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强调了神经系统的交互性,将损伤保护从单靶点扩充为多靶点研究,从整体角度为脑部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损伤及保护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介绍了神经血管单元各组件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对此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 胶质细胞 血管
  • 简介:【摘要】心脏性神经官能症,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心脏血管功能紊乱的一组症候群。其发生与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熬夜、生活不规律等有一定关系。本文在明确心血管神经症临床表现的基础上,观察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以期丰富临床治疗与诊断的理论知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施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组。研究组28例,均予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神经介入治疗(支架和机械取栓);对照组32例,均予内科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NIHSS)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予以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时采取神经介入治疗,可提升血管再通率,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介入治疗 血管狭窄 神经功能 治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对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及程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例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在2022年8月-12月就住于我院中医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以中药熏洗治疗,住院期间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中药熏洗应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后,可有效减少患者头痛症状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药熏洗 神经血管性头痛 头痛持续时间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后的致死率仅在癌症之下,以猝然昏倒、智力言语障碍以及不省人事等为常见症状,无论是对患者生活质量还是对患者心理健康抑或是生命安全均会带来严重影响。脑部动脉产生明显狭窄是导致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仅对患者病情发展控制有利,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神经介入治疗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为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本次将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展开研究,现将研究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介入 缺血性脑血管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actions,VVRS)是PCI中爆发危险急症,若情况严重,会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患者在接受心导管接入治疗后,应严密观察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状态,并进行准确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将心血管导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风险最小化。本文总结和综述了心导管介入治疗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希望对降低心导管介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风险有所帮助。

  • 标签: 心导管介入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微血管减压术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治疗时辅以心理护理的效果讨论。方法:抽选84例收治时间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对比讨论,经抽签法分成对比组与讨论组,一组42例患者,均以微血管减压术实施治疗,在此期间,对比组辅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讨论组再辅以心理护理,针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展开讨论。结果:讨论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以常规护理辅助微血减压术方案干预三叉神经痛患者时,再执行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取得理想辅助效果,不良心理状态改正,临床依从性提升,值得推荐。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护理效果 三叉神经痛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预见性护理对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选取从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收治检查80例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负荷心肌灌注显影,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P<0.05)。②神经功能(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经治疗前,两组对比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经相应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均降低,观察组更低,AD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突出,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同时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丁苯酞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领域。常见神经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中风、癫痫和帕金森病等。诊断方面,应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技术来评估患者情况。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不断创新,针对特定靶点研发新药;介入手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此外,康复和辅助治疗也取得进展,如改进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技术,并引入辅助器具和辅助疗法。神经内科的发展对患者和医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重点将聚焦于进一步改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神经内科 常见神经疾病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予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点是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把此时段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90例。两组对象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临床检验价值。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93.3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91.11%、内中膜增厚检出率93.33%均较对照组5.56%、6.67%、11.11%更高(P<0.05);观察组颈动脉正常检出率仅为6.67%,低于对照组94.44%,且轻度狭窄22.22%、中度狭窄44.44%、重度狭窄26.67%均高于对照组3.33%、2.2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狭窄检出率4.44%低于观察组88.89%(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有效性较高,能够对病人的血流情况和病变区域进行掌握,保证后期临床诊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中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3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将螺旋CT检查命名为对照组,将核磁共振检查检查命名为实验组,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诊断率较高,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P<0.05)。结论:和传统的诊断方式相比,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具有诸多的优势,能够提高诊断率,给患者的健康提供必要保障。

  • 标签: 核磁共振诊断 脑血管病变 效果 价值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患者64例,其中有症状DPN23例,无症状DPN23例,无DPN23例,分析三组NCV指标。结果:有症状DPN组内患者正中神经MCV指标、正中神经SCV指标、尺神经MCV指标、尺神经SCM指标、腓总神经MCV指标和腓浅神经SCV指标,和无DPN组患者对比,P<0.05;无症状DPN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比无DPN组低,P<0.05;有症状DPN组内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无症状组,波幅低于无症状组,P<0.05;23例有症状患者中H反射异常率为86.96%,F波反应异常率为34.78%。结论: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式可对DPN实施鉴别诊断,价值高。

  • 标签: 神经电生理检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腓总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主要针对通过神经刺激仪,给予患者实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方法:以科室病例进行调研,共有64例,均是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择期上肢手术治疗,根据单双数方式将患者分成不同小组,对照组32例单数患者给予传统异感定位法实行神经阻滞,所有双数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患者开展神经刺激仪作用下开展神经阻滞,在查看患者30分钟后对臂丛神经阻滞情况及手术时间、阻滞效果成功率方面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对此次臂丛神经阻滞情况分析,对照组相对较差,而且该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对此次阻滞效果成功率调查,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此次患者实行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不仅能够缩短操作时间,保证阻滞成功结局,值得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