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心理护理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朴延花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通过微血管减压术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治疗时辅以心理护理的效果讨论。方法:抽选84例收治时间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对比讨论,经抽签法分成对比组与讨论组,一组42例患者,均以微血管减压术实施治疗,在此期间,对比组辅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讨论组再辅以心理护理,针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展开讨论。结果:讨论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以常规护理辅助微血减压术方案干预三叉神经痛患者时,再执行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取得理想辅助效果,不良心理状态改正,临床依从性提升,值得推荐。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护理效果;三叉神经痛;心理护理

神经性面部疼痛发生率高,三叉神经痛为其中之一,病理特点即多个或者一个三叉神经分支所在部位受到无痛刺激后引起的阵发性单侧疼痛,临床调查发现,大部分患者年龄超过40岁,多为女性[1]。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首选方案,但手术有侵入性特点,且患者常伴有负性心理,对手术疗效有一定影响[2]。仅凭提倡疾病为中心理念的常规护理模式无法给予理想辅助,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应用该护理之后,患者心理情绪均健康,有促进依从性作用。本次研究实施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共纳入8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为对象,讨论评价心理护理在该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总结本次研究详情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11-2022.11间选取84例在本院采取微血管减压术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分成讨论组42例及对比组42例。讨论组由28例女、14例男组成,年龄范围即41至79岁,均值(60.38±8.17)岁;病程范围即1至18年,均值(11.36±2.17)年;病灶:左侧患者23例、右侧患者19例。对比组由29例女、13例男组成,年龄范围即42至80岁,均值(60.57±8.09)岁;病程范围即1至18年,均值(11.45±2.23)年;病灶:左侧患者22例、右侧患者18例。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比组围术期间行常规护理:安排患者入住舒适干净病房,建立健康档案;手术之前,将围术期禁忌事项、简单疾病知识告知患者;术中辅助医师监测体征变化等;术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醒生活饮食注意内容。

讨论组以对比组护理方法为基础,再行心理护理:(1)以患者理解能力、表达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制定个性化宣教护理,即将疾病知识进行客观详细说明,同时讲解微血管减压术的实施意义、流程、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可以使其认知水平提升,减轻恐慌心理。(2)定期评价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若存在负性心理,探查产生原因,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包括听音乐、阅读书籍、观看电视等,并将不良心理状态会负面影响临床疗效的知识点传达给患者,可以平稳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此外,需予以患者鼓励,使之主动倾诉内心需求,有减轻紧张、焦虑心理作用,如果患者提出疑问,及时解答,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实施个性化干预,以减轻疼痛,缓解负性心理。(3)予以患者激励,使之主动与家人、朋友、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告诉患者的家人及朋友以语言方式给予鼓励,可以帮助患者体会朋友、家人给予的关怀,有消除负性情绪作用。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心理状态:以SAS焦虑测评量表、SDS抑郁测评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心理及抑郁心理,评分越高,负性心理问题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是SPSS21.0系统,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描述方法是(±s)与(n%),验证方法是t与卡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时P<0.05。

2结果

心理状态评估比较

对比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高于讨论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研意义。如表1:

表1.心理状态评估(±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对比组

42

38.65±8.74

37.52±5.93

讨论组

42

33.27±3.91

34.61±3.89

t

-

3.6414

2.6591

P

-

0.0005

0.0094

3讨论

剧烈疼痛、反复疼痛为三叉神经痛疾病的临床特征,病因多是脑部血管因三叉神经根侵入脑干,从而形成挤压,致使面部动作过程中伴有疼痛症状,为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阻碍[3]。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广泛运用,能够切实改善病情,然而,由于大部分患者伴有心理问题,导致临床疗效无法达到预期。

心理护理的工作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即从患者认知、情绪、支持等角度实施个性化干预,以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知,并疏导其负性心理情绪,而后通过家人、朋友予以的支持解除心理问题,有促进临床依从性作用[4]。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疗法时,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再行心理护理后,手术疗效、患者健康心境等均得到良好维持与保护。研究发现,讨论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研意义。提示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良好可行性及临床价值,对原因展开调查发现,心理护理可以根据患者问题发生原则实施针对性干预,从而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这对于提高手术疗效、维持患者健康心境有重要意义。

综上,三叉神经痛患者多伴有强烈疼痛,运用微血管减压术可以取得优质疗效,在此期间,配合心理护理后,患者的负性心理问题解决,临床疗效良好。

【参考文献】

[1] 孟海英,张鑫,陶欢欢. 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依从性疼痛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6):536-541.

[2] 赵杰,杨雪梅,唐玲,等.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2):114-116.

[3] 王瑞涛,田书亚,胡玉守. 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18):1626-1630.

[4] 赵红芬,宋琳琳. 心理护理干预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刍议[J]. 系统医学,2020,5(3):166-16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