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中药熏洗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段倩倩 ,张冬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对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及程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例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在2022年8月-12月就住于我院中医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以中药熏洗治疗,住院期间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中药熏洗应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后,可有效减少患者头痛症状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药熏洗;神经血管性头痛;头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

作者简介:段倩倩(1992.11-),女,汉族,安徽宿州人,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研究方向: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常见疾病,也是中医科常见疾病,又称为“偏头痛”,是以头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并且疼痛性质为跳痛或波动性疼痛,也常伴有恶性、呕吐、心情烦躁、心慌、畏光、畏声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甚至出现运动及视觉异常,使得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症状来势凶猛,且缓解迟缓,多数患者自我感受不佳,对临床治疗工作持怀疑态度,拒绝医护的治疗,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产生医疗纠纷及安全事故[1-2]。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多以精神科为主,但患者对精神科的偏差认知导致绝大部分患者并不前往精神科就诊,治疗上多以扩血管、止痛、抗焦虑等治疗,而中医药对偏头痛的治疗起到特殊的疗效,本文主要探讨中药熏洗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观察其病情恢复情况,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40例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在2022年8月-12月就住于我院中医科,诊断均符合《神经病学》[3]中神经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合并其他疾病如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性疾病,存在精神疾患无法沟通者,妊娠或哺乳期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3-73岁,平均(54.14±11.68)岁;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4-71岁,平均(53.19±11.49)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相适应的止痛、扩血管等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以中药熏洗治疗,中药组成:生黄芪50g、石菖蒲20g、酸枣仁20g、泽泻20g、当归20g、川芎15g、僵蚕10g、地龙10g,一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l,日2次中药熏洗。具体熏洗方法:取1袋中药汤剂兑入温水至1000ml,将中药稀释液倒入中药熏蒸仪中预热至60℃,对患者头部进行熏蒸,时间为30min,日2次,熏蒸后嘱患者饮用热开水1杯,并注意保暖。熏蒸过程中,注意防止烫伤的发生。

1.3 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头痛症状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具体评分方法:持续时间>2天者计入6分,持续时间<2天且>12小时者计4分,持续时间<12小时者计2分。头痛程度根据头痛感觉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评定,总分0~10分,头痛程度越重,分数越高[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症状持续时间及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评分(5.14±1.01)和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评分(5.24±1.0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头痛程度评分(6.52±1.25)和观察组头痛程度评分(6.57±1.21)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评分(3.71±1.15)和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评分(2.19±0.60)、对照组患者头痛程度评分(4.19±1.03)和观察组头痛程度评分(2.10±1.00)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头痛持续时间、程度方面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神经血管性头痛是近年来发生率逐年升高的头颅部血管神经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具有剧烈性、周期性及反复发作性特征的系列症状[5],兼见头晕、烦躁、汗出、畏光、畏声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其病因不明且治疗难度大,常会因心理、情绪因素,剧烈情绪变化较易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6],发作时症状迅猛,常无任何征兆,极易导致患者情绪失控、焦虑不安,患者及家属也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导致病情或自身感受明显加重,直接影响治疗及护理效果,患者发病后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导致睡眠受困,不仅产生负性情绪,诱发或加重焦虑状态,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病人及病情的管理。神经血管性头痛属于中医“头痛”范畴,多从风、火、痰、瘀、虚论治

[7-9]。病位在脑,涉及肝、脾、肾,由风、痰、瘀而致本虚标实,水不涵木,引发肝风,挟痰上扰清窍,导致清阳不升,清窍失养,故发为眩晕。治疗以平肝熄风、活血化瘀为法。黄芪为君,补益元气,使气行以促血行,行血通络。当归有活血补血、润肠通便之功效,川芎血中气药,“气善走窜……祛一切风,调一切气”,能行气、行血、祛风。僵蚕能息风止痉、化痰散结,既协助天麻熄风定眩,又增强归芎活血化瘀之力。地龙清热定惊,通络之功效,能“引诸药直达病所……破血结”,石菖蒲可“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酸枣仁补益心肝阴血,宁心安神。泽泻取仲景泽泻汤之意,助化痰祛饮之功而不伤阴;以上诸药联用,共奏燥湿祛痰、安神止眩兼健运脾胃、补益气血之功。

综上所述,对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给以中药熏洗治疗,能有效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鹏.中西医药物方案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药学安全性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01):95-97.

[2]张云龙.平肝潜阳汤结合针灸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及对Hcy、CRP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8):139-140+143.

[3]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8-165.

[4]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06):645.

[5]张金彦.中西医药物方案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药学安全性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8,13(01):91-94.

[6]高晓玉,宋孚霞.短暂性头痛和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10):796-798.

[7]从泽伟,张贤梅,施燕,等.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材,2021,44(09):2219-2223.

[8]万裕萍,龚墩,龚阳陵.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21,43(02):32-34.

[9]刘畅,焦富英.中西医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0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