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刀松解周腧及腰夹脊治疗方法在腰综合症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以2014年4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腰综合症治疗的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一位患者采用针刀松解周腧及腰夹脊、阳陵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60名患者中完全治愈的有16人,占据比例为26.67%,治疗效果显著的有34人,占据比例为56.67%,稍有好转的患者有7人,占据11.67%,治疗无效的患者有3人,占据5%。结论在腰综合症的治疗方面,针刀松解周腧及腰夹脊、阳陵泉治疗方法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治愈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将会极大地促进患者的治愈率,减轻病痛,应该在临床医学中予以推广和大力应用。

  • 标签: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 腰夹脊穴 阳陵泉穴 颈腰综合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电针夹脊配合微波治疗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80名型颈椎病患者,按照等量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施以电针夹脊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微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度及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颈椎活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度均有一定改善,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电针夹脊配合微波治疗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电针 颈夹脊穴 颈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夹脊治疗范围主要以神经系统疾病和骨科疾病为主,在脑瘫、脊髓损伤、中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治疗上应用较为广泛,且具有较好疗效;治疗手段较为丰富,包括针刺、电针、艾灸、叩刺、火针、穴位注射、温针灸、点刺放血等。但总体治疗范围相对狭窄,在内科、儿科、妇科等方面运用偏少;在临床上与其他穴位配伍应用较少;治疗方法大多为针刺与电针,其他方法的应用偏少;夹脊对于失眠、抑郁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临床应用偏少。

  • 标签: 夹脊穴 针灸疗法 临床研究 现代文献 综述
  • 简介:中国整脊学在治疗颈椎病时,应用了骨空针调压法,针刺华陀夹脊。本文介绍其操作方法及穴位的解剖和注意事项等。

  • 标签: 颈华陀夹脊穴 骨空针调压法 颈椎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针刺风池、天柱、完骨及夹脊治疗中风后复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中风后复视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初次就诊病历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对照组选取精明、球后、攒竹、阳白、太阳、四白、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作为治疗穴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刺风池、天柱、完骨、夹脊作为治疗穴位。两组均每天行针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7 d针刺5次,14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复视像距离、复视主证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复视像距离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主证积分在各方面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配合针刺风池、天柱、完骨、夹脊治疗中风后复视可降低复视像距离、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相对常规取效果更佳。

  • 标签: 中风 复视 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夹脊温针隔姜灸对CSA的应力应变影响,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观察的方法,从2000年1月开始对来我院就诊的CSA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双号(治疗组)采用温针隔姜灸疗法,单号(观察组)只用单纯针刺疗法,两组的穴位、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都一样,至2005年1月,每组治疗89例,观察CSA应力应变所致性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89例患者重、中、轻度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4、34、11例,治疗后为4、2、0例,对照组治疗重、中、轻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2、39、18例,治疗后为16、14、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夹脊温针隔姜灸治疗CSA,患者的应力应变及眩晕症状改善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力应变 眩晕 颈夹脊穴 温针隔姜灸
  • 简介:华佗夹脊其定位为“以背部正中线为基点,从第1胸椎棘突下起至第5腰椎脊突下止,从正中线两侧各旁开0.5寸处是,每侧17,左右共34,并归入经外奇,现多将“华佗夹脊”简称为“夹脊”。其临床运用中范围较广,如腰椎间盘突出,腰痛,颈椎病,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吉兰巴雷综合症,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硬化,呃逆,强直性脊柱炎,失眠,冠心病,过敏性鼻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疗效卓著,以往研究以华佗夹脊治疗疾病分类进行了总结,但往往不同的治疗方式带来的治疗效果不经相同,本研究就近10年华佗夹脊的不同针刺方法以及不同的治疗方式在临床的应用做一个综述。

  • 标签: 华佗夹脊穴 治疗方式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因分娩导致产妇疼痛的临床症状,并探讨针刺夹脊减轻分娩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产科因分娩接受入院治疗的60例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对针刺夹脊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针刺夹脊后分娩疼痛减轻者,占92.25%。结论针刺夹脊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

  • 标签: 分娩镇痛 腰夹脊穴 针灸镇痛
  • 简介:在许多人眼中,针灸是神奇的东方古老医术,甚至可以看到“头痛医脚”神奇疗法。有些头痛,真的可以通过针刺脚底的涌泉得到缓解。《黄帝内经》中有“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当内脏器官出现较大的生理改变或病理变化时,可以从穴位的变化来推知有关内脏器官疾病的存在。而夹脊从分布形式上看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其特殊的位置和解剖结构,使它具备了诊断内脏疾病的重要功能。

  • 标签: 夹脊穴 华佗 《黄帝内经》 内脏器官 内脏疾病 十二经脉
  • 简介:摘要:华佗夹脊其定位为“以背部正中线为基点,从第1胸椎棘突下起至第5腰椎脊突下止,从正中线两侧各旁开 0.5寸处是,每侧 17,左右共 34,并归入经外奇,现多将“华佗夹脊”简称为“夹脊”。其临床运用中范围较广,如腰椎间盘突出,腰痛,颈椎病,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吉兰巴雷综合症,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硬化,呃逆,强直性脊柱炎,失眠,冠心病,过敏性鼻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疗效卓著,以往研究以华佗夹脊治疗疾病分类进行了总结,但往往不同的治疗方式带来的治疗效果不经相同,本研究就近 10年华佗夹脊的不同针刺方法以及不同的治疗方式在临床的应用做一个综述。

  • 标签: 华佗夹脊穴 治疗方式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夹脊、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7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符合带状疱疹神经痛纳入标准的患者28例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常规组各14例,采用华佗夹脊、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及西医抗病毒止痛治疗。分析治疗前、治疗2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及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 VAS 显著降低(P<0.05),睡眠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华佗夹脊、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并且改善睡眠质量,无不良反应。

  • 标签: 穴位注射 带状疱疹神经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刺颅底七结合华佗夹脊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并符合标准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口服美多巴250mg(规格250mg/片),每日3次,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在完成4周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帕金森病静止震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针刺为主治疗帕金森病在控制改善运动障碍等症状、延缓病情、逐步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帕金森病 针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夹脊三针联合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4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夹脊三针联合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的颈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针刺夹脊三针联合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建议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神经根性颈椎病 针刺颈夹脊穴 颈三针 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