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本溶血对肝功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8例健康体检者。让其空腹血分别注入两试管,标本一管为非溶血组,一管经干预使其溶血为溶血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肝功(TBIL、DBIL、TP、ALB、GGT、ALT、AST、ALP)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检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溶血组与非溶血组对比在TBIL、DBIL、GGT、ALT、AST、ALP值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TP、ALB值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肝功检验的准确性有明显的影响,临床应加以避免。

  • 标签: 溶血 检验 肝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37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参照组。根据研究组患者肝功分为A级7例,B级14例,C级16例。比较研究组和参照组及不同肝功分级患者TBA、CHO、ALB、CHE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TBA、CHO、ALB、CHE分别为(48.55±30.45)μmol/L、(2.26±0.13)mmol/L、(30.22±3.14)g/L、(2313.40±150.61)U/L,参照组分别为(5.11±2.13)μmol/L、(5.23±0.32)mmol/L、(47.12±4.22)g/L、(8709.37±340.55)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功A级患者TBA、CHO、ALB、CHE分别为(37.51±6.53)μmol/L、(3.23±1.12)mmol/L、(41.02±3.15)g/L、(3141.37±1032.55)U/L,B级分别为(41.35±20.43)μmol/L、(2.46±1.05)mmol/L、(32.12±2.54)g/L、(1823.34±473.24)U/L,C级分别为(81.25±50.24)μmol/L、(2.11±0.13)mmol/L、(20.41±3.04)g/L、(1343.23±231.21)U/L,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功检验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有关肝功和血脂检查结果。方法抽取医院脂肪肝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邀请正常志愿者50例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肝功和血脂检查结果。结果经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肥胖引起,体重超标者和体重身高标准超过者占脂肪肝患者的大部分,并且研究显示脂肪肝患者病情的程度与这两项指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与饮食结构也呈相关,通过脂肪肝TG、TC检测,其检测结果远大于正常常规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及LDL检测结果高于常规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LT、AST检测均大于常规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体肝功和血脂指标与脂肪肝患者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脂肪肝 肝功能 血脂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功损害诊断中常规生化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5例患者,分为组I(肝硬化患者)58例、组II(慢性肝病患者)69例和组III(健康患者)38例,对三组患者检测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慢性肝功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的三组患者7项生化指标检测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P<0.05),组II和组III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值均比组I患者高,胆碱酯酶(ChE)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胆碱酯酶(ChE)的诊断准确率是最高。结论常规生化指标能够反映慢性肝功的损害不同程度,且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能明显反映肝硬化的肝功损害程度能力,值得分析研究。

  • 标签: 慢性肝功能损害 生化指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肝功检验结果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的意义,为临床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肝炎肝硬化患者资料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此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清晨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空腹静脉血,对两组患者的总胆汁酸、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血清胆固醇和白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以及血清胆固醇全部低于对照组患者,总胆汁酸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能够通过肝功指标检测结果对患者肝组织受损程度进行了解,从而判断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依据,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肝功能 肝炎肝硬化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影响肝功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5例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血液标本是否溶血将其分为非溶血组和溶血组,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ALP、ALT、ALB、AST、DBIL、TBIL和GGT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非溶血组比较,溶血组患者血清中ALP、GGT、DBIL和TBIL等水平明显降低,而ALT、ALB、AST和TP等指标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溶血标本较易对肝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上应在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和检测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各种因素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进而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 准确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功和血清学标本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正常人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实验对象的肝功及血清学指标情况,并对两组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检验,观察组所有患者ALT、AST指标水平(24.01±334.76)U/L、(22.42±340.58)U/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8.58±209.62)U/L、(47.41±205.44)U/L;观察组所有患者TG、TC、LDL-C、HDL-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临床实践检验,发现脂肪肝患者肝功及血清血标本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可以作为脂肪肝早期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性。

  • 标签: 肝功能 血清学标本水平 检验 脂肪肝 诊断
  • 简介:目的:探究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E)对症状性多囊肝(PLD)患者囊肿体积和肝功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14例采用超选择性TAE治疗的PLD患者,通过TAE治疗前及术后1年对上腹进行CT扫描,且测定患者肝部囊肿的体积大小情况。观察患者经TAE治疗前肝部囊肿总体积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和不良反应,且于术后4个月随访患者的症状改善状况。结果:14例患者通过造影技术显示肝脏体积存在不同程度增大,造影显示囊壁供血主要为肝动脉分支,肝区有大小不同的圆形未染色区,CT检查与未染色区显示多囊肝肿区一致。14例PLD患者经TAE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肝部囊肿总体积比较有差异(t=2.8627,P〈0.05);14例PLD患者经TAE治疗前及术后1周实验室检查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的比较无差异(t=0.0441,t=0.3316,t=0.0722,t=1.9855;P〉0.05)。与术前对比,TAE对患者肝功的影响较小,患者在术后3~12个月症状逐步改善及体力评分逐渐提高,术后12个月改善率为100%,体力评分为90~100分。14例患者在术后1~5d的栓塞综合症逐步消失,术后5d症状消失。结论:TAE治疗对PLD患者有明显的效果,其复发率低,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栓塞 多囊肝 囊肿体积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局部脑血流异常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智能状况量表(MMSE)、画钟表测验(CDT)、Fild物体记忆测验(FOM)评定两组认知功能;全部对象行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方法观察大脑各部位局部脑血流量(rCBF),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评分与rCBF的关系。结果研究组MMSE、CDT、FO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额叶、颞叶、顶叶、丘脑、小脑、脑干rCB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枕叶、基底节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MMSE评分与颞叶、顶叶rCBF呈正相关(r=0.472、0.358,P<0.05),CDT评分与额叶、顶叶rCBF呈正相关(r=0.349、0.451,P<0.05);FOM评分与颞叶、顶叶rCBF呈正相关(r=0.317、0.325,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rCBF相关,可见相关区域rCBF减少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及早干预。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认知功能障碍 脑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乙肝治疗方法对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2011年2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乙肝合并抗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成两组。葡醛内酯组、联苯双酯组两组各纳入患者42例,均给予2HREZ/7HRE方案治疗,在强化治疗时给予药物保肝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均为26.19%、各类症状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保肝药物后3个月,联苯双酯组ALT水平高于葡醛内酯组,联苯双酯组与葡醛内酯组ALT水平高于抗结核治疗前、服用保肝药物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强化治疗时给予葡醛内酯,有助于减轻肝损伤。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抗结核治疗 肝功能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检测的指标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体检确诊的100例脂肪肝患者与随机选取的同段时间进行体检的非脂肪肝人士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同时在清晨空腹时,进行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变化的检测,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脂肪肝患者的血脂三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血糖升高;肝功酶学的三项指标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卜谷氨酰转移酶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变化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预防、确诊及诊断疾病,做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标准,早期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的检测对于脂肪肝患者而言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脂 血糖 肝功酶学
  • 简介:摘要目的异常子宫出血原因分析和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400人.分析异常子宫出血的的原因及治疗。结论异常子宫出血多是妇科内分泌方面引起,使用激素和手术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查中出现异常结果的原因、临床意义并进行临床指导的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需要进行生化标本检验的患者共100例,将100名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50名患者采取质量严格控制的检验方法进行标本采集及生化检验,而对照组则采取临床常规标本采集及生化检验方式进行相关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的病例共有3例(6%),而对照组病例中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显示异常的共有17例(34%),两组患者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概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一系列操作过程中,采取质量严格控制、采集标本途径科学、采集标本条件适宜的方法进行检验能够有效降低临床生化检验出现异常结果的概率,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降低治疗成本,为医生的诊断及对症治疗提供科学而有效的理论依据,对于临床治疗及护理都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异常结果 临床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脾祛湿法治疗炎症性白带异常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炎症性白带异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健脾祛湿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法治疗炎症性白带异常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健脾祛湿法 炎症性白带异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血清胆固醇检验异常的临床病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进行血生化检测患者106例,通过对其胆固醇报告单进行分析血清胆固醇变化和血清胆固醇异常的病因。结果本次研究的106例患者,血脂异常28例,异常率为26.42%,血脂上升率与血脂下降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血脂上升的患者原发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影响胆固醇水平显著,中年患者及处于绝经期后女性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最高。

  • 标签: 血清胆固醇 生化检验 病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肝诊断中肝功与血清学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脂肪肝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与血清学指标,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AST和ALT水平分别为(55.4±7.8)U/L和(78.6±6.3)U/L,TC和TG水平分别为(6.62±0.34)mmol/L和(3.01±0.46)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6.9)U/L和(46.9±7.1)U/L、(5.55±0.26)mmol/L和(2.14±0.20)mmol/L,两组肝功指标和血清学指标除LDL-C和HDL-C水平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诊断中肝功与血清学指标的应用价值较高,监测TC、TG、AST和ALT水平作为检查脂肪肝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为疾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有利指导。

  • 标签: 脂肪肝 血清学 肝功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