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双面导热板和“S”型加热袋构成的间接式液体恒温加热装置,解决透析设备中透析液的恒温处理技术问题。方法:分析国外品牌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中的弊端和隐患,采用正温度系数(PTC)加热膜、双面导热板和液袋的“S”型流道,利用热能传导原理实现加热;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实现高精度非接触式检测管路内液体温度的方法,设计出红外测温传感器结构、测量电路以及加热控制电路等。结果:提高热传递效率并减小系统热惯性,加热过程和恒温过程稳定时间短,加热装置出口温度的恒温误差可稳定在±0.5℃以内。结论:临床应用表明,本加热装置具有精度高、安全可靠的明显优势,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消除多种并发症,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效果具有重大作用。【关键词】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血液净化;红外温度传感器;加热;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加热装置 临床应用 设计 精度 温度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CRRT治疗重度烧伤患者越来越广泛,总结部分临床经验,并提出今后需要探讨问题。方法通过对我院10例重度烧伤病人应用连续替代治疗(CRRT)的临床分析体会,总结经验。结果10例患者中成活5例,死亡5例,成活率50%,其中死亡5例均为特重度烧伤,均合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烧伤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烧伤总面积50%至100%;而成活5例中,有2例有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为急性肾功能不全至高钠血症,烧伤总面积30%至70%。结论CRRT是抢救危重烧伤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它能够延长危重病人的生命却是公认的,大大提高抢球成功率,但根本的治疗手段还是手术植皮。所以应防止将CRRT当成晚期疾病的安慰剂。

  • 标签: 重度烧伤 CRRT 重要治疗手段 循证医学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新技术被运用在重症医学中。在重症医学中逐渐采用了连续血液净化技术,该技术的出现,不但提高了重症医学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还提高治疗的效率。所以作为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连续血液净化技术逐渐被广泛运用。本文主要针对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并探究了其特点,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 标签: 连续性 血液净化技术 重症医学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出院结账服务流程。为了加强服务内涵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2010年我院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结账”这一便民服务新举措,病人出院时,出院手续由该病区的结算员代劳完成,医生和护士协作配合工作。2010年以来我科积极开展此项优质服务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结账优化了出院结账服务流程,切实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到了实处,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真正做到把方便还给病人、把时间还给病人。

  • 标签: 床旁结账 优质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重症医学中使用连续血液净化技术的实际效果,确定连续血液净化技术的意义。方法回归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重症患者,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连续血液净化,分析患者的血液净化效果。结果在重症医学中使用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效果显著,急性肾功能不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感染、急性重症胰腺炎、难治心衰伴肾衰竭、慢性肾衰合并呼吸衰竭、严重烧伤合并多脏器衰竭者、急性中毒、急性肝功能障碍以及横纹肌溶解综合症患者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结论在重症医学中使用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意义重大,可以认为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是目前重症患者治疗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医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医院护理管理中,APN连续排班的实施是护理体制中的一次改革,推行三班制的排班模式(即APN排班模式),减少交接班的次数;层级管理,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通过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高职级护士的能力,责任到人,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利于护士了解病情,减少了安全隐患,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连续性排班 层级管理 体会
  • 简介:摘要ICU现在已经成为危重病人在医院的抢救中心,ICU护士交接班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交接班的质量对护理工作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护理、治疗的准确连续及救治成功率。本文对近几年ICU交接班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ICU交班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ICU 床旁交接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应用连续肾脏代替治疗的临床护理,旨在不断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入院的需CRRT的危重病患者28例,对其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及方法进行探讨分析。结果CRRT治疗后,危重患者死亡率为11.9%,显著低于我院以往ICU死亡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CRRT的危重患者中,行全程舒适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连续肾脏代替治疗(CRRT) 危重病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连续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的血流量,从而值得作为临床上行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中临时血管通路的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静脉 双腔导管 连续性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产科护理中母婴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把在我院生产的200对母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母婴护理,由专业的母婴护理人员在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产妇对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母婴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帮助产妇及其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技能。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抗凝治疗降低房颤死亡率最重要的措施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而抗凝正是把关大将,位居三大策略之首。过去对年龄低于65岁以下、无临床高危特征的房颤患者主张口服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但目前阔内、外指南对心源性脑梗死的预防,都无一例外地采用抗凝治疗,常用药为华法林。

  • 标签: 抗凝治疗 心源性脑梗死 房颤患者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设立护理教学内容表在ICU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进入我院ICU临床实习的52名护理本科生,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27名,对照组25名。对照组学生给予常规教学,实验组学生给予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实施以护理教学内容表为指导的优化教学流程。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专科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并了解护生对该表实施有效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临床专科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该表的实施均持肯定态度。结论护理教学内容表可作为有效提高护生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并成为护生广泛赞成的一种目标教学指导工具,值得推广应用于ICU护生带教中。

  • 标签: 床旁教学内容表 ICU 护理带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EMC)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激素替代治疗(HRT)可以明显缓解由于手术或后续治疗后卵巢功能丧失,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的相关症状。考虑到雌激素是EMC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选择恰当的剂量和药物种类不会引起EMC的复发和死亡率增加,并可对EMC患者起到适当保护作用。本文总结了子宫内膜癌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方法以及应用原则。在临床工作中,妇产科医生在评估EMC患者是否需要HRT治疗时一定要充分了解用药指征以及禁忌,考虑利弊,进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激素替代治疗 子宫内膜癌
  • 简介:一、腹膜透析的时机尿毒症发展到一定阶段,体内蓄积过多的代谢产物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甚至威胁生命,就应开始进行透析治疗。一般来说,血清肌酐70711mol/L以上,或血清尿素氮接近30mmol/L,或血钾大于6.5mmol/L就应开始透析治疗

  • 标签: 腹膜透析 尿毒症 替代治疗 透析治疗 血清尿素氮 代谢产物
  • 简介:摘要文章阐述了围绝经期内分泌的变化、激素替代治疗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优点及激素的种类及治疗方法。正确使用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安全地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不适,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激素替代治疗 围绝经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高血压病肾脏损伤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肾病损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尿清蛋白以及β2-MG水平有了一定的降低,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下降更为的明显,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病肾脏损害患者需进行明确临床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的措施进行治疗,着重降低患者的尿清蛋白以及β2-MG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肾脏损害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致临床未能获得预期的药物疗效,甚至产生出乎意料的药物毒、副反应。因此临床医师不仅要熟知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药物进入人体的生物药剂学、药动学、药效学,以至药物治疗学阶段,而且要深入了解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