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口服中药两种不同药方式治疗肠息肉内镜治疗复发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4月10日—2013年4月10日收治的内镜治疗肠息肉复发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的方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明显高于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83.53±4.9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25±4.03)分,观察组身体功能评分(68.54±4.2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1.26±3.97)分,观察组情绪功能评分(75.74±7.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48±7.46)分,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80.53±5.7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4.95±4.63)分,观察组角色功能评分(87.43±5.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46±4.57)分,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第1年(0)、第2年(2.56%)、第3年(2.56%)均低于对照组第1年(2.56%)、第2年(5.13%)、第3年(10.26),但两组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息肉内镜治疗复发患者较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更好且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保留灌肠 肠息肉 口服中药 临床疗效
  • 简介: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由王永炎院士于1982年提出,随着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舌红、苔黄厚而腻、口气臭秽、大便秘结或不通、脉弦滑而大等为痰热腑实证的核心表现。

  • 标签: 化痰通腑 痰热腑实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肝素液的不同药方式在维护动脉置管,保持置管管路通畅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外周动脉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A组为实验组,采用自控电子输注泵输注;B组为对照1组,采用微泵泵入;C组为对照2组,采用间断推注注入。比较3组药方式在动脉置管维护中管路通畅的情况、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护理工作量的情况。结果A组、B组、C组在动脉管路通畅、凝血功能2个方面的差异不明显,而A组、B组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减轻,且A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3种不同的药方式对维持动脉管路的通畅效果相近,但A组和B组能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且A组优于B组。

  • 标签: 动脉置管 低浓度肝素液 给药方式 护理工作量Low concentration of heparin three dosing way in arterial catheter maintenance effect compariso
  • 简介:摘要:蒙药方剂配伍规律是以蒙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君臣佐使原则和“味”“消化味”“功效”三条配伍基本规律,以提高疗效,调整药物偏性,减少或抑制毒性,协同作用为目的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单味药材有序、有理、有效的组合使用。

  • 标签: 蒙药 方剂 配伍
  • 简介: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中药制剂,对其腹水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5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口服中药制剂。对照组2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肝硬化腹水病人精神状态、腹水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精神状态显著较对照组良好(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腹水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肝硬化腹水病人应用中药制剂,可有效缓解不良症状,促进精神状态恢复,降低腹水发生几率。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中药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两种硬膜外麻醉药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分娩镇痛 VAS评分、不良反应、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200 例足月初产妇作为观察样本,按照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乙组,病例均为 100 例。甲组选择硬膜外规律间断药,乙组选择硬膜外持续药,对比两组不同的临床效果。 结果:甲、乙组镇痛前、镇痛后 5h 的 VAS 评分、产间发热率行比较,均为 P > 0.05 ;甲组镇痛后 5h 的 VAS 评分低于乙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的用药量少于乙组,均为 P < 0.05 。 结论:足月初产妇选择硬膜外规律间断药,有利于缓解机体疼痛,减少麻醉药用量,且不会增加产间发热风险,值得优先选择和推广。

  • 标签: 足月初产妇 分娩镇痛 不良反应 麻醉药物用量 VAS 评分 硬膜外麻醉
  • 简介:《回回药方》成书于元末明初,是包括内、外、妇、儿、骨伤和皮肤病等在内的一部中国古代的回医药学奠基之作。《回回药方》原书36卷,现仅残存4卷,是研究中国回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之一。笔者以《回回药方》残卷12“众风门”篇之风湿抽筋类篇、肓膈风类篇,

  • 标签: 回回药方 风湿病 剂型 用药规律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中成药,治疗组在口服中成药的基础上,予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18例(60.0%),有效11例(36.7%),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中,显效8例(26.7%),有效15例(50.0%),无效7例(23.3%),总有效率为76.7%。经秩和检验,Z=-3.873,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口服中成药的基础上予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自拟中药方 保留灌肠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