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简单快速了解医用内窥镜系统的性能状态,研究设计一套医用内窥镜光学性能的定性检测装置。方法:根据医用内窥镜结构特点,如硬性内窥镜管身硬度大、纤维内窥镜和电子内窥镜前端可弯曲等,并结合现有内窥镜检测装置的技术优势,设计一套医用内窥镜光学性能定性检测装置。结果:设计完成一套医用内窥镜系统定性检测装置,其中光学项目检测标靶5个,所对应的光学项目检测对比卡6个。结论:整套检测装置做到系统化和一体化,适用于定性条件下的检测,同时装置操作简单,满足医用内窥镜相关标准的测试要求,适合专业和非专业人员的使用。

  • 标签: 医用内窥镜 标靶 检测项目对比卡 定性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手段,作出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168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该院护理人员采取的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68例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后,接受密切的护理干预,分为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针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包括术前准备、用药护理、术前检查、心理干预、常规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指导、鼻腔护理等在内的密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增强治疗效果,保证良好的预后情况,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鼻内窥镜手术 临床护理效果 回顾性分析 术前 术后
  • 简介:目的:评估医用内窥镜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以保证内窥镜临床使用安全、准确及有效。方法:通过对20家医疗单位的在用内窥镜进行统计调研,分析和评估内窥镜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内窥镜在使用、维护保养、消毒与灭菌等环节中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结论:通过分析发现,内窥镜在临床上使用操作和消毒灭菌不当产生的风险概率较大,需要加大内窥镜的培训力度,提高防护意识,加强内窥镜的全程管理,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内窥镜 安全风险 全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出血患者中,应用耳内窥镜治疗和鼻内窥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鼻内窥镜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耳内窥镜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两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适感分级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出血患者中,应用耳内窥镜治疗和鼻内窥镜的治疗效果类似,但应用耳内窥镜患者的不适感更小,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出血 耳内窥镜 鼻内窥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鼻窦手术治疗的162例患者,对其采用鼻内窥镜治疗方式,并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16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3例患者出现眼眶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失明或颅内并发症等。讨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内窥镜 鼻窦手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16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护理组中出现了1例术后出血患者,1例鼻腔粘连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2/58),对照组中出现了5例术后出血患者,2例鼻腔粘连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7/58),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同时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保证医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和完成。

  • 标签: 鼻内窥镜手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新型内窥镜视频系统,实现视频的无线传输功能,方便多人对手术过程进行实时观察、记录和回放。方法:采用高分辨率CMOS图像传感器MT9P031作为图像采集设备,将内窥镜观测到的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由多媒体处理器TMS320DM368进行数字处理,获得清晰稳定的图像,在手持主机的LCD液晶显示屏上显示,也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PC机。结果:本系统操作简单,并将传统台车式内窥镜视频检测设备的光学系统、图像采集显示系统及冷光源系统等集成到一个小型的终端设备中,提高了系统的便携性。结论:新型内窥镜视频系统非常适用于内窥镜诊疗工作。

  • 标签: 内窥镜 视频系统 图像采集 数字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内窥镜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急诊内窥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19%,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功能恢复时间、止血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内窥镜治疗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情况,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和预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指导提高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手术除去不可逆病变组织,重建恢复鼻腔鼻窦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于2010年至2014年采用鼻内窥镜检查389例患者,需手术治疗186例,鼻窦炎鼻息肉病中老年组161例。男102例,女59例。疗效评定按照海口标准执行(以鼻内窥镜检查为准);黏膜评判标准参考Lund-Mackay评分系统。其结果经SPSS15.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所有161例患者,达到治愈的患者有127例(79.18%),达到好转的患者有28例(17.14%),总有效率96.32%。结论内窥镜鼻息肉摘除,前组、后组筛窦切除术,额窦开放术、蝶窦开放术在中老年组临床特点是,疾病本身的临床分型分期、鼻部前驱手术史、鼻腔长期减充血剂使用史以及术后门诊随访和药物治疗与鼻窦内窥镜手术的预后疗效密切相关。但是,某些全身性疾病史、鼻中隔成形术等因素对于手术的疗效无明显关联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病优点光线亮度好、视野清楚、病变容易切除彻底、手术损伤小、痛苦少、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 标签: 中老年 鼻窦炎 内窥镜 鼻息肉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探究并分析临床应用鼻窦内窥镜治疗耳鼻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范围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185例耳鼻喉病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90例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检查的方式,而治疗组患者95例接受应用鼻窦内窥镜的手术治疗及检查的方式。结果治疗组总体的治愈率的6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11%,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治疗组鼻出血、鼻腔粘连、眼周淤血及眼内及功能障碍四类并发症的合计发生率为6.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内窥镜应用于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断、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克服以往治疗和诊断的弊端,有效增强治疗的整体效果。

  • 标签: 耳鼻喉病变 鼻窦内窥镜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利用鼻内窥镜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当中选出53例,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并分别记录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痰多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结果本次研究当中,与护理干预前相比较,干预后患者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痰多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干预前后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用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各类病症的发生几率。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鼻内窥镜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护理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180例内窥镜鼻窦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发症例数并对其并发症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本组180例患者中有36例出现并发症,占比为20.0%,其中,16(44.4%)为眶纸板损伤,9例(25.0%)为上颌窦口狭窄,6例(16.7%)为眶周皮下淤血,3例(8.3%)为术腔粘连,2例(5.6%)脑脊液鼻漏;给予其相应治疗与护理后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者应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临床中应做好相应措施,并做好围手术护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内窥镜 鼻窦炎 手术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42例。给予观察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慢性鼻窦炎患者传统鼻窦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4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共有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14%),对照组共有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3.81%),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接受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鼻内窥镜 慢性鼻窦炎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10月在我院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8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术后主要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随访1年,其显效52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5.1%,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2、4、6、12个月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内窥镜手术 慢性鼻-鼻窦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窥镜联合电刀、吸痰管治疗隐蔽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窥镜联合电刀、吸痰管治疗隐蔽性鼻出血14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过。结果本组病例中,出血部位依次为嗅裂(98例,69.02%),下鼻道穹窿(20例,14.08%),中鼻道后下区域(12例,8.45%),鼻咽部(12例,8.45%)。全部病例应用内窥镜联合电刀、吸痰管止血,其中18例电凝止血后加用碘仿纱条加固;1次性治愈124例,2次治愈18例。随访3-6月,鼻出血均无复发。结论应用内窥镜联合电刀、吸痰管治疗隐蔽性鼻出血可有效止血。

  • 标签: 鼻出血 内窥镜 电刀 吸痰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8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鼻内窥镜治疗;比较这两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术后采取鼻内窥镜,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窥镜 具体作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从难治性青光眼的发生、分类、治疗方法、心理特征4个方面综述了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接受新型治疗方法的心理状态,和所需的心理指导。

  • 标签: 眼内窥镜 难治性青光眼 心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行耳鼻喉内窥镜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人文关怀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检查完成后的满意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差异为显著性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在临床进行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效果,在实际的对于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 人文关怀护理 临床效果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