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艾滋病毒的临床检验措施,从而更好的对艾滋抗体进行检测。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0例艾滋患者的样本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中心)自2015(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所接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法作为金标准,用3种诊断试剂对200份试剂(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经过研究可以发现3中试剂与免疫印迹法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试剂均可以达到卫生部《HIV抗体诊断试剂临床评估方案的实施办法》中的相关要求,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病毒 临床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试剂检测艾滋抗体的结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这段时期的艾滋标准质控血清,并使用上海科华和北京华大吉比爱两种不同的试剂对HIV抗体进行检测60次,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试剂检测艾滋标准质控血清的稳定性、均匀性以及准确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艾滋抗体的结果之间差异不明显,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可以相互印证,相互校正,从而提高临床准确度,有助于HIV抗体的阳性筛查。

  • 标签: 艾滋病抗体 两种不同试剂 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艾滋感染者/艾滋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随访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视角,初步了解随访干预的影响因素,探讨在吸毒严重的艾滋流行地区的随访模式。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4名主管艾滋工作人员,14名随访责任人、40名HIV/AIDS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四免一关怀"政策、社区维持治疗、随访工作人员数量、HIV/AIDS的流动、歧视、家庭支持、违法犯罪被公安抓获、交通不便等是影响HIV/AIDS随访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社会歧视,方便提供心理支持,减少HIV/AIDS暴露的机会,还可以及时地随访到外出流动而失访的HIV/AIDS。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MMT)在HIV/AIDS随访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在艾滋流行地区迅速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发挥MMT的随访管理作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在监管场所随访HIV/AIDS。

  • 标签: 艾滋病 随访模式 影响因素
  • 简介:咨询在得知艾滋病毒(HIV)确认实验报告阳性后,感染者首先应尽可能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在适当的发泄之后尽快恢复理智,切忌产生大祸临头之感。HIV感染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合并感染 自我保健
  • 简介:大约在两年多以前,我在《社会科学报》上第一次提出厂中国艾滋的“社会免疫缺陷论”。我的基本观点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看,艾滋病毒是一个生命力相当弱、且传播力也不强的病毒;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国际上预防艾滋的所有有效措施在技术层面上的亦不复杂。但为什么我们至今仍然防不住这个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免疫缺陷 生物医学 公共卫生
  • 简介:目的探讨安徽省艾滋综合防治示范区孕产妇艾滋病毒抗体咨询与检测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分析21个示范区2009~2011年全国预防艾滋母婴传播信息系统网络直报孕产妇艾滋病毒抗体咨询与检测报表数据。结果婚检人群的艾滋病毒抗体检测率21.5%,阳性率8.0/10万;产期检查孕妇检测率为74.3%,阳性率21.3/10万;住院分娩产妇检测率78.5%,阳性率10.0/10万,其中孕期检查时检测率为28.7%,阳性率16.2/10万,仅临产时检测率49.8%,阳性率6.4/10万。结论预防艾滋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深入开展,与妇幼保健常规工作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到进一步落实。产妇的孕期检测信息可能存在遗漏现象,应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孕产妇保健手册的管理和规范运转,加强初筛实验室和快速检测点的管理,完善分娩登记。

  • 标签: 孕产妇 艾滋病病毒抗体 咨询与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阻断艾滋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控制新生儿艾滋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北海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室检查HIV阳性的16例孕产妇,对其采取阻断艾滋母婴传播措施,所有新生儿均进行6—18个月的随访,观察新生儿结局,新生儿HIV阳性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对阻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新生儿出生后仅1例于随访18个月检查HIV阳性,发生率为6.25%。16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无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胎儿窘迫2例,发生率为12.5%;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为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75%;无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孕早期抗病毒药物结合产科干预与人工喂养可降低新生儿HIV阳性发生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都能耐受。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母婴传播 阻断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的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控制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27例艾滋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进行抗细菌感染治疗编入对照组,13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编入实验组,对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实验组,有显著差异(P<0.05);体重明显低于实验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艾滋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治疗效果优于抗细菌感染治疗,体质恢复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 治疗 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市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患者(HIV/AIDS)的生存质量现况,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HIV/AIDS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WHOQOLHIV-BREF量表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随访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HIV/AIDS进行调查,并收集该人群在"艾滋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上的相关信息,包括基本的人口学信息及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HIV/AIDS179例,男性占72.07%,平均年龄为(39.56±11.65)岁,以30-39岁年龄组居多,占33.52%;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1.40%;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51.40%;职业以有职业为主,占80.45%;50.28%的病例是HIV感染者,49.72%是艾滋患者;非本市户籍者占64.25%;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3.69%。调查对象在心理领域(13.17±2.72)、独立性(14.12±2.75)及社会关系领域(12.94±2.53)的得分均低于常模(均P〈0.01),在精神支柱/信仰/宗教领域(14.29±3.06)的得分高于常模(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生存质量有关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历、是否本地户籍、感染途径、是否接受抗机会性感染药物治疗、是否获得宣传材料、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及是否获得安全套(P〈0.05或P〈0.01),其中输血/血制品感染的人群在生理领域、独立性和精神支柱/信仰/宗教3个方面的生存质量得分较低(偏回归系数分别为-4.67、-4.00、-7.24)。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HIV/AIDS其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且对该人群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应的领域制定相关的措施以提高HIV/AIDS的生存质量。

  • 标签: HIV感染 CD4淋巴细胞计数 生活质量 因素分析 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