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女性压力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是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喷嚏、大笑、提取重物或体位改变时)大于最大尿道压,在无逼尿肌收缩状态下,尿液不自主排出的疾病。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悬吊治疗 阴道前壁 术式 组织 条形
  • 简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目前,世界各国数以百万计育龄女性预防接种HPV疫苗。最近10年对于孕期预防接种HPV疫苗对自然流产、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接种HPV疫苗孕妇的自然流产率和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未接种孕妇,或者预防接种抗甲型肝炎病毒(HAV)疫苗孕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拟就预防接种HPV疫苗现状,以及围生期或孕期预防接种HPV疫苗对妊娠结局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肝炎疫苗 甲型 对比研究 妊娠结局 不良反应
  • 简介:随着男性不育症发病率的升高,精液常规检测已不足以精确评估男性生育力。近年来,精子DNA损伤检测作为一项评估精子质量及男性生育力更精准的指标,逐步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精子DNA损伤的机制包括精子发生异常、氧化应激损伤、精子凋亡异常等。目前,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SCSA)已经成为检测精子DNA完整的金标准。精子DNA损伤可能与男性不育、辅助生殖结局及后代生长、发育相关。笔者拟就精子DNA损伤的机制、检测方法、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及其与辅助生殖技术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DNA损伤 不育 精子发生 精液分析 生殖技术 辅助
  • 简介:患儿男,4个月,因发热、咳嗽、腹泻5^+d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41℃,伴寒战,咳嗽每日10余次,每次咳1~2声,每天腹泻4~5次,为黄色稀水样便,无黏液脓血,量不等。院外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头孢哌酮、病毒唑等,病情无好转。2006年8月15日入本院。入院体检:T38.1℃,H170次/min,R58次/min,体重8kg,

  • 标签: 多器官损伤 恙虫病 并发 婴儿 入院体检 氨苄青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预警监控管理在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中的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1157例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入院的5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将2015年1~6月入院的6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除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外,还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监控表》及"医源性皮肤损伤记录单",对容易发生或已经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进行重点预警监控和防治。分析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主要类型发生率差异。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93.3%)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25.9%)、低出生体重儿(29.6%)及极低出生体重儿(55.9%)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5.02、7.69,P=0.000、0.000、0.006)。2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1.4%)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19.6%)、低出生体重儿(15.2%)及极低出生体重儿(29.7%)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3.57、7.82,P=0.000、0.000、0.005)。3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外渗伤、尿布皮炎、鼻塞式氧疗所致压伤及黏贴伤;观察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1.2%)、药物外渗伤发生率(6.5%)及黏贴伤�

  • 标签: 高危人群 高危环节 医原性疾病 皮肤病损 婴儿 新生
  • 简介: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腮腺炎、流脑、哮喘及感冒等,以及可能直接引发其他系统病变的严重疾病,如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心肌炎及败血症等。

  • 标签: 常见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预防 春季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尿4种微量蛋白在妊娠肾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正常妊娠产妇165例、妊高征45例和非孕对照40例的尿4种微萤蛋白MA、TRF、IgG和A1M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孕组尿4种微量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中孕组中MA、TRF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其余无明显改变;晚孕组和妊高征组尿4种微量蛋白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尿中4种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晚期妊娠肾损伤的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对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及病情发展的判断、预后等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微量蛋白 妊娠 肾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9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0例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组)及15例无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早产儿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SB)浓度,将黄疸组进一步分为轻度黄疸亚组(n=9)和重度黄疸亚组(n=11)。采集受试者静脉血及尿液检测TSB浓度、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MG)及尿β2-MG含量。统计学比较黄疸组与对照组间TSB浓度、血清胱抑素C及上述3项尿微量蛋白含量差异,黄疸组不同类型肾损伤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TSB浓度、日龄、病程及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差异,以及黄疸组患儿各临床观察指标间相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黄疸组与对照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及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轻度和重度黄疸亚组的尿mAlb[(13.3±7.8)mg/L、(15.1±11.9)mg/L],尿α1-MG[(21.2±12.9)mg/L、(15.6±11.5)mg/L]及尿β2-MG[(5.6±3.7)mg/L、(5.3±3.8)mg/L]含量均分别较对照组高[(6.8±2.3)mg/L、(8.0±2.5)mg/L、(1.3±1.0)m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与重度黄疸亚组的上述3项尿微量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重度黄疸亚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胱抑素C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肾小管损伤、混合型肾损伤及无肾损伤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和TSB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肾小管损伤患儿的日龄、病程和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4.1±3.1)d、(1.3±0.8)d、(2.9±2.3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胱蛋白酶抑制剂C 蛋白尿 Β2-微球蛋白 Α1-微球蛋白 急性肾损伤
  • 简介:长冻疮除了天气寒冷的原因外,还和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进入冬天后,人体的活动量相对减少,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减缓,特别是手背、脚趾、耳廓等末梢循环部位容易产生瘀血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造成冻疮。所以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就是促进血液循环。一、生活起居防寒保暖是首要。外出时需戴手套、口罩、围巾、耳套等防寒保暖用品,保证不被寒邪侵袭。

  • 标签: 防寒保暖 冻疮 预防 血液循环 局部组织坏死 新陈代谢
  • 简介:自2008年5月2日起,我国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在手足口病的宣教工作中,我们常常只是对家长和老师进行了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知识宣传,考虑到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可能会听不懂。

  • 标签: 丙类传染病 托幼机构 宣教工作 流行病学规律 六步洗手法 慢性病患者
  • 简介:户外自主活动具有环境的开放、选择的自主、内容的丰富、人际交往的频繁等特点,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幼儿之间通过交往初步形成其个性品质,并逐步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近年来各个幼儿园都比较强调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将选择权还给幼儿,让幼儿能够在自主的环境下进

  • 标签: 中的安全 安全预防 幼儿户外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超声诊断足月儿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9例ALI/ARDS足月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按照罹患ALI或者ARDS,进一步将研究组受试儿分别纳入ALI亚组(n=21)与ARDS亚组(n=38)。选择同期于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儿62例,纳入对照组。对所有足月儿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其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气分数比(PaO2/FiO2),并对其进行肺部超声检查,观察其肺部超声表现,并采用肺部超声评分评估其肺损伤程度。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儿肺部超声表现结果异常发生率[A线消失、彗星尾征、肺水肿、肺实变、胸腔积液、肺泡-间质综合征(AIS)]比较,采用χ^2检验。ALI亚组、ARDS亚组和对照组足月儿的PaO2/FiO2值、肺部超声评分比较,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肺部超声表现及肺部超声评分诊断足月儿ARDS的敏感度、特异度等,并采用Kappa值评价肺部超声评分与ARDS诊断金标准,对所有足月儿的ARDS诊断结果的一致。研究组与对照组足月儿的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伦理审字[2014]5号),分组征得足月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研究组患儿A线消失、彗星尾征、肺水肿、肺实变、胸腔积液、AIS发生率分别为84.7%(50/59)、100.0%(59/59)、67.8%(40/59)、96.6%(57/59)、91.5%(54/59)、88.1%(52/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62)、6.5%(4/62)、0(0/62)、0(0/62)、4.8%(3/62)、8.1%(5/6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544、106.007、62.791、113.245、91.176、77.790,P<0.001)。②ALI亚组、ARDS亚组与对照组足月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诊断技术和方法 超声检查 血气监测 经皮 胸腔积液
  • 简介:喘息(wheezing)是儿童时期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近年儿童喘息性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引起婴幼儿喘息的原因主要与呼吸道感染及婴幼儿的特异性体质有关,而喘息与哮喘发作在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虽然目前尚无确切方法筛选可能发展为哮喘的喘息婴幼儿,但是已有参考指标可对喘息婴幼儿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笔者拟就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预防、诊断及治疗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降低婴幼儿喘息发作,进而降低哮喘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呼吸音 变应原 喘息 发病机制 防御机制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型胎粪吸人综合征(MAS)合并急性肺损伤(ALl)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防治措施,以利于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6例重型MAS合并ALl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动脉血氧分压(Pack)与吸人氧气分数(FiO2)比值(PaO2/FiO2),将其分为PaO2/FiO2≤100组(n=13)和PaO2/FiO2〉100组(n=43)。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分娩方式、性别分布、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2.7,1.9;P〉0.05)。结果重型MAS合并Au患儿中,两组患儿上机时间比较[(4.92±5.22)hvs.(3.43±3.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O2/FiO2≤100组患儿依赖呼吸机治疗时间比较[(62.15±27.61)hvs.(42.12±19.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FiO2≤100组存在更严重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明显的肺顺应下降(P〈0.01),X射线胸部摄片常见双肺透亮度下降(X^2=5.28,r=1;P〈0.05),甚至出现支气管充气征,更易合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P=0.01)。重型MAs合并ALl患儿中,PaO2/FiO2≤100组人院后,均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10例(76.9%,10/13)接受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3例(23.1%,3/13)接受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上机治疗(8~12)h后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合、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0.001)。结论MAS合并ALI患儿存在严重的通气、氧合功能障碍。对其联合HFOV,注入PS和iN0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氧合。但是否为其最有前景的治疗模式,尚需�

  • 标签: 胎粪吸入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新生儿
  • 简介:对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认为,影响重度窒息新生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心肌损害和脑病。近年来,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虽已被国内众多学者所关注,但国内有关新生儿窒息后引起心肌损伤研究较多的是,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变化,而对心脏彩超在提示重度窒息新生儿心脏损伤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并发脑损伤患儿,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 脑损伤后 超声心动图 临床意义 新生儿窒息后 重度窒息新生儿
  • 简介:患者女性,26岁,因"阴道流血1d"于2011-04-22入本院。病史采集:LMP为2010-09-06。1d前(孕龄为32+4孕周)出现阴道流血,无腹痛。本次妊娠后即接受卧床保胎治疗,于2010-11-09行宫颈息肉摘除术,2010-12-28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予继续保胎及抗感染治疗,自述孕期阴道分泌物较多。

  • 标签: 血栓性静脉炎 感染性 宫颈息肉摘除术 宫颈内口环扎术 盆腔 阴道流血
  • 简介: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亦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在FS的众多发病机制中,炎细胞因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IL)-1,-6,-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细胞因子与小儿FS密切相关。笔者拟就炎细胞因子与小儿FS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FS的认识。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惊厥 发热性
  • 简介:制作材料:一次餐盘、粉色泡沫纸、剪刀、玫红色蜡笔、双面胶、透明胶。制作方法:1.用泡沫纸剪出荷花花瓣,在花瓣上用玫红色蜡笔进行装饰。

  • 标签: 一次性 荷花 制作材料 双面胶 泡沫 花瓣
  • 简介:儿童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儿童常见出血性疾病,占儿童出血性疾病的25%~30%。临床对病情迁延、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难治ITP,迄今仍无特效方法。目前,临床应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治疗CD20+淋巴瘤获得较好疗效,用于治疗包括ITP在内的B淋巴细胞相关的免疫性疾病或顽固自身免疫细胞减少等疾病安全有效。

  • 标签: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利妥昔单抗 单抗治疗 儿童 文献复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植入胎盘产科较少见,为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本文比较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2月住院分娩的30例植入胎盘病例不同时期不同处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探讨保留子宫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植入性胎盘 保留子宫 临床方法 治疗 生活质量 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