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物质的形态、相态、性质、质量等种种运动形式(如相变、变形、转化、质量亏损等)无一不伴随着能量的转变。我们研究物质的运动,就要研究运动中能量的传送和转换,二者是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固体地壳的运动虽然主要表现为块体的移动与变形,但其本质则是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传递。80年代地壳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已经揭示出固体地壳运动学的本质是地热流的运动与转化。因此,

  • 标签: 固体地壳 水热平衡 地壳动力学 能量的传送与转换
  • 简介:花岗岩成因与壳幔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花岗岩成分不单来源于地壳,还有地幔物质的参与,不同程度的壳幔混合可形成类型多样的花岗岩石.本文简要总结了在俯冲作用、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及地幔柱活动过程中花岗岩浆的形成,并对此类花岗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描述.鉴于此,可初步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是否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但还没有一种统一的模式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

  • 标签: 花岗岩 俯冲作用 底侵作用 混合 壳-幔作用
  • 简介: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可有效地验证埃达克岩浆的成因,是研究埃达克岩成因的一项重要手段。实验研究表明,在水不饱和条件下,微量元素含量合适的中基性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的脱水部分熔融都有可能得到类似于埃达克质成分的熔体,其残留相为含有石榴子石、缺失斜长石的岩石组合。侧重于实验产物微量元素的研究将是今后实验岩石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 标签: 埃达克质岩 地球化学特征 实验岩石学 残留相
  • 简介:摘要:在模拟的酸性土壤条件下,利用制备的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铬酸根进行吸附实验。重点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复合体铬吸附能力的影响,对比了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复合体有较强的铬吸附能力,其铬吸附量低于铁沉积而明显高于蒙脱石。铬初始质量浓度是影响复合体铬吸附量的最主要因素,离子强度次之。吸附时间(12h以上)、温度、pH值对复合体铬吸附量的影响很小;说明在酸性土壤条件下,复合体有强且稳定的铬吸附能力。

  • 标签: 羟基铁离子 蒙脱石 复合体 铬酸根 吸附 温度
  • 简介:溶解性有机(DOM)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含量占土壤有机质成分的比例不高,却是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可影响土壤的形成及肥力,通过水循环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参与水体内的各个过程、经微生物作用进入大气圈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在土壤乃至全球系统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渐成为土壤学家、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土壤DOM的来源、含量、组成和分类,以及影响其含量变化的因素及其环境效应,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土壤 溶解性有机质 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
  • 简介:岩石类型中的孔喉特征对储集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青西凹陷下白垩统储集层中的含白云泥岩和泥白云岩进行薄片观察、矿物X衍射定量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Qemscan系统分析和压汞分析,结果发现,含白云泥岩中黏土矿物含量高,发育黏土矿物层间孔,含部分黄铁矿晶间孔及微裂缝,粒内孔数量较少,微米级孔隙(孔径10-200μm)数量居多;泥白云岩中白云石含量高,以矿物颗粒粒缘缝、粒间孔、微裂缝及有机收缩缝为主,偶见有机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纳米级孔隙较多,主要为20-200μm。通过两类岩性中孔喉特征差异初步分析,认为矿物组成、压实作用、有机质成熟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含白云质泥岩 泥质白云岩 孔隙 微裂缝
  • 简介:有机质对土壤中无机有机养分的保蓄、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消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成分复杂,是一个多组分体系,而对其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土壤有机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近年发展的一些分离和纯化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土壤有机质 分离和纯化
  • 简介: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源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类型。在当前强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背景下,定量化地评估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对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联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大陆重要的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温室气体的释放特点,重点综述了中国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研究的近期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成分与释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在中国活火山监测与减灾防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地质源 温室气体 火山-地热区 通量
  • 简介:1.概况:在南海海盆取了26个表层样和2个柱状样。通过沉积成分分析,得知南海深海盆沉积物主要有碎屑矿物(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风化矿物、角闪石、锆石、锐钛矿、石榴石、电气石等);生物碎屑(硅生物、钙质生物、鱼牙、鱼骨、骨针、骨刺

  • 标签: 碎屑矿物 柱状样 生物碎屑 火山玻璃 白云母 锐钛矿
  • 简介:为研究泥页岩的微观非均性,建立非均性的定量评价标准,运用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的4块黑色泥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一系列高精度、大视域的成像图,然后通过背散射成像与能谱分析获得了大视域成像图片所对应的矿物分布情况。选定变异系数(C.V)并结合代表视域边长(REL)来建立非均性定量评价模型,确定C.V=0.1为非均性强弱的标准。运用这一判别指标,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L1和牛蹄塘组的N1的泥页岩进行了矿物和孔隙的微观非均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孔隙非均性是L1>N1,矿物非均性是N1>L1;且四川盆地泥页岩的微观非均性小于泌阳凹陷泥页岩的微观非均性。

  • 标签: 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标准 代表视域长度 变异系数 泥页岩
  • 简介:自1999年起,我国陆续开展南海天然气水合调查及勘探研究工作。2007年5月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实物样品,标志着天然气水合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显示出南海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本文综述了南海天然气水合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赋存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水合分布和发育特征及成藏模式,指出目前研究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勘探实践获得的天然气水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与实际存在水合并非一一对应;大多数研究只针对水合形成的某一方面的条件开展(如气源、流体运移体系等);同时,水合稳定带和水合物资源量估算均较为粗略。因此,明确天然气水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机理、开展水合成藏系统和成藏动力学研究以及更加精确且符合实际的估算水合物资源量将会是今后南海天然气水合研究的重点。

  • 标签: 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地质条件 赋存证据 成藏模式
  • 简介:本文利用粉煤灰和城市污泥配施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沙漠土进行了土壤改良实验,以玉米盆栽试验效果探讨了可行性,实现了国内外首次用固体废弃物配施改良沙漠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添加固体废弃物使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有害元素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标准,C/N值符合土壤栽培要求;2)大大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使沙漠土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保水保肥性明显提高,pH明显降低,节约用水45%~48%;3)将本区沙漠土(松沙土)改造为沙壤土和轻壤土。实验对干旱缺水的沙漠进行农作物种植、恢复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也使固体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

  • 标签: 粉煤灰 城市污泥 改良沙漠土 陕西省榆林市
  • 简介:1.岩浆系列胶东半岛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剧烈。由于地幔和地壳的作用,曾多阶段产生花岗岩浆,生成了片麻状花岗岩系列、黑云母花岗岩系列、碱性花岗岩系列、巨斑二长花岗岩系列、二长岩系列和正长岩系列。

  • 标签: 花岗质岩浆 花岗岩体 黑云母花岗岩 胶东半岛 片麻状 二长岩
  • 简介: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长6致密储集层为例,采用地质统计数学(LevySim)和沉积地层正演模拟对沉积非均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统计学Levy函数能够有效地表征非均性参数,不仅可以表征油藏尺度(岩心、露头和测井曲线尺度),而且也可以有效刻画岩石微观尺度的非均性。而三维正演地层模拟方法Sedsim则能够有效地模拟浅水三角洲砂体的空间展布。沉积地层正演模拟与非传统地质统计学相结合,能够更真实地定量刻画不同尺度的沉积非均性,该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尺度沉积储集层、烃源岩及盖层非均性定量表征的难题,而且为非常规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的定量评价方法。

  • 标签: 沉积非均质性 浅水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 地质统计学 三维定量正演模拟
  • 简介: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目前的主要防治措施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均具有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近期微生物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对于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几种常见的表征手段对矿物表面的反应过程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类矿物之间的反应过程,剖析了微生物在硫化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分解金属硫化的机制与过程,归纳总结了金属硫化矿物的微生物氧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类型,阐明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研究微生物一金属硫化矿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氧化 吸附作用 分解机制 金属硫化物
  • 简介:  近地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与有机碳的含量关系密切.有研究者指出,腐殖质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螯合容量很大,来源于大气的重金属元素总是最终以腐殖结合态回落土壤[1].腐殖质对重金属具有远较粘土矿物更高的吸附容量,即使很低的腐殖含量也可吸附相当大量的重金属[2].……

  • 标签: 土壤腐殖质 重金属元素 胡敏酸 富里酸 胡敏素
  • 简介:生物源碳酸盐是海洋沉积的组成部分,在深海更是如此,钙质软泥约占大洋面积的一半、全球面积的四分之一。深海造碳酸盐生物与浅海不同,主要不是底栖生物而主要是浮游生物,其中以浮游有孔虫、颗石藻、浮游软体动物翼足类、异足类等主群最多。当生物碎

  • 标签: 碳酸盐沉积物 环境意义 钙质软泥 方解石补偿深度 翼足类 浮游有孔虫
  • 简介:为了解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地表凋落稳定氮同位素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地表凋落的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黄壤区样地的地表凋落δ15N值主要为-4.00‰~-1.83‰,平均值-3.13‰;黑色石灰土区样地的地表凋落δ15N值主要为-4.49‰~-2.44‰,平均值-3.39‰;环境水热条件是影响地表凋落δ15N值的主要因素;除了在黑色石灰土区的轻度石漠化与无石漠化间差异显著外,无论是黄壤区样地还是黑色石灰土区样地,其地表凋落δ15N值在各等级石漠化样地间、不同干扰方式环境下、甚至在不同坡位上都无显著性差异体现,两土壤类型间的总体差异也不显著(P≤0.05),这主要与喀斯特区高度的生境异质性有关。更多还原

  • 标签: 喀斯特石漠化 地表凋落物 氮同位素组成 空间分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