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4例IV期中到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54例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镇痛治疗,对照组30例传统方法口服或肌注吗啡类药物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自控镇痛泵治疗期间,疼痛明显缓解,显效率77.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生存质量提高,不良反应轻。结论自控镇痛泵用于晚期癌痛病人,安全,有效,方便,不良反应轻。

  • 标签: 晚期癌痛病人 自控镇痛泵 吗啡 疼痛
  • 简介:摘要自从世界上有人类的存在开始,人类就会感知疼痛。疼痛属于一种对伤害或者某种刺激的主观感受。人们不断地探索能够缓解刺激之后的疼痛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乐分娩镇痛仪应用于产科分娩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阴道试产的产妇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孕妇分别在分娩活跃期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及使用药物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所需时间,镇痛效果,产后排尿情况,新生儿窒息率情况。结果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尿潴留,镇痛效果与使用药物硬膜外镇痛效果基本相同,且和新生儿出生后的窒息率无影响,值得在产科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导乐分娩镇痛仪 活跃期 镇痛效果 排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羟考酮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Q组)和对照组(M组)。常规行L2-3间隙腰硬联合麻醉,术毕两组患者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推注实验剂量。羟考酮组(Q组)推注0.75%罗哌卡因10ml+羟考酮5mg加生理盐水至20ml,对照组(M组)推注0.75%罗哌卡因10ml+吗啡5mg加生理盐水至20ml,推注完毕后置入导管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采用0.75%罗哌卡因50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每袋),背景剂量4ml/h;PMA剂量4ml/次,锁定时间为30min。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记录术后2、4、6、24h静息VAS疼痛评分(RVAS)和被动活动时的VAS疼痛评分(P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6、24h心率、血压变化,记录术后不良事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患肢酸胀发生率。结果Q组术后4、6h被动VAS评分(PVAS)明显低于M组(P<0.05),Q组术后2、4h心率、血压与M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Q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镇静、呼吸抑制及患肢酸胀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羟考酮超前镇痛可有效提高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且明显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羟考酮 超前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 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局麻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符合条件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C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B组镇痛效果明显,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小于A、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利多卡因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比局部浸润麻醉好,利多卡因用局部浸润麻醉时能明显缩短第一产程。

  • 标签: 利多卡因 局部浸润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6年9月)采取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产妇985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条件相当而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5156例为对照组,通过金仕达卫宁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孕产妇的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孕妇的一般资料、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产程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等数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新生儿情况和产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中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可能降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率,对耻骨联合分离的高危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分娩镇痛 产后 耻骨联合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氏生肌散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耳廓二甲苯致肿、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观察该制剂的抗炎作用;通过冰醋酸所致ICR小鼠扭体反应实验观察该制剂的镇痛作用。结果抗炎作用,各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黄氏生肌散组、锡类散组肿胀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黄氏生肌散肿胀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黄氏生肌散组、锡类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黄氏生肌散组、锡类散组OD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氏生肌散组、锡类散组比较,黄氏生肌散组OD值低于锡类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作用,对冰醋酸所致ICR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黄氏生肌散组、锡类散组扭体次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氏生肌散组、锡类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氏生肌散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对该药的进一步研发及临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黄氏生肌散 抗炎 镇痛 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清醒镇痛在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取卵术病例数73例作研究对象,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差异分组。对照组有35例,手术麻醉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实验组有38例,麻醉采用瑞芬太尼清醒镇痛。术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中实验组麻醉起效和意识恢复时间较短,镇痛有效率较高,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率低,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取卵术采用瑞芬太尼清醒镇痛镇痛镇静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少,应用安全有效,可推广。

  • 标签: 取卵术 麻醉 瑞芬太尼 清醒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非机械通气ICU患者持续镇静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出我院进行非机械通气的ICU治疗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镇痛镇静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镇静3~4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镇痛镇静护理有利于提高镇静效果,促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CU治疗患者 护理 镇静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硬膜外麻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分娩产妇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d及产后40d的EPDS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分娩镇痛,可以显著减少产妇的分娩疼痛及产后抑郁程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产后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阵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住院分娩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罗哌卡因剂量分别为2、3和4mg,同时联合使用舒芬太尼4μg,比较三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用药镇痛临床效果,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产妇用药起效时间与显效时间上比较,B组、C组均短于A组,在首剂药物维持时间比较,B组、C组均长于A组,以上均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适当剂量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明显,能有效缩短产程。

  • 标签: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麻与硬膜外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患者中的阵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腰麻组和硬膜外组,分别行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不同麻醉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腰麻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率为75.00%,硬膜外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率为57.5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在剖宫产患者镇痛中采用腰麻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麻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娩镇痛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1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各项数据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针对于不同时间段VAS,两组产妇镇痛前以及宫口开至7~8cm时和宫口全开时无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能降低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疼痛感,但相对而言,腰硬联合麻醉更胜一筹,其镇痛效果更完善,值得临床的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 硬膜外麻醉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根据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NRS)调整口服奥施康定剂量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6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术后30min采用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根据数字评分决定初次奥施康定给药剂量;并在每日8∶00和20∶00分别进行疼痛评分,根据评分调整下次给药剂量;如有爆发性疼痛,临时注射吗啡或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对照组患者术后72h内常规给予口服奥施康定20mg/12h,并在每日8∶00和20∶00分别进行疼痛评分,若NRS评分为4~6分,则临时给予奥施康定20mg;若NRS评分〉6分或有爆发性疼痛,则临时注射吗啡或盐酸布桂嗪注射液。随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NRS评分较对照组减小,爆发性疼痛的人次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次及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NRS评分调整奥施康定剂量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 标签: 奥施康定 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 爆发性疼痛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简介:摘要本文对我院的48例初产妇进行导乐无痛分娩,观察其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作用和护理效果。

  • 标签: 导乐 无痛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80例剖宫产产妇分组。对照组术后镇痛单纯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术后镇痛舒芬太尼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一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更持久,值得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剖宫产产妇 术后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0例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40例硬膜外麻醉,回顾分析两组产妇分娩中的相关指标参数。结果在镇痛起效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参数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中腰硬联合麻醉相对于硬膜外麻醉,能够较早的发挥镇痛作用,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佐辛和芬太尼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的64例ASA1至2级择期进行全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地佐辛和芬太尼进行术后静脉镇痛。并对比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3h镇痛疼痛评分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48h镇痛疼痛评分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地佐辛组不良反应比芬太尼组少(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地佐辛对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低。

  • 标签: 地佐辛 芬太尼 术后静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动脉介入治疗后碘油沉积欠佳者,镇痛泵持续灌注化疗治疗肝癌疗效。方法seldinger技术腹腔干造影后选择置入肝动脉,碘油沉积欠佳和少血供者予顺氯胺铂(DDP)60mg,5-氟脲嘧啶(5-FU)0.75g,阿霉素(ADM)50mg灌注化疗后,5-FU0.75g自控镇痛泵持续肝动脉灌注化疗12h。结果临床受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白细胞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转氨酶等毒性反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红素毒性反应Ⅱ度以内,且4周内恢复,但患者生存时间延长2个月。结论临床经济安全,生存时间有所延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镇痛泵 肝癌 持续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