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体重对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分娩的初产妇共5355例,对胎儿体重的变化与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2014年剖宫产率分别为40.45%,43.26%,43.50%,剖宫产率逐年略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2014年胎儿平均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周≥37周,剖宫产组的胎儿体重(3604.05±425.16)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胎儿体重(3139.37±587.33);在孕周〈37周,剖宫产组的胎儿体重(2163.81±463.25)与阴道分娩组的胎儿体重(2085.11±563.16)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足月初产妇中胎儿体重的增加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升高,而未足月行剖宫产术多由于合并产科并发症,与胎儿体重未见明显关系,加强产前检查及宣教,控制胎儿体重的增长,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胎儿体重 分娩方式 剖宫产
  • 简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围生儿及孕产妇死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孕产妇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于保证其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当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的研究进展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终止妊娠时机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在硬膜外麻醉自控分娩镇痛(PCE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240例单胎足月妊娠,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0.1%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ug/ml组(即S组),0.08%盐酸罗哌卡因+盐酸氢吗啡酮8ug/m1(即Q组),0.08%盐酸罗哌卡因+盐酸氢吗啡酮4ug/ml组(即q组);三组产妇自愿要求分娩镇痛,麻醉采用PCEA方法镇痛,观察产妇镇痛中BP、P、SPO2、一般情况、镇痛效果、宫缩强度变化、镇痛时长和第二产时间,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镇痛前后BP、P、SPO2、胎心率和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Q组比较,q组的镇痛时长、第二产程时间,短于S组和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Q组比较q组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0.05),结论0.1%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ug/ml和0.08%盐酸罗哌卡因+盐酸氢吗啡酮8ug/m1及0.08%盐酸罗哌卡因+4ug/ml盐酸氢吗啡酮应用PCEA分娩镇痛均安全有效,而盐酸氢吗啡酮组对产妇宫缩和第二产程干扰影响更小,0.08%盐酸罗哌卡因+4ug/ml盐酸氢吗啡酮不良反应少,因此,后者是PCEA分娩镇痛的良好选择用药。

  • 标签: 盐酸氢吗啡酮 分娩镇痛 宫内压 第二产程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效果。方法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无保护会阴助产,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比较两组自然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为(176.5±9.5)ml、(6.7±1.6)分、(3.5±0.5)d,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208.5±11.5)ml、(7.8±1.8)分、(4.6±0.4)d,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降低自然分娩侧切率,更利于产妇恢复。

  • 标签: 无保护会阴助产 自然分娩 会阴损伤 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对阴道分娩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对降低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在产后出血率和产后不同时段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参考组高(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产妇的舒适度,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阴道分娩 预见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产妇256例,其中经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的128例产妇为观察组,另128例同期行非侧切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于产后42d时对产妇的临床症状及盆底功能进行检测评估,对比2种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产后42d时,2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和会阴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力正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损伤较重,临床上应严格规范会阴侧切的手术指征,避免滥用。

  • 标签: 初产妇 会阴侧切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危险因素与干预方式。方法选取本社区120例高血压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比护理后的收缩压平均数据、舒张压平均值、服药依从性、合理饮食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明确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可缓解患者血压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干预方式 研究
  • 简介:摘要探讨PCEA分娩镇痛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临产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元月——2016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顺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PCEA分娩镇痛组30例(即P组)和导乐陪伴(Doula)分娩组30例(即D组)。P组在产程宫口开大2-3cm,给予0.1%盐酸罗哌卡因+盐酸氢吗啡酮5ug/ml,行硬膜外麻醉镇痛;D组在进入产程时给予助产士或家属行导乐陪伴助产分娩,以使临产妇在产程中获得精神抚慰、心理、生理和信息支持。结果与D组比较,P组在镇痛后BP、P、VAS疼痛评分,Ramsay镇痛评分低于D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组镇痛前比较,镇痛后彩超显示胎盘、脐血流供应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氢吗啡酮PCEA分娩镇痛用于妊娠期高血压临产妇,可缓解产妇的高血压症状,降低应激程度,改善胎儿血液供给,促进自然分娩

  • 标签: 分娩镇痛 妊娠期高血压 胎儿血液供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比较。方法选择90例足月顺产初产妇,按照镇痛方法分为3组PCIA组30例;PCEA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3组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EA组与PCIA组两组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PCEA组明显优于PCIA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CIA组最明显的不良反应为镇静、嗜睡等;各组新生儿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瑞芬太尼药物镇痛作为一种国内新型镇痛方式,镇痛效果虽然稍逊于腰硬联合阻滞,但是其作用迅速、不影响产程、安全可靠并且操作简单,更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 标签: 瑞芬太尼 硬膜外镇痛 自控镇痛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产妇孕期高危发生情况、主要高危因素构成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从而提高我区高危孕产妇管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度我院保健地段内555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高危孕产妇发生率及主要高危因素构成,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孕期高危与非高危孕产妇分娩结局进行对比,探讨孕产妇孕期是否高危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高危孕产妇发生率较高,为67.21%,其中动态高危因素发生率最高,占比高达59.05%。发生率最高的前10位高危因素中,以高龄孕产妇发生率最高,占所有高危孕产妇的12.76%。高危组孕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均高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围产儿死亡率高于非高危组、巨大儿分娩率低于非高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孕产妇管理尤其高危孕产妇管理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最重要的措施,是围产保健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 标签: 高危孕产妇 高危因素 分娩结局 管理
  • 简介:目的调查精神障碍者的入院方式。方法91例精神病患者,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入院方式。结果91例患者中,自愿入院患者18例,占19.78%;医疗保护入院患者51例,占56.04%;强制入院患者22例,占24.18%。同时,≤55岁、未婚、高中及以下学历、家庭收入中低等收入患者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精神障碍者以非自愿入院方式为主,且以低收入、低学历、未婚、中青年患者为主。

  • 标签: 精神障碍 入院方式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治疗对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诊断为尿毒症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各21例,分别于透析治疗后1个月及透析后6个月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常规指标: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d)。结果: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1个月后较透析前LA、LVEDd、IVSd及LVPWd有明显减小(P<0.05),6个月后LA、LVEDd、IVSd及LVPWd较1个月时亦有所减小(P<0.05);透析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腹膜透析组对心脏结构改善均明显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均能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心脏结构,而腹膜透析效果更优于血液透析,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心脏结构改善更明显。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尿毒症心肌病 慢性肾衰竭
  • 简介:目的:为了了解本科护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HPLP-II)和一般资料调查问卷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结论:调查结果发现本科护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平均得分131.54±18.443分,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高年级学生、朝鲜族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或是一般的学生生活方式相对不健康

  • 标签: 本科护生 健康生活方式 现状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肝胆管结石病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型分别对其采用胆管空肠吻合术肝脏切除术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一种或联合手术治疗,观察不同临床分型肝胆管结石病最佳手术方式结果:对于I型患者,HT与BDE+HT效果较好;对于IIa型患者,BDE+HT效果较好;对于IIb型患者,BDE+HT效果较好;对于IIc型患者,各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结论:根据肝胆管结石病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临床分型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sublingualglandcyst,SGC)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SGC1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口内入路93例,袋形缝合术5例,颌下入路15例,口内联合颌下入路5例。将手术切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不同术式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2年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舌下腺组织与囊壁均可见慢性炎症表现。口内入路、袋形缝合术、颌下入路和口内联合颌下入路治疗SGC总有效率分别为94.6%、60.0%、86.7%和1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0%、40.0%、20.0%和40.0%。口内入路和口内联合颌下入路治疗者术后2年复发率低。结论单纯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采用口内入路与口内联合颌下入路手术,疗效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

  • 标签: 舌下囊肿 口腔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复发
  • 简介:目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选最佳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和近全切除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患者,其中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治疗的称为全切组,采用近全切除手术治疗的称为次全切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切组9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8例(8.3%),甲状旁腺损伤27例(30%),次全切组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喉返神经损伤1例(1.7%),甲状旁腺损伤8例(8.9%),全切组与次全切组,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随着甲状腺切除范围增大,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概率增大。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牙在根折时低牙本质肩领的情况下进行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根折的前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玻璃纤维桩修复,一组采用铸造金属桩修复,最后采用烤瓷冠修复。随访两年观察比较修复效果及成功率。结果经过两年的观察,铸造金属桩组的成功率为94.7%,玻璃纤维桩组的成功率为92.8%。两者之间的修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铸造金属桩修复系统在根折时低牙本质肩领的情况下固位要好于玻璃纤维桩修复系统,但是玻璃纤维桩系统失败可再修复,而铸造金属桩系统失败却不可逆,这在临床在此种情况下选择何种修复方式很重要。

  • 标签: 前牙根折 低牙本质肩领 玻璃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 简介:目的探讨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与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对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效果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将每只白兔的1侧后肢作为观察组,另1侧后肢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灌流方式,对照组给予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灌流方式,同时临床应用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治疗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术软组织缺损10例,观察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应用10例中,8例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完全存活,2例出现表皮坏死,经脱痂后治愈。结论逆静脉供血或顺静脉供血均能够为皮瓣提供足够的营养,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供血与回流比例,如回流不能增加,适当减少供血也可以提高存活率。

  • 标签: 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 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 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方式的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福鼎市医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1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9例。治疗组采用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位部分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大小、创口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创面小于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较低位部分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 标签: 直肠瘘 中医挂线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减压管置入深度对其有效引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50例不同手术方式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分三组A组患者选择胸腔内主动脉弓下实施胃食管吻合术60例,B组胸腔内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术50例;C组颈部胃食管吻合术40例。手术回室6小时责任护士根据病程记录手术方式、食管切除的长度进行胃肠减压管深度的调整以吸到胃内容物通畅为宜。结果通过对胃肠减压管深度进行调整,不同时段胃肠减压管引流量的比较,调整后引流通畅,显著高于手术回室胃肠减压管6小时内胃液引流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X片胃影显示有扩张低于手术后6小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责任护士需掌握食管癌患者手术方式有利于胃肠减压管的有效引流。

  • 标签: 食管癌 胃肠减压 深度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