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沙四下红层作为BN地区勘探的新层系,勘探程度较低。结合已钻井的实际情况,对本区红层条件藏规律综合研究后发现,其主要受储集层、烃源岩、输导层、盖层等要素的影响,其中储层和生油岩是红层藏的基础条件,油气运移通道是红层藏的关键条件,地层压力、油源断层与储层和烃源岩的配置关系是红层油气藏藏的主控因素。

  • 标签: 沙四下红层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BN地区
  • 简介:本文对准南地区生烃条件、储层分布、圈闭条件、盖层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油气运聚条件、异常高压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对油气藏破坏与保存诸方面的影响。总结了准南西部地区发育多套烃源岩;基底以上沉积盖层一套从冲积扇相、河流相至滨渚湖相粗碎屑的储集层;发育J1s、K1tg、E2-3a和N1t等四磁主要的区域盖层。指出准南西部地区存在多套生储盖组合,可提供多个勘

  • 标签: 烃源岩 圈闭 异常高压 成藏条件 储集层 断层
  • 简介:阿拉伊盆地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是一个在古生界强烈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一新生代压扭性山间盆地。盆地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厚度较大,发育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已有的研究表明,盆地发育多套烃源岩,且生储盖匹配较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分析了其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成藏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勘探部署建议。

  • 标签: 构造演化 构造运动 成藏因素 阿拉伊盆地
  • 简介:凝析气藏是近年来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发现的新类型,主要分布在呼和湖凹陷南二段煤系地层中。通过分析呼南地区南二段凝析气藏的性质的气场条件,明确呼南地区凝析气藏主要属于中等—高含凝析油气藏,天然气为凝析油伴生和煤型气混合气,主要来源于南二段煤系烃源岩。指出高丰度,广泛分布,成熟的煤系源岩是凝析气藏形成的内在因素,温压系统是凝析气藏形成的外在因素,优质储层控制凝析气藏富集高产,巨厚的大一段泥岩为凝析气藏形成提供了较好的封盖条件。在凝析气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缓坡带及陡坡带邻近洼槽的区域是下一步寻找凝析气藏的有利勘探靶区。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呼南地区 煤系地层 凝析气藏 成藏条件 有利勘探区
  • 简介:在缺少钻井、测井资料的条件下,如何对岩性油气藏主要藏因素进行有效预测和定量计算一直是石油勘探界致力研究的课题。应用地质统计学等方法对地震相关参数与岩性油气藏藏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地震层速度和砂体反射振幅等地震参数与烃源岩剩余压力、等效排烃压力之间内在的联系,进而用地震速度谱资料计算砂岩体内的孔隙压力和烃源岩剩余围岩压力、用地震反射振幅和频率估算砂体厚度并预测砂体孔隙度、根据经验关系计算等效排烃压力,可实现用地震参数对砂岩透镜体条件的定量评价。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成藏条件 地震方法 预测 地震参数 地质统计学
  • 简介:本文对准噶尔盆地生物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简称"过渡带气")的成因及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气~过渡带气的成因为:(1)甲烷菌利用未成熟的侏罗系有机质生成生物气;(2)甲烷菌利用二叠系生成的原油降解生成生化甲烷气;(3)侏罗系有机质的力化学降解生成过渡带气.生物气~过渡带气的条件:(1)储层发育,物性较好;(2)盖层较发育,封闭条件好;(3)早期圈闭有利富集生物气~过渡带气;(4)生物气~过渡带气的生成补偿与散失达到动态平衡.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生物气 过渡带气 成藏条件 含油气盆地 热解气
  • 简介: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在晚三叠世表现为大型前陆缓斜坡,由于受多物源控制,发育多种类型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储层广泛发育的基础。须家河组储层总体低孔低渗,具有多层叠置连片分布特征。由于须家河组"三明治"式生-储组合,使源-储大面积接触,决定了天然气近源持续充注,因而含气具有普遍性,局部富集。研究认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主要为低孔渗岩性气藏,具有无明显圈闭界限、低丰度、气-水关系复杂等共性,同时在藏时期、构造影响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分析指出前陆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差异、盆地烃源岩分布及储层品质是形成岩性气藏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低孔渗砂岩气藏 成藏条件 气藏特征 上三叠统 川中地区 四川盆地
  • 简介:1井深:气举反循环钻井可以满足2000~2500米以内井段施工。2井型:直井,或定向井稳斜段钻进。3井眼尺寸:适合241.3~152.4毫米井眼钻进。其中152.4毫米井眼,上部在井口要有244.5毫米套管不少于400米,以便下入复合钻具。

  • 标签: 反循环钻井 试验井 复合钻具 定向井 井眼 钻进
  • 简介:通过对贵阳花溪垄头剖面的野外地质和室内薄片观察,对发育在中三叠统垄头组中部的云贵大堤滩沉积岩作用进行研究,认为垄头组主要经历了:渗流环境的准同生岩溶、胶结、充填和白云岩化;潜流环境的胶结、充填与白云岩化;埋藏环境的溶蚀及白云岩化;表生环境的区域地下水去白云岩化及近地表岩溶等岩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垄头组成岩序列。图4表2参8

  • 标签: 中三叠统 垄头组 成岩作用 云贵大堤滩
  • 简介:通过对成像点处的源点波场与接收波场匹配分析可实现基于单散射近似的地震成像。互相关是一种波场匹配分析的常用方法。经Kirchhoff积分法偏移或波动方程偏移后,地表地震数据成为关于空间和时间变量的深度域波场。简单的成像条件即利用零时间延迟的源点波场与接收波场互相关提取成像值。互相关成像条件可以在时间域和空间域实现应用。基于延迟波场的互相关成像可用于成像准确性分析以及实现角度域成像。介绍了一种时移(时延)波场的互相关成像条件。由该成像条件得到的成像结果是关于源点波场与接收波场之间时移量的函数,可用于积分法偏移、波动方程偏移或逆时偏移的时移道集和反射角度道集成像。利用模型数据数值试验展示该方法的主要特点。

  • 标签: 源点波场 波动方程 偏移 成像条件
  • 简介:历经多年的努力,胜利油田已逐步建成包括生产动态、地震、非地震、录井、测井、试油、分析化验、综合研究、储量数据等高度共享并兼顾油田生产、科研、管理、决策等要求的勘探数据。围绕勘探数据的建设,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勘探各层面的应用软件:勘探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岩性数据和测井曲线图及应用软件、勘探信息在Intranet上的应用、勘探效果分析系统、地震资料应用软件系统、勘探EIS综合查询及应用系统等。其目的是实现勘探信息的科学管理。把科研和管理人员从繁重的资料收集和手工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勘探工作的效率。勘探数据及其应用软件系统已在油田的生产和科研中初步发挥了作用,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全面介绍了胜利油田勘探数据建设、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 标签: 胜利油田 勘探数据库建设 应用软件 应用现状 发展方向 网络环境
  • 简介:地图符号是地图的图解语言是地表要素在地形图上的表达形式,是用以沟通客观世界、制图者和用图者,传播地图信息,也是地图赖以存在的基础和信息得以传输的媒介。本文阐述了如何在MicroStation环境下,制作地质符号的方法、符号自动生成技术及在符号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

  • 标签: MICROSTATION 单元 地图符号
  • 简介:在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结构中,在燃料动力组合的部分上俄罗斯应分摊到20%。该扇形部分的经济状态是用于提供30%的整理预算收入和超过半数的联邦预算收入;提供45%的外汇进款和大约工业生产全部总额的25%。在俄罗斯烃类原料的开采需要提供的开发储量将保障到2020年,然而现有的石油储量到2040年就已耗尽。在2002年5月

  • 标签: 联邦预算 预算收入 外汇 国内生产总值 鞑靼 工业生产
  • 简介:藏动力学系统是当前石油地质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文献资料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藏动力学系统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论述了藏动力学系统的定义、划分原则、类型及命名等基本内容,并总结出了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指出了藏动力学系统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这可以为广大石油工作者提供参考,对我国的油气勘探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动力学 动力系统 含油气层系 类型 成藏动力学系统
  • 简介:鸡西盆地南部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也是大庆探区的外围含油盆地之一,其构造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程度低,近两年的勘探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立足于构造和断裂研究为主,对主力目的层——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两套地层的发育情况和构造演化重点阐述,总结了该区构造特征和沉积相带的展布特征,并在对岩性和构造油藏分布与富集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藏主控因素为:①良好的储盖组合是形成油藏的必要条件;②多种构造样式,为岩性一构造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③构造运动控制了油藏的形成,构造运动对于油藏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提出了有利含油区,为大庆外围探区后继的钻井勘探提供有利建议。

  • 标签: 鸡西盆地 城子河组 成藏规律 构造样式
  • 简介:本文针对目前仍为研究热点的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问题。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认为莺歌海盆地的底辟属于流体底辟构造,并从空间概念上分横向和纵向阐述了底辟构造的发育特征。针对莺歌海盆地的特殊地质现象,探讨了底辟的成因机制,以及底辟构造的藏贡献。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底辟构造 流体 成因 成藏 天然气
  • 简介:TGS公司宣布,从Polarcus海洋地球物理公司购买的Capreolus3D地震勘测项目已全部完成。此项目涵盖了澳大利亚西北海域Beagle和Bedout两大二级盆地内已证实但未勘探的油气区带,3D地震总覆盖面积达到22130km2。项目包括PhoenixSouth和Roc两大油气发现的3D地震,还有目前正在钻的Dorado-1勘探井和PhoenixSouth-3评价井。8月8日,Dorado-1井在Caley组发现轻质原油,在Baxter组钻到凝析油,在更深的Crespin组和Milne组都钻遇轻质原油。TGS公司宣称,将对2013年在澳大利亚Polly3D地震勘测项目与邻区的公开数据进行重新处理。Polly3D地震覆盖面积7970km2,紧邻Capreolus3D地震覆盖区域。

  • 标签: 澳大利亚 TGS PHOENIX 数据库 3D地震 美国
  • 简介:塔北沙雅隆起××构造的油气主要产于下古生界的奥陶系。根据前期相关资料,该区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十分广泛,有机质丰度高。储层以缝洞型为主,发育良好,其中礁滩孔隙型储层是塔河油田外围首次发现的新型储层,其孔隙度平均达4.87%,渗透率平均值达0.9×10-3μm2,是奥陶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好储集层。它对塔河油田向南拓展将产生积极影响,构造特征为阿克勒凸起向西南方向延伸的斜坡上形成的一个残丘。该构造的断裂活动主要发生于印支——燕山期,它具有断距小、水平延伸短的特点,圈闭类型有不整合潜山型等。新型礁滩孔隙型圈闭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 标签: 塔北沙雅隆起 油气成藏条件 奥陶系 生油岩 生物礁
  • 简介:通过对公婆泉盆地地质、水动力、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分析和地球化学模式计算,确定了盆地下白垩统层间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型或Cl·SO4-Na型,水中铀存在形式以UO2(CO3)3^4-占优势;盆地内存在有利于铀还原沉淀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可能性,并具备满足铀沉淀条件的矿化远景有利地段。

  • 标签: 化学条件 公婆泉盆地 铀成矿 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水化学类型 铀还原沉淀
  • 简介:公婆泉盆地由多个凹陷和凸起组成。作为主要找矿目的层的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可分为2个层序,其中Ⅱ层序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红色泥质建造,不利于层间氧化带发育,I层序为温湿条件下形成的灰色含煤碎屑岩建造,是工作区的主要找矿层段。目的层形成之后至今,区内构造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使各凹陷基本继承了目的层形成时期的地下水补一径一排体系。通过铀成矿条件对比及综合分析,认为公婆泉盆地南缘不具备形成规模较大的层问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的良好条件,且不同地段成矿条件各异。

  • 标签: 公婆泉盆地南缘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