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分析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共有 96例新生儿肺炎在本院就诊、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儿分组,实验组 48例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 48例采用导管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气指标正常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肺炎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康复速度更快,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鼻导管通气 新生儿肺炎 临床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鼻塞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50 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将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应用鼻塞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鼻塞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鼻塞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 究优化护理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 方法 : 在本院 20 20年 1月至 2020 年 6月间接收的需要接收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中选择 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0 例常规护理,观察组 30 例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实行优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进行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机率,提高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道优化护理 重症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对通气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内收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所有患者以姓名首字母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50例,常规护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以此判定护理对ICU重症患者通气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FEV1、FVC和FEV1/FVC等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所有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对通气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内收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所有患者以姓名首字母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50例,常规护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以此判定护理对ICU重症患者通气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FEV1、FVC和FEV1/FVC等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所有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全麻下小儿口腔手术后麻醉恢复室( PACU) 安全动态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8年 8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皮肤入路外侧截骨术在整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整形患者 30 例( 2017 年 1 月 至 2018 年 10 月),患者均进行 皮肤入路外侧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结果: 患者 皮肤入路外侧截骨术治疗后,在住院期间存在眶周水肿及瘀斑等症状,术后随访 9 个月,双侧骨不对称发生 1 例,皮肤穿刺点瘢痕增生 1 例,没有出现通气功能异常、色素沉淀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 2 例,发生率 6.67 %;非常满意 15 例,占 50.00 %,满意 14 例,占 28.00 %,不满意 1 例,占 2.86 %,总满意 29 例,占 96.67 %;社会功能评分( 87.37±4.28 )分,心理功能评分( 88.71±4.16 )分,物质生活评分( 89.37±4.86 )分,躯体功能评分( 88.17±3.82 )分。 结论: 在整形中,给予患者 皮肤入路外侧截骨术治疗,患者并发生症发生率低,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肤入路鼻外侧截骨术 鼻整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 。方法: 2019 年 2 月到 2020 年 7 月开展研究。研究期间随机入选合并 COPD 与呼吸衰竭的患者 56 例进行研究。 。研究组 行 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结果:PaCO 2 与 PaO 2 : 干预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P < 0.05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于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期间,选择针对性护理方案, 干预 COPD 合并呼吸衰竭病患, 利于 动脉血气指标 的恢复 ,并发症 的预防 ,建议推广 。

  • 标签: 呼吸衰竭 护理 COPD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的作用 价值 。 方法: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2 月从我院选取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一共 100 例 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n=50 ,常规治疗)和观察组( n=50 ,以常规治疗为基础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心率、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4.0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00% ,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 二氧化碳分压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两组 患者心率、 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治疗 期间运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效果显著,且改善了患者的心率和 二氧化碳分压, 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急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监护室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共 7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住 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监护室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病情。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监护室急性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咽通气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6年 1月到 2019年 1月的 90例舌后坠病人,随机分组,抬颈托下颌角组给予抬颈托下颌角口咽通气干预,去枕仰卧组开展去枕仰卧口咽通气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去枕仰卧组的满意度是 45( 100.00)高于抬颈托下颌角组 ,P< 0.05。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接近, P> 0.05;治疗后去枕仰卧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优于抬颈托下颌角组, P< 0.05;去枕仰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抬颈托下颌角组少 ,P< 0.05。结论:舌后坠病人实施去枕仰卧口咽通气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舌后坠病人血氧饱和度,并改善其通气情况,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口咽通气道 舌后坠病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为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 201 9 年 2 月至 20 20 年 3 月 间收治的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110 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 试验组( n= 55 )及常规组( n= 55 ), 其中 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 。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 血气指标、治疗依从性。 结果:试验组血气指标、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 显著( P<0.05 ) 。 结论:为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 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综合护理干预 无创正压通气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急诊科收治患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组,患者平均分配于开展常规治疗的参照组和实施无创正压通气的实验组当中,于治疗后观察组间患者血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数据观察分析可见,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氧指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比较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可见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起到良好治疗效果,治疗后能够使患者机体血氧情况得到有效恢复,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存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 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将主要探讨呼吸危重症患者进行经高流量氧疗的临床应用效果,使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68 位呼吸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别加入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 34 人。常规组实施无创正压通气( NIV )治疗,研究组实施高流量氧疗( HFNC )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 P<0.05 )。结论:临床在开展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 HFNC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患者耐受性高,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临床可广泛应用于治疗中。

  • 标签: HFNC NIV 呼吸危重症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 氧疗 护理 干预措施,探究干预价值 。 方法: 选取 2018.6-2019.12 在院接受治疗的低氧性呼吸衰竭 的 符合条件 患者,并从中抽取 60 例,分组模式: 随机,分为 研讨组( 例数: 30 )及一般组( 例数: 30 ),护理人员为研讨组应用氧疗 护理 , 一般组利用 常规护理 , 护理效果反馈指标: 血气指标、心率及呼吸频率 。 结果: 研讨组 血气指标、心率及呼吸频率 相对理想, 一般组 改善情况不佳 (组间对比 P< 0.05) 。 结论: 在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实施 氧疗 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

  • 标签: 低氧性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ICU 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式及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共纳入 90 例患者,是 201 6 年 12 月至 20 1 8 年 12 月间 本院 收治的 ICU 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患者 , 在将临床信息整理后根据其就诊时间分组,尾号偶数的患者为实验组,反之则为对照组,两组均包含 45 例患者 。 实验组患者介入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 VAP 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出重症病房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分析综合护理的具体效果。 结果: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出重症病房时间相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同时 VAP 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对于 ICU 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 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减少 VAP 发生率,缩短待在重症监护室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应重点关注推荐 。

  • 标签: ICU重症监护室 建立人工气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品管圈管理模式在慢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1月—20191月干部病房慢重症患者行人工治疗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行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粘膜出血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于慢重症患者人工治疗患者护理中,其能够有效降低置管期间肺部感染及粘膜出血发生率,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品管圈管理模式 慢重症患者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研究分析危重病人的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护理的好坏对患者危险期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结论:利用护理对危重患者展开救治工作,能够为患者争取有利时间,增加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气道管理 危重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老年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高流量吸氧( HFNC )使用呼吸机的频率。 方法 本次研究将老年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设为研究对象( 70 例),研究时间在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4 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理念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使面罩吸氧( 35 例),实验组组予以 HFNC 吸氧( 35 例),对两组患者各项功能指标与呼吸机使用频率比较。 结果 由两组 各项功能指标与呼吸机使用频率可知,实验组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HFNC 在老年呼吸功能衰竭中更为有效,患者使用呼吸机频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 呼吸功能衰竭 呼吸机 经鼻高流量吸氧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人工气囊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本研究重点回顾了 74 例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的资料,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疗年限在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采取双盲法的分组措施将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 n=37 )和观察组( n=37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人工时采取气压表进行监测,且始终保持比较大的气囊压力,观察组患者在创建人工时采取气压表进行监测,且不需要有较大压力。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 气囊注汽容积、气囊压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气囊注汽容积、气囊压力及 并发症发生率 均高于观察组,两个组别患者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对重症监护室内患者进行气管导管护理时,使用人工气囊监测具有显著价值,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