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天津地区健康人群外周血中常用12种表型检测正常值的范围,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分别对784例健康人外周血进行标记,采用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分析,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获得了784例健康人外周血中常用12种表型(CD2、CD3、CD4、CD5、CD8、CD19、CD29、CD33、CD34、CD38、CD45RA、CD56)细胞百分比的正常值参考范围。结论在同一区域、种族间,初步建立统一的健康人群外周血常用12种免疫表型正常参考值,是有意义且必要的,更全面的反映了本区域种族内健康人群机体细胞免疫的状况,也为基础诊断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天津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仪 正常参考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的不孕不育患者bFSH/bLH(基础促卵泡激素/基础促黄体生成素)的比值对IVF-ET(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收集回顾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不育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回访在外院行ICSI或者IVF助孕治疗后,根据不育不孕患者的年龄和bFSH/bLH的比值,分为四组A、B、C、D。A组年龄在35岁以下,A1亚组bFSH/bLH<2,n为691,A2亚组bFSH/bLH≧2,n为301。B组年龄在35至38岁之间,B1亚组bFSH/bLH<2,n为90,B2亚组bFSH/bLH≧2,n为53。C组年龄在38至40岁之间,C1亚组bFSH/bLH<2,n为43,C2亚组bFSH/bLH≧2,n为31。D组年龄在40岁以上,D1亚组bFSH/bLH<2,n为54,D2亚组bFSH/bLH≧2,n为38。对各个亚组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A、B组中,bFSH/bLH≧2组和bFSH/bLH<2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bFSH/bLH≧2组的获卵数和优质胚胎数明显要比bFSH/bLH<2组低,并且Gn(促性腺激素)用量明显增加(P<0.05)。在C、D两组中,bFSH/bLH≧2组与bFSH/bLH<2组相比,临床妊娠率明显较低(P<0.05),但是两者间的AFC(窦卵泡数)、Gn用量和流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育不孕的女性患者,年龄小于38岁的,bFSH/bLH的比值能够预测卵巢储备能力、指导Gn的用量。年龄超过38岁的,bFSH/bLH比值能够对IVF临床结局进行有效预测。

  • 标签: 基础FSH/LH比值 IVE-ET 妊娠结局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早产儿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比值的临床指导价值。 方法  选取2018.06—2020.06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根据回顾性研究分为早产儿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合并脑出血组。比较患儿入院24h内NLR、PLR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并追踪至患儿纠正年龄1岁,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将其分为有后遗症组和无后遗症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NLR和PLR比值变化。结果 相较于早产儿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组NLR、PLR值均明显升高(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妊娠期特殊生理条件下血小板功能状况,寻找并建立孕周相关的血小板计数参考范围。方法收集在本院建卡、生产直至产后检查“正常”的孕妇58例。分别观察其15周之前、20-25周、30-35周及产后4周以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活化状态(选择MPV和GMP140两指标观察)。选同期本院在健康体检的非孕妇女45例为正常非孕对照组。结果正常妊娠妇女MPV和GMP140与正常非孕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与正常非孕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孕妇血小板计数随孕期增加而逐渐降低,至孕晚期降至最低点。结论正常妊娠期间血小板计数随孕周增加而降低,但血小板活化状态正常。孕期相关血小板参考值范围是早孕155(78~289)×109/L,中孕140(75~260)×109/L,晚孕135(73~220)×109/L。

  • 标签: 参考值范围 孕期相关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颗粒膜蛋白140(GMP-1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79名研究对象分成三组,健康对照组62人,BPH组76人,PCa组41人。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它们的t-PSA、f-PSA,并计算f/t比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组和BPH组血清t-PSA及f/t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t-PSA在4.0-10.0ng/ml之间时,两组患者血清t-PSA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Ca组的f/t比值却显著低于BPH组的f/t比值(p﹤0.01)。结论f/t比值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在诊断灰区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能力。

  • 标签: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T比值 前列腺癌 化学发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MHD治疗超过3个月、年龄超过18岁的患者180例。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患者开始行MHD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计算得出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L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血小板水平、NLR、PLR、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而淋巴细胞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项混杂干扰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LR(HR=1.009,95%CI:1.001~1.017,P<0.05)、年龄(HR=1.040,95%CI:1.004~1.077,P<0.05)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L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83.8%(P<0.05),最佳临界值为180.47,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81.1%。结论PLR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望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血小板/淋巴细胞 比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预后 关系
  • 简介:目的比较右心室不同部位置入主动电极的各项参数,研究主动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需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为右心室流出道组(RVOT)、右心室流入道组(RvIS)、右心室心尖部组(RVA)三组,于术中应用主动螺旋电极选择不同部位主动置入,于置入术中、术后2周、术后3个月采用起搏器程控仪测试各组电极阈值、阻抗参数。结果三组心室主动电极阈值比较结果为术后F=0.56,P=0,57;术后2周F=1.08,P=0.34:术后3个月F=0.85,P=0.43,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心室主动电极阻抗比较结果为术后F=2.64,P=0.08;术后2周F=I.63,P=0.20;术后3个月F=2.80,P=0.0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主动螺旋电极行RVOT、RVIS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 生理性起搏 右心室流出道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呼吸机也在不断发展。以往对机械通气参数的一些认识得到了更新和发展,本文对机械通气参数的合理设置与调节作一简述。

  • 标签:
  • 简介:1.数值范围号的使用应统一,一般使用浪纹连接号“~”。例如:5至10可写成5~10;但5万至10万应写成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

  • 标签: 数值范围 书写 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疾病中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以及fPSA/tPSA比值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对40例健康男性、54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3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进行tPSA、fPSA及fPSA/tPSA比值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组及BPH组患者血清tPSA、fPS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Ca组fPSA/tPSA比值明显低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tPSA、fPSA及fPSA/tPSA比值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BPH) 前列腺癌(PC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来我院检测血小板参数的52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验和记录两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DW和MPV分别为(15.4±5.7)%,(14.0±3.8)fl,均高于对照组的(13.9±5.1)%和(9.1±3.3)fl,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PCT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小板参数的检验有助于提高高脂血症的确诊率,为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小板参数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慢性心衰为临床多发病,在老年人当中尤为多发。慢性心衰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预后差、病死率高。明确心衰级别,采取针对性救治可优化预后。超声诊断为慢性心衰主要诊断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慢性心衰患者为例,探究超声诊断参数价值。

  • 标签: 慢性心衰 超声诊断 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尿脓毒症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与其病情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尿脓毒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的CAR、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比较不同预后的CAR和APACHEⅡ评分,分析其CAR与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后的CAR预测其28d病死率的价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CAR和APACHEⅡ评分均降低(P〈0.05),患者28d病死率为8.75%。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治疗前后的CAR和APACHEⅡ评分均升高(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脓毒症患者CAR与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均呈正相关(r=0.826、0.85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的CAR预测其28d病死率的价值良好,其中以治疗后的CAR预测其28d病死率的价值最优。结论:尿脓毒症患者CAR较高与其其病情和预后相关,可能作为其病情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尿脓毒症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病情 短期预后 关系
  • 简介:摘要多参数监护仪是临床上实时监护多个参数的常用仪器,其高压板通常在大电流、高电压的情况下工作,发热量较大,易老化,因此故障率较高。由于高压板上元器件的布局十分紧凑,且采用的是双面PCB板,所以维修比较困难。在实际维修中一般采用通用高压板替换的方法,具有经济、方便、快捷等优点。

  • 标签: 多参数监护仪 高压板故障 医疗器械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AL)53例,采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正常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AL的PLT、PCT和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0.05),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与部分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5),MPV、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完全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LCR明显降低(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小板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大血小板比率 血小板压积 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