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抗体因素以及降低其发生的机率的措施和手段。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近年33例输血反应样本进行血清学的分析,对其血液中的红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以及HLA抗体进行筛查,并分析出现输血反应的原因。结果患者如果进行多次输血后容易产生红细胞抗体和HLA抗体的机率比较高,而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机率较小,而且输血反应主要以发热最为多见。结论医院内部建立比较规范的输血制度并严格要求执行,重视输血技术的提高和方法的巧合应用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不良反应 输血 抗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和免疫意外抗体产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接受输血的13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免疫意外抗体进行筛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和免疫意外抗体产生情况。结果输血不良反应患者56例(4.0%)。其中非溶血性38例(2.7%),发热11例(0.8%),过敏20例(1.4%),头痛及胸闷共7例(0.5%);溶血性18例(1.3%),产生最多的是IgG类抗体。女性免疫意外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意外抗体的检出率与输血史和妊娠史有关,不同人群意外抗体检出率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确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加强意外抗体筛查,合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意外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CD134抗体封闭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抗CD134抗体抑制共刺激途径,研究排斥反应出现免疫耐受的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SD对Wistar组存活时间因有排斥反应致存活时间短,平均7±2.3天;移植治疗对照组抗CD134组肝移植因未见明显的排斥反应,存活时间长,平均12±2.5天,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抗CD134抗体可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

  • 标签: 共刺激分子 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抗CD134抗体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600例预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600例标本中共筛查出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2.33%。Rh系统抗体2例,阳性率0.33%。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预防有临床意义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输血反应 微柱凝胶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半年内(即2023年1月-2023.6月)医治的80例小儿患者(均被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且视为观察组),在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内前来我院开展健康体检者(80例,视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研究分析其临床检验结果与应用价值。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检测结果指标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均处于较高水平之中(P<0.05)。结论:将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使用于临床疾病检测过程中,有利于明显增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疾病的临床阳性检出概率,存在积极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给予较高有效性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可广泛将其普及于临床诊断与检测环节之中。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在男性不育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以及在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95例男性不育患者及80例正常生育对照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抗体(TIg)、IgG和IgA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不育患者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25.3%,对照组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为3.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子抗体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因素,抗精子抗体的存在降低了妊娠的几率,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对诊断不孕症有一定价值,而且可以评价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精子抗体 男性不育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与ENA抗体谱检测在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NA、抗dsDNA抗体与ENA抗体谱。结果79例SLE患者ANA阳性率为94.9%,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37.9%,抗Sm抗体阳性率为35.4%,抗U1-nRNP抗体阳性率为41.8%,抗SS-A抗体阳性率为32.9%,抗SS-B抗体阳性率为20.3%,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2.6%。结论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SLE的诊断率,在SLE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LE 免疫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自身抗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共收集了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的50例AA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A)筛查结果是否异常,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通过对比分析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免疫标志物以及治疗响应情况等,评估自身抗体对治疗效果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在免疫抑制治疗方面,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治疗响应率相对较低,P<0.05;在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面,两组之间差异不大,P>0.05。结论:自身抗体异常的AA患者和自身抗体无异常的AA患者在对免疫抑制治疗的响应上存在差异。这一发现提示,在治疗AA患者时,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这一特殊群体,需要制定更加个性化和细致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自身抗体 免疫抑制治疗 治疗响应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梅毒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反应素双阳试验与临床诊断梅毒的相关性。方法对梅毒高危人群进行监测,首先用ELIS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确定是否感染梅毒,再用TRUST试验筛查是否是现症带菌者。统计1307例梅毒血清试验结果。结果1307例样本中梅毒特异性抗体ELISA试验阳性83例,而TRUST反应素与ELISA试验双阳性14例,对14例实验室诊断正在感染梅毒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有临床症状者2例,其他12例没有任何梅毒临床表现。结论要根据TRUST反应素与ELISA试验双阳进行实验室诊断隐性梅毒值得商榷。

  • 标签: 梅毒 特异性抗体 非特异性 反应毒检测
  • 简介: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AIDS),1983~1984年研究人员从艾滋病感染者体内成功分离出其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此基础上,第一种HIV抗体检测试剂于1985年在美国问世。在20年的时间里,HIv的检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推动着HIV的诊断试剂不断发展。回顾HIV检测方法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AIDS防治的需要是诊断试剂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对HIV感染和病毒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也是HIV诊断试剂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抗体 诊断试剂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近年来我科进行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报告。结论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判断疗效.

  • 标签: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医护人员应如何来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接诊的采用了免疫治疗的患者30例,整合该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运用的实际效果。结果: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在护理人员实施了积极的护理工作后,可有效推进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结论: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临床应用中具备着积极的效果,具有着积极的运用价值。

  • 标签: 抗PD-1抗体 抗PD-L1抗体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半年内(即2023年1月-2023.6月)医治的80例小儿患者(均被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且视为观察组),在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内前来我院开展健康体检者(80例,视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研究分析其临床检验结果与应用价值。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检测结果指标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均处于较高水平之中(P<0.05)。结论:将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使用于临床疾病检测过程中,有利于明显增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疾病的临床阳性检出概率,存在积极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给予较高有效性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可广泛将其普及于临床诊断与检测环节之中。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 肺炎支原体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接种成人后疫苗应答效果,为制定移动人群乙肝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随机观察的674名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免疫前后血清中抗-HBs.对检测结果抗-HBsS/N≥2.1mIu/ml的阳性者均强化免疫接种乙肝疫苗1支(5μ/0.5ml);而乙肝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均阴性者,全程免疫接种乙肝疫苗3支.统计方法:χ2检验、秩和检验、2xC表线性回归分析、用Poisson分布与正态分布法估总体率可信区间.结果①对219例阳性者,强化免疫后产生抗-HBsS/N≥2.1mIu/ml~9.9mIu/ml)平均阳性率由63.01%(56.62%~69.41%)下降至27.40%(21.89%~32.90%);而抗-HBsS/N(≥10mIu/ml)回升至72.6%(66.70%~78.51%).免疫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5,P<0.01).②对472例阴性者全程免疫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后,产生抗-HBsS/N≥2.1mIu/ml,平均阳性率为10.81%(8.00%~13.61%),而第三针免疫后达到74.36%(70.43%~78.30%);第三针免疫后,抗-HBsS/N≥10mIu/ml,平均阳性率为29.45%(25.34%~33.56%);无应答率为25.64%(21.70%~29.57%).抗-HBsS/N≥10mIu/ml的阳性率,随免疫注射次数呈上升趋势(2xC表线性回归分析,χ2=186.93,P<0.005).即随年龄增长免疫应答呈下降趋势.结论①强化免疫使抗-HBsS/N≥(2.1mIu/ml~9.9mIu/ml)回升至S/N≥10mIu/ml阳性率增高.②对于不答者重复数次免疫.③建议国产基因疫苗增加剂量(原为5μg/0.5ml)可否为10μg/0.5ml,以提高免疫应答效果.④建议成员人使用0.1.2.6M方案免疫程序.

  • 标签: 乙肝疫苗 抗-HBS 抗-HBsS/N 强化免疫 全程免疫 成人
  • 简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1989年由美国学者Choo等首次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分离。HCV呈全球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HC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约为3%,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00500万例。我国进行的全国HC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标签: 肝炎病毒 丙型 丙型肝炎 中和抗体 免疫反应 疫苗
  • 简介:医生:我今年32岁,怀过四次孕,可每次怀孕两个多月就自然流产。医院诊断我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说遮可能是造成我矛赁性流产的原因。请问这种病是怎么一回事?

  • 标签: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自然流产 医院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