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评定疗效,分治愈、好转、无效.结果术后138例治愈,20例好转,总有效率为88%.结论鼻窦内窥镜治疗慢性鼻及鼻窦疾病疗效显著.关键词鼻腔鼻窦疾病;鼻窦内窥镜中图分类号R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6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息肉患者采用内窥镜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鼻息肉患者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窥镜手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然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1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息肉患者采用内窥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鼻息肉 内窥镜 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7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耳鼻喉科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开展鼻内窥镜术病人开展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了解病人手术前的体质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和常规的手术前准备,提高了病人对手术的配合程度,手术后继续加强护理,确保病人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规范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鼻内窥镜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8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鼻内窥镜下鼻出血部位的定位技巧.方法回顾191例鼻出血患者在纤维鼻内镜下寻找鼻出血部位.结果下鼻道后端穹窿顶(80人),嗅裂(20人),中鼻道(14人),鼻中隔中部(9)、中鼻甲(2人)、下鼻甲(1人)、鼻咽部(1人)、蝶窦(2人)、鼻腔肿物(2人)、上颌窦后壁骨折处(1人),59人未查到出血部位.结论纤维鼻内窥镜检查鼻出血,诊断准确,治疗方便,效果好,总结定位技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鼻出血;出血部位;纤维鼻内窥镜;定位技巧中图分类号R76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9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0例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5.5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6.67%。结论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耳鼻喉患者的康复率,并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人文关怀 耳鼻喉 内窥镜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人文关怀精神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间就诊的耳鼻喉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具体有效的研究结论。结果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之后,实验组的耳鼻喉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可高达98%,明显高于对照组耳鼻喉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此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而且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情相当愉悦,患者病情恢复速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单纯利用常规护理路径对耳鼻喉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虽然也会达到护理的目的,但是其运用的效果远不如辅之人文关怀护理的综合护理路径,因此,在临床护理中,为了更好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也为了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好转,应大力推广、使用人文关怀护理的综合护理路径。

  • 标签: 人文关怀 耳鼻喉科 内窥镜检查 临床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囊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0例ASA1~2级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0例患者。所有患者经麻醉诱导后,观察组患者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囊气管导管插管的方式进行插管,而对照组患者仅在喉镜的指导下进行插管。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观察组在插管前5min(120±15),插管时(125±11),插管后5min(110±13)和插管后10min(109±12)mmHg与对照组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明显,同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压和心率的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囊导管气管插管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插管反应,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清醒时的不适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内窥镜 表麻 气管导管插管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霉菌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48例鼻窦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鼻内窥镜下治疗结果和随访回馈进行总结。结果48例鼻窦霉菌病患者在进行鼻内窥镜下治疗后均被治愈,无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且随访结果显示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霉菌病属于微创手术,不但痛苦小还不影响面部美观,安全性也比传统手术高,所以可以作为治疗鼻窦霉菌病的首选方式。

  • 标签: 鼻内窥镜 鼻窦霉菌病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2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内窥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听力改善程度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耳内窥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能够取得良好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引用。

  • 标签: 耳内窥镜 慢性中耳炎 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74-02
  • 简介:光学分子内窥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影像技术,它以光学分子探针的靶向标记为基础,通过荧光成像来识别可疑病灶和肿瘤组织。相比传统内窥镜,该技术更易发现肉眼难以识别的可疑病灶,并可在图像引导下精确活检和切除。尽管该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因其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分辨率,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靶标实时成像等优点,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本文综述了光学分子内窥镜诊疗技术在膀胱镜检查、肾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发展现状,并对靶向特异性分子探针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介绍。

  • 标签: 光学分子 影像 内窥镜 泌尿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在缓解经全麻下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效果,并对护理过程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方法将80例经全麻下鼻内窥镜术后患者随机分成A常规综合护理治疗干预疼痛组;B特殊护理治疗干预疼痛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干预);然后对这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评分值与疼痛持续时间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常规综合护理治疗干预疼痛组与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特殊护理治疗干预疼痛组,两者的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比较,(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缓解经全麻下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治疗手段中,运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即特殊护理治疗干预手段,能更有效地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缩短疼痛的持续时间。

  • 标签: 鼻内窥镜手术 超声雾化吸入 缓解疼痛 护理观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12-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肝胆术之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complications,BC)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1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采用ERCP治疗肝胆术后BC的80例患者资料,分析ERCP对肝胆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对患有胆道狭窄的患者采用胆管扩张、胆管支架术、括约肌切开和胆管引流等治疗方法;对患有结石的患者采用胆管冲洗、取石、乳头内囊扩张(EPBD)和括约肌切开(EST)等治疗方法.结果80例患者中胆漏12例;胆道狭窄48例;胆石及胆泥形成20例(合并胆道狭窄4例).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成功率为94%(171/182).胆漏的治愈率为83.3%(10/12),胆道狭窄的治愈率为68.7%(33/48),结石病患的结石治愈率为85%(17/20).同时,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80例病患182次ERCP术后并发症占17.0%(31/182).结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肝胆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道并发症;肝胆手术;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21-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资料。使用德国joimaxGmbH公司椎间孔镜,局部浸润麻醉,透视下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应用四级扩张导管逐级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形,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置入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髓核,直至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松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40例均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8例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即刻缓解,2例术后无明显缓解,于术后1周行椎间孔镜下翻修手术。40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1.8月,优19例(47.5%),良15例(37.5%),可6例(15.0%),差0例。优良率85.0%(34/40)。VAS术后即刻(2.8±1.3)、术后3个月(1.7±0.8)及末次随访时(1.9±0.8)均低于术前(7.5±1.1)(t=17.455,26.969,26.039,P均=0.000)。JOA评分术后3个月(23.1±2.5)及末次随访时(24.3±1.7)均高于术前(12.1±2.3)(t=20.479,26.978,P均=0.000)。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神经根管狭窄 椎间孔镜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