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肺结核临床诊断的临床检验指标,血清脯氨肽酶(prolidase,PLD)。方法测定66例肺结核患者、86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和48例健康体验合格者血清脯氨肽酶(prolidase,PLD)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肺结核患者组血清PLD活性水平高于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LD活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血清PLD活性的最优截断点约为999U/L,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6.4%和85.1%。结论通过ROC曲线评价,本研究认为PLD活性检测可作为结核鉴别诊断的有益补充,对鉴别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标签: 脯氨酸肽酶 结核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本论文探讨了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活性与羟脯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组织活检,按肝纤维化分期分组,肝组织中糜活性检测采用ELISA法,肝组织羟脯氨含量测定采用胃酸解法。结果①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浓度升高,且纤维化分期高的(S3,S4)患者,其肝组织中糜浓度分别明显高于纤维化分期低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纤维化分期高的(S3+S4)患者,其肝组织中糜浓度明显高于纤维化分期低的(S1+S2)患者,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活性与肝组织HYP含量呈正相关性,r=0.672,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活性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

  • 标签: 慢性肝炎 糜酶 羟脯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C(Cysc-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正常者和87例糖尿病进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C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C明显高于健康者,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C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程度灵敏指标,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可靠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ACEI)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ACEI还具有心肾保护作用,可降低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论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旨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C(Cystatin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78例糖尿病患者按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Ⅰ组)21例,微量蛋白尿组(Ⅱ组)30例和大量蛋白尿组(Ⅲ组)27例,设立对照组(健康体检合格者)。测定各组CystatinC、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进而对各指标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糖尿病患者中所测的CystatinC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肌酐在Ⅰ组和Ⅱ组中所测的平均值并无明显差别,且CystatinC与Ccr的相关性较Scr与Ccr的相关性好。结论血CystatinC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较血清肌酐更敏感。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糖尿病肾病 肌酐 肌酐清除率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和不孕。该病己成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育龄妇女中有10%的发病率,且有明显上升趋势,有“现代病”之称。80%的病人有明显的痛经,50%合并不孕,严重地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中青年妇女 子宫内膜组织 子宫腺肌病 生长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芳香化抑制在不孕症促排卵中的治疗效果。得出结论芳香化抑制在不孕症促排卵中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具有经济、方便的优点。

  • 标签: 来曲唑 氯米酚 尿促性素 排卵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ACEI)相关咳嗽的临床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7.1-2011.7.1在我院住院的998例服用ACEI中发生咳嗽不良反应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0例发生咳嗽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118例,男性102例;咳嗽发生于服药后1周内占59.1%;对于咳嗽较轻者减量或改变服药方式可较大缓解咳嗽症状。结论服用ACEI后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22.0%,以服药后2-7天多见,女性高于男性,发生咳嗽患者中约近2/3的患者因咳嗽需停用该药,改变服药方式,部分患者咳嗽不良反应可缓解。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咳嗽 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ACEI)作用于心血管早已被医学家们公认,中外医学家对该药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利其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现就其对治疗高血压、逆转心肌肥厚、心衰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

  • 标签: ACEI作用 概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中给药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ACEI)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肾内科疾病患者共70例,根据抽签的方式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划分,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症疗法给药ACEI,设定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中给药ACEI对患者肾功能有良好的改善和修复作用,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保证治疗安全性,故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肾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1-2022.12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肾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5例,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对比两组的血尿消失时间、血液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尿消失时间和血液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发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对治疗肾内科疾病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心理的调整治疗,对照组采用他汀类、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断剂等常规冠心病治疗药物,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卡托普利片)药物。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均显著好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常规冠心病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药物,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心肌功能重塑,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口服降糖药物除磺脲类药物外,随着医药科学不断进步,陆续开发了针对胰岛β细胞功能以外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有加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能增加胰岛素对人体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血糖、降血脂、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目的。现将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介绍如下:

  • 标签: Α-糖苷酶抑制剂 双胍类 口服降糖药物 胰岛素 心血管并发症 医药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肾内科疾病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观察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主要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得到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则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肾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能得到相对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拥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可见,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ACEI)是近年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备受推崇的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还具有抗心衰、抗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保护肾功能等良好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可应用于高危人群可防止发生心脏病,又能在器质性心脏病中应用,以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力衰竭 药理作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ACEI)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ACEI治疗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心肌细胞、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肾脏形成神经内分泌互相作用的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对心脏的损伤。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心病 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12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双盲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入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评价。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42%,组间差异显著(P<0.05);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2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