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诊治的85例瘢痕子宫妊娠产妇临床资料,按照按照产妇要求及试产适应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进行剖宫产,研究组(45例)进行阴道分娩,对比两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母婴状况。结果研究组产时、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4.85±2.02)d显著短于对照组(8.69±4.02)d(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符合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建议其进行阴道分娩,可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瘢痕子宫妊娠 阴道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探讨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选择,分为阴道分娩组(42例)和剖宫产组(46例),比较两组产妇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试产成功率为66.7%。阴道试产失败后需及时行剖宫产,出现剖宫产指征、瘢痕厚度小于3mm以及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同样也是选择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的原因。结论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合理采用阴道试产和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应用阴道试产,可以有效减轻对于子宫的创伤。一旦试产失败,需及时行剖宫产,进而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 标签: 瘢痕子宫妊娠 分娩时机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产妇无其他高危因素行阴道试产,60例阴道试产成功,18例及时改为剖宫产。22例孕妇因臀位、头盆不称、妊娠高血压病等因素,择期行剖宫产手术。首次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者18例,其中腹腔轻度粘连1例,中度粘连1例;首次行横切口者22例,其中轻度粘连2例、中度粘连2例和重度粘连3例,采用横切口者腹腔粘连发生率和程度均高于纵切口产妇。结论综合考虑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的情况,当无禁忌症时可以行阴道试产,降低剖宫产率;下腹壁横切口容易造成腹腔粘连。

  • 标签: 瘢痕子宫 分娩方式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分娩结局的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分娩无子宫肌瘤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是11.7%与对照组(66.7%)相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30%)、阴道助产率(58.3%)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种类并发症发生几率是38.3%,高于对照组8.3%;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为25%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时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的几率升高,对产妇和新生儿产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给予此类患者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妊娠 子宫肌瘤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减痛分娩护理在患者分娩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我单位接收的足月妊娠住院分娩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减痛法分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产痛程度、总产程时间以及顺产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产痛程度、总产程时间以及顺产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减痛分娩法在患者分娩护理中具显著的临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减痛分娩法 分娩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娩镇痛、气囊助产两种分娩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分娩镇痛组(100例)以及气囊助产组(100例),其中分娩镇痛组采用分娩镇痛方式,气囊助产组采用气囊助产方式。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平均时间、产后平均出血量,并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情况。结果(1)本组研究中,分娩镇痛组的产程时间为(7.11±2.04)h,产后出血量为(284.72±106.68)ml;气囊助产组的产程时间为(5.31±2.10)h,产后出血量为(181.82±84.84)ml;气囊助产方式的产程时间最短,且产后出血量最少,与其他两种分娩方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镇痛组中,疼痛程度1级21例,2级31例,3级16例;气囊助产组中,疼痛程度1级46例,2级15例,3级2例;气囊助产组的产妇,主要以1级疼痛为主,疼痛程度较轻;分娩镇痛组3级疼痛比例最大,该组产妇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气囊助产两种分娩方式均有其各自的优势,均就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分娩镇痛 气囊助产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乐分娩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接受传统助产方式进行分娩,观察组(n=60)采用导乐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回病房后2h出血量及术后2h~24h出血量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回病房后2h出血量为27.39±12.03mL,对照组为69.38±31.64mL,P<0.05;观察组组产妇术后2h~24h出血量为79.22±42.67mL,对照组为191.34±77.28mL,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为86.67%,P<0.05。结论导乐分娩可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且对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是理想的分娩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导乐分娩 产后出血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疤痕子宫后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选取154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后再次妊娠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9例孕产妇采取剖宫产分娩,66例孕产妇采取阴道试产分娩,其中经阴道试产的66例孕产妇可再分为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试产失败组的孕产妇纳入采取剖宫产分娩的孕产妇合并为剖宫产组,分析所有孕产妇的分娩结局,对比剖宫产组与试产成功组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在154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后再次妊娠的孕产妇中,采取剖宫产分娩率57.79%,阴道试产率42.21%,其中试产成功率为73.85%,经阴分娩率为31.17%,试产失败率为16.15%,试产失败的原因头盆不称7例、胎儿宫内窘迫6例、宫缩乏力2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试产成功组的围产期出血量显著少于剖宫产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新生儿黄疸、湿肺或窒息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剖宫产组与试产成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疤痕子宫并非作为再次妊娠孕产妇采取剖宫产分娩的绝对指征,在严格掌握阴道试产适应症的基础上,采取经阴道分娩,有利于减少产时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疤痕子宫剖宫产 阴道分娩 子宫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保健操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妇产科建卡定期产检并决定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进行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知识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实施系统的孕期保健操锻炼,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68.33%(41/60),对照组为31.67%(19/60),产妇平均产程时间和新生儿平均体重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保健操能够有效增加孕妇体质,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有效控制胎儿的体重增长,安全有效,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孕期保健操 产妇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产科护理模式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7月到2015年10月所收的住院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全新护理模式,以产妇为中心,观察两组在分娩方式上的不同。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95.0%,而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则为75.0%,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产妇全新的护理模式有助于增强产妇自然生产的信心,提高自然生产率。

  • 标签: 产妇护理模式 产妇分娩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来我院待产的80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与干预组,各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泌乳情况。结果入院时,2组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前,干预组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产妇施行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加自然分娩例数,提高母乳喂养效果,是一种适合全面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 标签: 产妇 分娩方式 泌乳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6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诊断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149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将没有出现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1117例产妇设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产妇孕周、分娩方式、妊娠病发症、新生儿病发症等情况。同时探究观察组产妇羊水量与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以此来具体探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分娩方式的影响,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做出一定的参考。结果通过我院妇产科126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出现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观察组的孕周、剖宫产率、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病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羊水量越少,剖宫产率越高、新生儿Apgar评分越低,差异据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产妇妊娠晚期出现羊水过少的情况时,能显著的提高妊娠期病发症、新生儿病发症的发生率。在妊娠晚期较为常见,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对此情况提起足够的重视。做到观察早、发现早、应对早。适时的终止妊娠减少剖宫产率有利于产妇与产儿的预后,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如何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以维护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健康。方法选取某妇产医院2013.12-2015.5所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的高龄产妇共计12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组)共38例,再次剖宫产(RCS组)82例。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35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AC组)产妇作为对照,对不同组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BAC组与VBNC组在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与RCS组产妇在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组间比较,其各项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VBAC组与RCS组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再次足月妊娠后,在遵循相关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基础上,在分娩方式的选取上,对新生儿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 标签: 高龄产妇 剖宫产 足月妊娠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助产责任制护理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且不给予产时体位管理,对研究组产妇进行助产责任制护理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分析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的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例数(29例及1例)与对照组产妇(20例及10例)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产妇产程异常、产妇下肢麻木、产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酸中毒等分娩结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助产责任制护理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可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的情况,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 标签: 助产责任制护理 产时体位管理 产妇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妇女盆底肌力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进行分析,按照产妇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对照组50例采用阴道分娩,产后6个月后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进行检验,应用Glazer评估法对两组产妇盆底肌表面肌电压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及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结果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为(37.06±15.68)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为(22.85±10.72)uV,对照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为(31.99±12.65)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为(18.04±8.94)uV,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盆地肌力和分娩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剖宫产分娩方式的产妇其盆底肌力较大,采用阴道顺产的产妇,其盆地肌力较低。

  • 标签: 产后妇女盆底肌力 分娩方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探究更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胎持续性枕后位和同期60例枕前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和分娩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两组产妇的潜伏期延长率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延长率和活跃期延长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以及胎儿窘迫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早期检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办法,进而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为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 分娩方式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及缩宫素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5例双胎分娩产妇的母婴资料。按照分娩方式分为自发临产组80例,缩宫素引产组70例,剖宫产组215例。结果三组产妇及新生儿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然分娩中,缩宫素引产组与自发临产组相比,12小时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持续时间、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并无差异,两组的围产儿结局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道分娩组的第2个胎儿人住NICU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缩宫素用于双胎引产并不增加母婴的不良结局,自然分娩中不管是自发临产还是缩宫素引产与剖宫产相比,均不会增加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 标签: 双胎妊娠 分娩方式 围产儿结局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分娩的60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的个人意愿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科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助产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顺产率为60%(18/30),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为86.66%(26/30),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同时对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为(504.56±141.23)min,产后出血4例;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为(422.34±101.23)min,产后出血1例,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提升产妇的顺产率,缩短高龄产妇的产程时间,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几率,对高龄产妇的健康与产后的快速康复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助产护理干预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产程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助产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护理后,对照组的自然生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的自然生产率,而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开展助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率、产程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助产护理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分娩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未采用呼吸方式,观察组于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60.9%,剖宫产率为39.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80.4%,剖宫产率为19.6%;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疼痛程度,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分娩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可有效提升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产程阶段 呼吸方式 分娩结局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