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积液量的关系。方法选择石家庄市中医院住院的125例明确诊断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病理类型、性别、年龄、积液量、影像资料及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参照文献及科室经验,将其辨证分为4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医分型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积液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不同病理类型的中医证型分布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性别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年龄段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4)在积液量方面,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经卡方检验无差异性(P〉0.05);(5)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4个证型中最常见的是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性别、积液量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可能为中医诊治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规范化治疗打下一定基础。

  • 标签: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中医证型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社区老年居民慢性病患者体质类型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对到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门诊就诊的社区居民,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06例中,男性84例,占27.45%,女性222例,占72.55%。平和质者30例,占9.80%,偏颇体质者276例,占90.20%。男性平和质、痰湿质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P〈0.05),女性阳虚质所占比例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阶段者9种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下、60岁及以上者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的人数分布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6例中有慢性病者250例,其中平和体质者20例(8.00%),偏颇体质者230例(92.00%);无慢性病的56例中,平和质者10例(17.86%),偏颇体质者46例(82.14%)。偏颇体质在有慢性病者中所占比例高于无慢性病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体质者患慢性病情况进行统计,痰湿质者患慢性病的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被调查者中各类慢性病中,患有高血压病者比例最多,其次为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病、慢性胃炎、高脂血症、失眠、糖尿病等。不同慢性病患者偏颇体质的分布情况各有不同。结论社区老年居民慢性病患者偏颇体质居多,其体质分布与年龄、性别,以及所患疾病具有一定关系。

  • 标签: 中医体质 慢性病 老年人群 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建立规范统一的IM中医诊断与辨证分型标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并符合IM诊断的180例病例的一般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IM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IM临床上常见8个中医证型,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类肝(胆)胃郁热证>类脾胃湿热证>类虚实夹杂证>类胃阴不足证>类脾胃虚弱证>类胃络瘀血证>类肝胃不和证>类肝郁脾虚证。结论通过因子分析法初步揭示了IM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可为中医规范化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肠上皮化生 因子分析 证候分布特点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本虚与标实证候分布及组合特点。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2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归纳各中医证候之间的分布和组合情况。观察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湿热证和血瘀证中医证候组合情况,对湿热证组、血瘀证组、湿热兼血瘀证组3组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总胆固醇(CHO)、血红蛋白(HGB)、血肌酐(SCr)、尿蛋白定量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00例患者出现的中医证候要素主要有湿热、气虚、血瘀、肝郁气滞、水湿、肝郁化火、阳虚、阴虚、痰浊、外风、肝肾阴虚、阴虚动风,其中本虚证候中以气虚证出现频率最高,标实证候中湿热证和血瘀证的出现频率较高。湿热证组、血瘀证组、湿热兼血瘀证组3组SCr、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尿蛋白定量湿热兼血瘀证组均高于血瘀证组和湿热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本虚证以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血瘀证为主,湿热和血瘀可能通过某种协同作用加重对正气的耗伤。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证候组合 本虚证 标实证
  • 简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美观与社会生活质量,中医治疗痤疮有其独特优势。笔者认为痤疮的辨证当重视皮损的色泽、形态特点与分布部位,在治疗上清热是关键,且需重视湿、瘀、痰等兼夹病理因素,而酌加引经药物直达病所,结合现代药理中西医结合论治也对提高临床效果大有裨益。

  • 标签: 痤疮 发生部位 皮损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年在我院下呼吸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并监测其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降低菌株的耐药率。方法对65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深部痰液进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敏感性试验。结果共检出致病菌384例,G-菌275例,占716%,G+菌73例,占190%,真菌36例,占94%。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均有较高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比铜绿假单胞菌低,但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均比铜绿假单胞菌高。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程度高,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有较高耐药性。结论我院下呼吸道患者分离出的致病菌中G-条件致病菌为主要病原菌。要的的G-菌,G+菌均有较高耐药率,实验室应及时,准确报告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临床医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合理调整抗生素使用,从而提高疗效。并对减少耐药菌株,降低菌株的耐药率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菌种 药敏分析 耐药率
  • 简介:目的探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及其证素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文献来源,统计2007年1月—2016年12月间符合要求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剂,运用SPSSStatistics20.0和SPSSModeler15.0分析其用药规律及证素分布。结果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为甘草、白术、茯苓、柴胡、半夏、陈皮、枳壳、党参、白芍、厚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种类为理气药、补气药、消食药、化湿药、清热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位在胃、脾,同时涉及肝,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热、阳虚、血瘀。常用的药对是柴胡和川芎、柴胡和郁金、白术和莱菔子、白术和枳实、白术和麦芽,常用的角药为柴胡—白芍和枳壳、白术—麦芽和六神曲、白术—麦芽和茯苓、白术—山楂和陈皮、柴胡—香附和白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方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枳壳、白芍、柴胡、陈皮、厚朴、半夏。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主要在胃、脾,同时与肝相关,病性多为气滞、气虚和热,夹有阳虚和血瘀,用药以理气、补气为主,导滞清热化湿为辅,其基本方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枳壳、白芍、柴胡、陈皮、厚朴、半夏。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 数据分析 用药规律 证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关系。方法将155例血脂异常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痰浊阻遏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气滞血瘀组。另外收集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各组TC,TG,HDL-C,LDL-C;比较各组GGT;分析血脂异常患者GGT与TC,TG,HDL-C,LDL-C的相关性。结果155例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浊阻遏证40例(25.8%),气滞血瘀证39例(25.2%),脾肾阳虚证36例(23.2%),肝肾阴虚证21例(13.5%),阴虚阳亢证19例(12.3%)。各组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痰浊阻遏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较阴虚阳亢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TG最高,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与痰浊阻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气滞血瘀组较阴虚阳亢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较脾肾阳虚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GT与TG呈正相关(r=0.224,P〈0.05)。GGT与HDL-C呈负相关(r=-0.167,P〈0.05)。结论�

  • 标签: 血脂异常 Γ-谷氨酰转肽酶 中医证型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明确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梗死)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148例患者病例资料,将原始数据量化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总结冠心病和脑梗死相关证素异同。结果脑梗死和冠心病在病位证素心、肝、肺,病性证素气滞、血瘀、阳虚在脑梗死和冠心病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证素心、肺、气滞、瘀血、阳虚出现频率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而脑梗死患者证素肝出现频率高于冠心病患者(P〈0.05)。冠心病不同于脑梗死的证素为胸膈;脑梗死不同于冠心病的证素为经络、风证。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与脑血管病中医证素存在异同点,分析掌握其证候规律,对异病同治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脑梗死 证候要素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对AECOPD呼吸衰竭临床病例症状、体征等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得出该病证素、证候的分布,并分析其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以选用的症状、体征辨证素表,症状、体征对证素贡献度(权值)表为基准,计算症状、体征对相关证素的贡献度,根据标准选用达到或超过20的证素,得出常见证素;根据证素组合证候规律及临床实际组合证候,确定AECOPD呼吸衰竭临床常见证候,进一步分析中医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等。结果:1)AECOPD呼吸衰竭病位证素以肺出现频率最高(100%),其次为脾(81.32%)、心(72.29%)、肾(71.08%)等;虚性病性证素气虚出现频率最高(92.17%),其次为阳虚(72.29%)、阴虚(58.43%)等;实性病性证素痰出现频率最高(100%)、热(48.8%)、饮(48.19%)、血瘀(47.59%)等。AE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证候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21.69%),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16.27%),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15.06%)等。2)AE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脾肾不足痰蒙神窍证发生率最高(100%),且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整体偏高(9.7±3.3),病情严重。结论:AECOPD呼吸衰竭的证素以痰、气虚、阳虚、阴虚、热、饮、血瘀等为主,期间常互相联合,易侵袭肺、脾、心、肾等脏,主要证候表现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等,其各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证素 中医证候 胃肠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临床分布特征,确定各证型的必备变量,以建立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标准。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参考标准为假设,采用逐层聚类和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型及各证型的基本必备变量。结果: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Ⅰ期中中医辨证单证占78.1%,两证相兼占18.8%,三证相合占3.1%;Ⅱ期中医辨证单证占53.5%,两证相兼占44.4%,三证相合占2.1%;Ⅲ期中医辨证单证占40.5%,两证相兼占48.8%,三证相合占10.7%。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基本证型为肝郁气滞、肝血瘀阻、脾气虚、肝胆湿热、肝肾阴虚,各证型的必备变量为与证型关系密切的主要变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中医证型分布 辨证标准 聚类 因子分析 主要变量
  • 简介:通讯作者王庆梅,女,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摘要目的探讨压疮患者的特有年龄分布状况、临床特点、预后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老年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127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10岁的年龄间隔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各个年龄组的发病人数,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基础疾病、预后、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27例压疮患者主要分布在40~50,70~80,80~90岁这3个年龄段,尤其以40~50岁的年龄段最多见,最常见的前5位基础疾病为感染、肿瘤、瘫痪、术后、慢性病终末期(P<005)。结论压疮患者的年龄分布有其独特的年龄段分布特点,预后与患者的基础疾病相关。

  • 标签: 压疮 年龄 分布 预后 特点
  • 简介:目的分析抑郁症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情况,为研究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及证治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对入组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分析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比例。结果核心症状、其他症状在抑郁症5个证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证明了抑郁症临床证型的客观存在,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症状的相关性、较西医学有较突出的优势。

  • 标签: 核心症状 其他症状 中医辨证分型 分布规律 抑郁症
  • 简介:此前,我们已经就中医药学的肾主生殖理论作过某些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说[1],也从机体雌雄素交叉代谢及其平衡的角度探讨并提出了关于肾主生殖的研究问题[2]。这里,我们更具体一点地讨论肾主生殖与性激素合成及其在血液和脏器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动力学平衡问题。

  • 标签: 肾主生殖 力学平衡 浓度分布 激素合成 分布动力学 中医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