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3种斑点分布(瑞利分布、莱斯分布和K分布)混合下的孤立性囊肿肾脏的超声仿真研究及性能评价。方法依据肾脏组织结构,分析组织散射点三维特点、超声斑点与组织散射点分布,得到瑞利、莱斯、K分布参数模型,建立组织散点模型。用FIELDⅡ软件对其进行超声仿真。选择45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孤立性囊肿肾脏病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岁。随机抽取30例用于确定组织散射点模型的参数。其余15例用于后续仿真结果的定量统计比较分析。结果通过30例肾脏各参数进行超声仿真,用超声中心频率为5MHz、换能器为128阵元的线性阵探头对超声射频回波信号经过包络提取、函数插值及对数压缩等处理得到仿真B超图像;同基于传统单一分布散射点模型的仿真结果相比,新方法仿真的肾脏肾髓质、肾皮质、孤立性肾囊肿及囊肿结缔组织回声与实际组织切片一致,也符合临床超声图像的表现。15例临床B超图像验证,仿真回声斑点的分布和各参数值与临床超声各参数一致性更好(P〈0.01),最大相对误差为0.08,组织结构也更细致分明。结论混合分布构造散射点模型的孤立性囊肿肾脏超声仿真方法具有优越性,仿真效果更为逼真。

  • 标签: 超声仿真 混合斑点分布 肾脏 孤立性囊肿 FIELDⅡ
  • 简介:应用Navier-Stokes方程和质量连续原理对具有锥度角的动脉血管中非定常状态下的血液发展流动建立了一组数学模型,采用贝塞尔函数方法进行了解析求解,获得了非定常状态下的动脉血液发展流动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公式.并与定常状态下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发展流动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非定常状态下动脉血液发展流动的压力分布和定常状态下的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发展流动的压力分布差别很大.

  • 标签: 血液 动脉血管 发展流动 动脉血流 锥度角 状态
  • 简介:通过个体化正常人体左冠状动脉CT构建不同分叉角度的流体力学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的方法模拟研究不同分叉角度左冠状动脉的流体力学特性,从而探讨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斑块形成分布的关系。应用有限元仿真模拟并分析不同分叉角度左冠状动脉的流动力学特性。不同分叉角度的冠状动脉在壁面压强(wallpressure,WP)、壁面剪切应力(wallshearstress,WSS)、血液流场分布均存在差异。左冠状动脉分叉模型中存在两处低剪切应力区域:分叉脊附近和分叉对侧。分叉脊附近剪切应力随分叉角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其范围相应的增大;分叉对侧的低剪切应力及其范围并没有相应的变化。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血液流体力学及斑块形成及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左冠状动脉分叉角度 动脉粥样硬化 计算流体动力学 剪切力 壁面压强
  • 简介:文章就生物反应器的特点、生物反应器在肝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肝组织重建、生物人工肝脏、药物筛选、生物反应器在肝组织工程其他相关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论述目前生物反应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供氧问题、细胞密度和分布及微型化,指出生物反应器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介促进肝组织工程及生物人工肝的研究发展:同时肝细胞反应器可有效提高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功能,其也将为肝再生医学的理论研究、肝脏的药物代谢及功能评价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肝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 标签: 肝组织工程 生物反应器 肝细胞培养
  • 简介:本文大致按固体、液体栓塞材料就目前常用的栓塞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理想的栓塞材料及栓塞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栓塞材料 非粘附性 磁性微球
  • 简介:嗅觉反应的主要机理包括以下五个连续的主要过程:1周围环境中的气味分子通过鼻腔中对流与扩散的双重作用,传输到嗅区;2气味分子在嗅区的上方侧向传输到达嗅粘膜表面;3气味分子被嗅粘膜表面的粘液所吸附;4气味分子在嗅粘膜层中扩散,到达嗅细胞;5气味分子的浓度在嗅细胞处达到浓度阈值,刺激嗅细胞放电,产生嗅觉。我们建立了揭示这五个主要过程的嗅觉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模型的精确解。精确解定量揭示了嗅觉生理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嗅觉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嗅觉 数学模型 精确解
  • 简介:分析了动脉血管内的血液以及动脉血管周围组织,对脉搏波衰减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这两种影响的结果,为脉搏波传播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有助于临床上利用脉搏波的传播特性分析和诊断相关疾病.

  • 标签: 脉搏波 动脉 脉搏波能量 生物力学
  • 简介:直流电导入药物离子,可以解决口服和注射药物难以到达的组织部位以及剂量不足的问题。我们介绍了采用高频方波导入法,大幅度提高有效导入脉冲的平均电流和峰值电流,且无极化现象发生,不会引起皮肤的电化学灼伤,明显提高了离子导入的治疗效果,并探讨了反向离子导出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频方波 离子导入 人体组织 给药方式 疾病治疗
  • 简介:由于某种因素如外伤、感染、肿瘤等使骨丧失了一些骨质,形成较大的间隙,称为骨缺损(Bonedefect)。全世界每年因严重的创伤、骨折合并感染、骨折后治疗不当、骨肿瘤或伴有其他合并症造成的骨缺损患者数以千万,虽然近年来骨折治疗早期多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已使骨不连及骨缺损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是骨科医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目前修复骨缺损的方法主要有骨移植、人工骨(包括骨组织工程技术)、膜技术、基因疗法等,本文就骨缺损修复材料和

  • 标签: 骨组织工程技术 人工骨材料 骨缺损修复 骨肿瘤 自体骨移植 膜技术
  • 简介:《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本,铜版印刷,图文并茂。是以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为基石,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为引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旨在展示生物医学材料界最新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在医学,1岳床领域的应用,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一、根据本刊的栏目设置确定,我们要求的稿件范围主要包括:(1)生物医学材料发展方向;(2)骨科生物材料基础研究、制备工艺;(3)骨科临床;(4)组织工程与干细胞;(5)生物医学材料的组织再生及临床应用;(6)骨科医疗器械制造与技术开发;(7)行业信息动态;(8)医疗器械监测、评定等。

  • 标签: 生物医学材料 骨科材料 临床研究 稿约 医疗器械 一体化进程
  • 简介:本文对棕色田鼠G、C带核型进行分析和研究,描述了G显带特征.所研究的10只个体的第一对常染色体(No.1)存在3种多态类型,即(1)全部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2)只存在一条中部着粒丝染色体;(3)无中部着粒丝染色体.这是由罗伯逊易位引起的,本文并对此作了讨论,认为棕色田鼠的核型进化趋势以第一对常染色体发生罗伯逊断裂的可能性更大.本文还以G、C带核型为依据,证实了雌雄X性染色体存在着多态现象:一条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一条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 标签: 棕色田鼠 染色体多态 G、C带核型 罗伯逊易位
  • 简介:《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ISSN1672-5972CN42-1715/R)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本刊以突出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体现骨科临床技术趋势与应用面的拓展,体现理工医相结合的专业期刊。杂志立足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论文图文并茂,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 标签: 骨科材料 临床研究 生物 启事 科技论文 理工医相结合
  • 简介:目前乳腺癌活检和近距离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丝传动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引导的高精度乳腺穿刺机器人系统,并设计了一种新的丝传动绕丝方式,解决了丝传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脱丝及绕丝错乱等问题,利用D-H方法推导了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并得到了其工作空间,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手术机器人 丝传动 D-H法 运动学分析
  • 简介:1.办刊宗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是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 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 科学技术协会 办刊宗旨 学术期刊 工程学会 学术交流
  • 简介:血液粘度为一诊断人体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测量方法为从工业测量演化而来,存在很多缺陷。本研究在建立血液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粘度测量的新方法,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粘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具有对非牛顿流体测量精度高,且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 标签: 血液 粘度 毛细管 切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