养方法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随机分成高脂对照组、中药益气活血剂治疗组、益气活血剂预防组和正常对照组4组,通过血浆及主动脉组织生化分析观察中药益气活血剂对动态血脂及主动脉组织内脂质、钙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益气活血剂能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主动脉组织甘油三酯水平(P〈0.01),治疗组比预防组更明显(P〈0.01),但对主动脉组织钙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中药益气活血

  • 标签: 益气活血剂 脂质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 简介:目的:提高对肺和心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肺和心脏上皮样血管内皮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结果: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为双肺、心脏多发结节影;病理学主要形态特征是单细胞原始管腔结构,免疫组化提示内皮细胞源性;需与肺、心包转移癌、结核病、淋巴等疾病鉴别;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预后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结论:肺和心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罕见,极易误诊,确诊靠病理。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肺肿瘤 心脏肿瘤 诊断
  • 简介:前不久,我患了感冒,吃了医生开的一些药,睡了两天。有天晚上,睡到后半夜起来上厕所时,才想起忘了服用当天的药物,迷迷糊糊地,也懒得倒开水,便将一小把药片干吞了下去,当时虽觉得喉咙有点堵,也没在意,接着便倒头再睡。从那以后,虽然感冒渐渐好了,可那干吞药片后的感觉始终没有消失,反而更觉得喉咙越来越难受,吞东西困难,还伴有胸骨后疼痛。难道是感冒又引发了什么并发症?到医院一检查,才知这是因服药不慎引起的药物性食管损伤。

  • 标签: 服药方法 药物性食管损伤 干吞药片 胸骨后疼痛 厕所 感冒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晕可消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患者TCD、SPECT的影响.方法:120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晕可消治疗组(观察组)和眩晕停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通过TCD检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进行比较;观察组中15例患者接受了治疗前后的SPECT检测.结果:VBIV患者普遍呈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流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0.01和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15例接受SPE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中14例呈现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rCBF)减低或缺失,晕可消治疗后缺血灶总数目下降,低灌注灶有不同程度充填.结论:晕可消可提高VBIV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改善其脑血流灌注.

  • 标签: 晕可消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经头多普勒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本文进行了天花粉蛋白对棵鼠人体卵巢无性细胞移植作用的研究。结果提示了给药组裸鼠移植的生长率是327.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9.42%。流式细胞计分析给药组移植细胞周期中G0/G1期峰趋向集中。S期缩短,峰值低于对照组;细胞DNA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光光度计测定给药组移植辔细胞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光学显微镜下给药组移植细胞核分裂减少。电子显微镜下给药组移植细胞核与值的比例趋于正常,核成形,有较多线粒体存在。本实验提示天花粉蛋白可能是—抗癌药物。

  • 标签: 药组 对照组 天花粉蛋白 瘤细胞 移植瘤 细胞移植
  • 简介:为观察双龙丸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将131例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双龙丸组(82例)服用双龙丸1.5克/次,每日3次,治疗6月;开搏通组(49例)服用开搏通12.5mg/次,每日2次,治疗6月.观察患者血压、心率,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变化.结果:两组均非常显著性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P<0.01).两组治疗前后ST↓max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T↓>1mm时间有显著性降低(P<0.05);双龙丸组ST↓>1mm的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T↓max和ST↓>1mm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IMT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变(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均无显著性改变.提示双龙丸可能通过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程.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双龙丸 中药制剂 颈动脉 中膜厚度
  • 简介:为寻求防治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用药,观察中药针剂配伍应用疗效,应用益气活血的生脉注射液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40例,并用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比较,观察对症状、体征、血脂、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7.5%(P<0.05)。辨证配伍益气活血的中药针剂对VBI症状及血瘀证指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作用。不失为临床治疗VBI的有效途之一。

  • 标签: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生脉注射液 血栓通注射液 血脂 D—二聚体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对CSA的应力应变影响,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观察的方法,从2000年1月开始对来我院就诊的CSA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双号(治疗组)采用温针隔姜灸疗法,单号(观察组)只用单纯针刺疗法,两组的穴位、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都一样,至2005年1月,每组治疗89例,观察CSA应力应变所致颈性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89例患者重、中、轻度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4、34、11例,治疗后为4、2、0例,对照组治疗重、中、轻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2、39、18例,治疗后为16、14、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治疗CSA,患者的应力应变及眩晕症状改善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力应变 眩晕 颈夹脊穴 温针隔姜灸
  • 简介:为探讨补肾法对实验性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将家兔以摘除卵巢和高脂伺料喂养的方法造模,在此基础上给于补肾中药(淫阳藿、菟丝子、泽泻、熟地黄等),并与肌注雌二醇组对照,12周后观察动物血脂、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造模兔与正常兔相比,血脂、ET、MDA含量升高,而NO含量、SOD活性降低;中、西药物治疗组动物的上述指标均有恢复正常的趋势(P<0.05~0.01),但两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补肾中药可替代雌二醇,用于防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 标签: 绝经 动物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补肾 雌二醇 中医药疗法
  • 简介:为研究"煦少火胶囊"(XSH,主药:附子、西洋参、瓜蒌、丹参、葛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血小板游离钙和钙泵的作用.给兔灌胃胆固醇,造成兔动脉粥样硬化(AS),以XSH治疗5周观察血小板胞浆游离[Ca2+]、红细胞膜Ca2+-Mg2+-ATPase活性,主动脉收缩性的变化,并与月见草油胶丸作比较.结果:XSH可明显降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血小板游离钙水平,提高红细胞膜Ca2+-Mg2+-ATPase活性及主动脉收缩性;且这些作用均优于对照组.结论:XSH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 标签: 煦少火胶囊 动脉粥样硬化 钙离子 血小板 动物模型
  • 简介:为观察化湿利水泄浊法(DTM)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27只12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B)、化湿利水泄浊组(C)、依那普利组(D),另选同周龄大鼠9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灌胃给药8周.测量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壁厚度/管外径(WT/LD)、管壁面积/管面积(MA/WA)、管腔面积/管面积(LA/WA),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收缩压B组明显升高,C组明显下降;B组ET浓度升高,C组下降;B组主动脉超微结构见中膜纤维化改变,细胞间隙增宽,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等改变;C、D组动脉超微结构改变较轻;B组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强,C、D组降低.提示化湿利水泄浊法能部分逆转SHR主动脉的超微结构改变,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自发性高血压 化湿利水泄浊法 中医药疗法 主动脉 血管结构
  • 简介:运用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荧光显微镜摄像、计算机图象处理观察苦参碱对AngⅡ10^-6M诱导10min时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超载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VSMC经AngⅡ10^-6M诱导10min后细胞钙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苦参碱immol/L能明显抑制AngⅡ的作用,与雷为利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基参碱能抑制由AngⅡ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超载。

  • 标签: 苦参碱 Ang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 钙超载
  • 简介:一、偶然见“小虫”赢得“诺贝尔”自从1983年两位澳大利亚医师罗宾·沃伦与巴里·马歇尔在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第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文章后,引起医学界对幽门螺杆菌持续20多年的研究热潮,并且这种高潮至今仍未有衰退的征兆。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道溃疡 医学杂志 澳大利亚 诺贝尔
  • 简介:目的:较大样本观察晕可消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其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门诊病例2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晕可消组)102例,对照组(维脑路通组)101例,治疗10d后行疗效评定并以荧光偏振法检测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显著改善了红细胞膜的流动性.结论:晕可消胶囊具有改善红细胞膜流动性作用,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晕可消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红细胞膜流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中医治法对细胞蛋白激酶级联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AffymetrixRat230AGeneChip检测了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组、不同中医治法组和西医治法组肝癌(含肝)组织,以及正常组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根据有关基因功能分类的方法,筛选模型组表达大于正常而经过各种治法治疗后表达小于模型组的细胞信号转导蛋白激酶级联分子.结果西药组下调显著3个基因,中医全方、清热、活血和健脾治法分别下调的3、2、2和3个基因.结论不同中医治法调节的靶点基因是不同的.

  • 标签: 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激酶级联分子 大鼠 DEN 肝癌 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