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介绍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的最新进展和基本要求,主要介绍了免疫毒理学的概念、免疫毒理学试验流程、医疗器械免疫毒性的效应、免疫毒性效应的免疫反应类型、免疫毒性反应的试验模型和方法,为医疗器械生物材料的免疫毒理学评价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 标签: 医疗器械 免疫毒理学 生物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PPD对老年肺结核的检测比较,评价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老年结核病诊断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测定89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老年患者,73例菌阳肺结核病患者,95例菌阴性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T-SPOT.TB实验及PPD两项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核病菌阳患者和菌阴患者T-SPOT.TB阳性率为84.9%及86.3%,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为9%。老年肺结核患者包括(菌阳患者和菌阴患者)分别行TSPOT-TB行PPD实验阳性率分别为85.7%和57.1%。老年非结核患者行T-SPOT.TB和PPD,阳性率分别为89.9%、85.4%。结论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于老年结核无论菌阴还菌阳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其敏感性优于PPD检测。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PPD对非结核老年病人均有比较高特异性,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非结核呼吸道疾病,老年肺结核 PPD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胶体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9年9月-2022年4月在我院行临床检验的患者86例,抽签分Q组及G组,Q组采用免疫胶体技术,G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比较Q组患者及G组患者临床检验结局。结果 Q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更高,Q组患者及G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免疫胶体金技术 沙眼衣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抗核抗体的前带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752例标本,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作为确认试验检测抗核抗体谱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作为筛查试验检测抗核抗体,将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根据LIA对各种特异性抗核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IIF对各特异性抗核抗体的检出率,可见抗dsDNA检出例数44例,检出率65.00%;抗Jo-1检出例数18例,检出率33.30%;抗M2检出例数26例,检出率80.80%;抗PCNA检出例数10例,检出率50.50%;抗PM-Sc1检出例数7例,检出率42.90%;抗Sm例数16例,检出率68.80%;抗SS-A检出例数104例,检出率74.00%;抗SS-B检出例数28例,检出率89.30%;抗U1-nRNP检出例数42例,检出率73.80%;抗P蛋白检出例数22例,检出率95.50%;抗核小体检出例数21例,检出率95.20%;抗着丝点检出例数19例,检出率94.70%;抗组蛋白检出36例,检出率66.70%(P<0.05)。IIF不同稀释倍数和与LIA结果相关性分析,LIA阳性患者的IIF稀释倍数以高低度的≥1:1000为主,占64.30%,而LIA阴性患者的IIF稀释倍数则以低滴度的1:100为主,占50.5%。结论:临床上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可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查,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建议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定期随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抗核抗体 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婴幼儿腹泻采用免疫层析法检验粪便轮状病毒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秋冬季腹泻患儿 240 例,根据年龄分为 A 组、 B 组、 C 组,对其大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采用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抗原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为75.00% ( 180/240 )( P < 0.05 ),比较各组 6 个月

  • 标签: 金标免疫层析法 粪便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麻疹IgG抗体检测中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观察该种方法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县疾控中心免规科于2020年7月24日-10月25日常规监测三个乡306例不同年龄段群体作为分析目标,并且根据年龄段不同,将其分成8个年龄组,即:8-17月龄、18-35月龄、3-6岁、7-14岁、15-24岁、25-34岁、35-44岁,≥45岁,并且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每组人员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情况。结果:对306例不同年龄段群体麻疹IgG抗体阳性率统计中,8-17月龄为87.80%、18-35月龄为78.37%、3-6岁为81.08%、7-14岁为56.09%、15-24岁为72.97%、25-34岁为80.55%、35-44岁为75.00%、≥45岁为77.77%。结论:麻疹IgG抗体检测中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能够准确监测,同时不同年龄段麻疹IgG抗体不同,需要采用针对性方法进行免疫

  • 标签: 麻疹IgG抗体 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验
  • 简介:[摘要]目地:对胶体免疫层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胶体法对229例血清样品同时测定,并结合物理现象作观察,对试条的敏感度、特异度、渗透速度、固相膜均一性等进行评价。结果:GICA检测不同期梅毒的优缺点同当今使用的方法一致。

  • 标签: []免疫层析法 梅毒螺旋体 胶体金
  • 简介:医疗器械和材料的某些成分和降解产物可能会使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免疫毒性),因此医疗器械和材料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ISO/TC194目前正在制定ISO/TS10993—2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则与方法》,标准给出了医疗器械对免疫系统不良作用方面的评价与试验指南。本文将系统介绍ISO/TS10993—20:2005,并给出免疫毒理学实验设计等相关信息。

  • 标签: 医疗器械 免疫系统 免疫毒性 免疫毒理学实验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抗体检测中使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法的结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6月份就诊的146例艾滋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给予胶体法、酶联免疫法对艾滋病的抗体进行检验,主要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最终检测结果、检测满意度。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最终结果和满意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胶体法还是酶联免疫方法,对于检验艾滋病的抗体均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最大限度提升疾病的检出率,同时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对于临床艾滋病检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抗体检测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胶体法和酶联免疫法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8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所有体检者使用胶体法(对照组)和酶联免疫法(观察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并对两组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检测艾滋病抗体过程中不管是使用胶体法还是使用酶联免疫法,都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诊断价值极高。

  • 标签: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检测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免疫吸附疗法是一种基于亲和原理的血液净化程序。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提取患者的血液,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然后通过过滤器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泵将分离的血浆输送到吸附剂中,通过吸附柱上具有高亲和力的物质去除致病因素。最后,将纯化的血浆和红细胞成分返回给患者。与血浆置换术相比,血浆置换术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补充外源性血浆或血液成分,从而有效避免血源性疾病或过敏反应,安全性更高。目前,该疗法已被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

  • 标签: 免疫吸附疗法 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免疫吸附疗法是一种基于亲和原理的血液净化程序。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提取患者的血液,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然后通过过滤器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泵将分离的血浆输送到吸附剂中,通过吸附柱上具有高亲和力的物质去除致病因素。最后,将纯化的血浆和红细胞成分返回给患者。与血浆置换术相比,血浆置换术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补充外源性血浆或血液成分,从而有效避免血源性疾病或过敏反应,安全性更高。目前,该疗法已被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

  • 标签: 免疫吸附疗法 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中,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法的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验咨询的艾滋病抗体人员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检测人员血液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法进行检查,最后比较两组不同方法后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对于进行检测咨询的1200例人员进行检测,数据显示,其中18例人员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占比为1.50%,剩下1182例人员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占比98.50%;而对于胶体法检测而言,19例结果为阳性,占比1.58%,剩下1181例人员进行胶体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占98.42%。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无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出现的18例阳性结果经艾滋病检测确诊后,全部为HIV感染者,由此可以看出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率为100%,胶体法检测阳性率为94.56%,分析数据可以发现,两种检测方法中酶联免疫法准确性更高,而胶体法敏感性更高。结论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法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均有较高诊断意义,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艾滋病抗体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检验中应用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检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80例我血站从临床获取的免疫检验的患者, 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免疫检验, 实验组采纳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临床免疫检验方式。并且在检验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观察免疫检验的实际应用中,实验组的临床免疫指标检查指标变异指数小于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临床免疫检验方式,其检验结果更可靠、更准确。

  • 标签: 免疫检验分析 常规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分析其对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进行免疫检验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完成免疫检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加强质量控制。比较2组各项检验指标变异系数。结果:观察组患者CA125指数、CA199 指数、CEA指数、AFP指数、INS指数、甲状腺功能指数、β-HCG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免疫检验中加强质量控制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变异系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