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实验动物的药对整个实验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灌胃药也是一种基本的药途径。所以,熟练掌握灌胃药操作不仅有利于实验的进展,而且,可以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本文通过对30只SD大鼠进行灌胃,阐述灌胃药技巧及对两种灌胃方法进行比较。

  • 标签: 大鼠 灌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不同药方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0例,年龄20~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1或2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00)常规组(1组)、预注射组(2组)、稀释组(3组)和后注射组(4组)。麻醉诱导1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0ug/ml)2ug/kg、异丙酚2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2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0ug/ml)0.5ug/kg、异丙酚2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芬太尼(50ug/ml)1.5ug/kg;3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0ug/ml)2ug/kg、异丙酚2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4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2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芬太尼(50ug/ml)2ug/kg。注药完毕后2min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前记录咳嗽、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咳嗽时、气管插管时记录HR和有创动脉压。结果与1组比较,其余组患者咳嗽发生率和咳嗽程度降低(P〈0.05);与2组和3组比较,4组患者咳嗽发生率和咳嗽程度降低(P〈0.05)。四组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不同药、给予预注剂量或后注射均可明显降低其诱发咳嗽的发生,其中后注射效果最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方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方法临床统计了102例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传统抗炎治疗子宫内膜炎,治疗组行对症抗炎治疗、人工周期治疗,同时配合阴道冲洗上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51例患者中,治愈4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51例中,治愈25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31%。结论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中,采用对症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给药方法 联合治疗 子宫内膜炎 疗效 抗炎 人工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经不同途径给予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AP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15例,A组采取常规治疗,B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各采取大黄浸泡液灌胃、高位保留灌肠,从治疗效果来评价大黄对AP治疗的意义。结果大黄高位保留灌肠治AP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途径药方式。结论大黄高位保留灌肠治疗AP效果最佳。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大黄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药方对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绞痛患者180例,治疗组90例采用阿托品与哌替啶静脉滴注,对照组90例采用阿托品与哌替啶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人疼痛明显缓解出院。2组病例均未产生毒品依赖性。两组治疗效果显效率对比P<0.05。结论阿托品与哌替啶静脉滴注治疗结石引起的肾绞痛优于肌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阿托品 哌替啶
  • 作者: 石喜喜柳心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 744699)  【摘 要】目的:彩超监测药物流产及不同给药方法临床分析。方法:对180例早期宫内孕进行彩超监测,协助临床医师及时处药物流产及流产后常规彩超检查,确诊完全流产或不全流产临床及时处理及刮宫。结果:180例宫内妊娠者完全流产164例,占91.4%;不全流产11例,占6.0%;完全流产后宫腔感染者3例,占1.6%;药流失败者2例,占1.0%。结论:彩超诊断早孕及监测药物流产简便安全,是有效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决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药方对糖尿病的治疗功效。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胰岛素药方为标准分组治疗。对照组取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给药治疗,对观察组则采取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的药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 两组在入组时FBG、2hPG、HbAlc对比中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组FBG、2hPG、HbAlc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治疗效率达97.50%,对照组则为80.00%,观察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药方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有明显差异性,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方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一定治疗价值,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胰岛素 糖尿病 给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不同药方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20例,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ASA分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05)常规组(Ⅰ组)、预注射组(Ⅱ组)、稀释组(Ⅲ组)和后注射组(Ⅳ组)。麻醉诱导Ⅰ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50µg/ml)2µ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Ⅱ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50µg/ml)0.5µ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50µg/ml)1.5µg/kg;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20µg/ml)2µ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Ⅳ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50µg/ml)2µg/kg。注药完毕后2min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观察咳嗽、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咳嗽时、气管插管时记录HR和有创动脉压。结果与Ⅰ组比较,其余组患者咳嗽发生程度降低(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Ⅳ组患者咳嗽发生程度降低(P<0.05)。四组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稀释药、给予预注剂量或后注射均可明显降低其诱发咳嗽的发生,其中后注射效果最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立足于临床实践,探寻糖尿病胰岛素科学合理的药方式。方法:随机从消化内科2019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治疗的糖尿病病案中抽取64例老年患者,均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根据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与实验组(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对比两组病情改善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药方,可有效控制血糖,优化预后,故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给药方式 胰岛素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胰岛素药方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随机挑选本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均等设置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25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性的皮下输注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连续皮下注射加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糖水平都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临床疗效 给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不同药方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1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输注)和对照组(多次、间断输注)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PG(6.14±1.35)mmol/L<(7.29±1.68)mmol/L)、OGTT2hPG(8.04±1.86)mmol/L<(8.89±2.03)mmol/L、胰岛素用量(0.55±0.14)U/(kg·d)<(0.66±0.28)U/(kg·d)相对更低,而血糖控制时间(6.15±1.86)d<(10.86±3.14)d相对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岛素药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胰岛素 给药方法 糖尿病 疗效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固尔苏不同药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NRDS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并应用固尔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改良仰卧位正压密闭气管内注入药;对照组患儿采用多体位气管内药。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以及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PaCO2均明显降低,PaO2以及pH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儿治疗后PaCO2降低更加明显,PaO2以及pH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采用仰卧位正压密闭气管内药方式可以显著改善NRDS患儿的血气指标,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固尔苏 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管注入与口服药两种药方在患者留置胃管期间经胃肠道药对患者和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将既需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又需经胃肠道药的患者,分为胃管注入组(46例)和口服药组(48例)。胃管注入组是通过胃管将药物注入胃内,患者绝对禁食水;口服药法是先将胃管夹闭,再将药物由口服下。观察两组患者的口咽不适、口唇干裂、咽部感染情况及核算两组患者所需费用和护士操作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口咽不适、口唇干裂、咽部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核算两组患者所需费用和护士操作时间比较也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患者留置胃管期间经胃肠道药行口服药法,可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降低咽部感染率,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 标签: 留置胃管 胃肠道给药 胃管注入 口服给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对2012年1月至12月收住院的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40例,采用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病例均于生后12h内气管内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果两组药物外喷、脱管、感染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操作方法简单,药方便,并发症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物的浪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不同给药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的药方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连续性微泵注射溶栓组;B组:间断静脉注射溶栓组。结果比较两组溶栓的效果A组溶通11例,占84.6%;B组溶通8例,占61.5%。连续性微泵注射溶栓治疗效果优于间断静脉注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持续微泵注射溶栓作用持久,其疗效与血栓栓塞时间密切相关,早期溶栓效果显著。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尿激酶 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