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民居建筑是数量最多的古建,最贴近先民的日常生活."山气茂盛,直走近水,近水聚气,凝结为穴",这是古人择基选址的理论,讲究"觅龙、观砂、察水、点穴",想在自然环境寻求理想的营建场地,一般把座北朝南、背山面水的地基,视为理想的居住环境,并诞生了种种隆重的营造礼仪习俗.在那些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下,江西各地区的民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且相互渗透,形成原因隐含着社会因素和脉络规律.

  • 标签: 区系划分 民居群体 江西民居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博物馆越来越融入到城市社区生活,在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博物馆影响和作用却显得十分薄弱,九亿农民绝大部分对博物馆了解甚微,甚至可以用"陌生"二字来形容.

  • 标签: 博物馆事业 中国 农民 管理机制
  • 简介: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承担着对从幼儿园、儿童到老年人,从一般群众到残疾人等所有观众的职责。博物馆具有对社会公众的教育职能,具有生动形象的教育服务形式,同时博物馆也是最具亲和力的服务场所。残疾人是享有特殊服务的群体,博物馆做好残疾人的服务工作,体现了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爱护,也标志着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

  • 标签: 博物馆 残疾人服务 职业道德 敬业精神 讲解员 收费项目
  • 简介:<正>四川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块刊着金边红字,文曰“大日本国驻川总领事暑”的黑漆吊牌(图一)。这便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西南内地,非法在蓉设置领事馆,而又惨遭挫败的物证。它使历史回溯到1936年8月24日,这天,爆发了四川人民反日设领的“成都事件”。一天府之国的四川,早为各帝国主义所垂涎,英、法、日、美、德等国,自十九世纪末,通过不平等条约,先后在重庆建立了领事馆,继而又把注意力转向成都。

  • 标签: 成都事件 壮歌 总领事 日本帝国主义 私货 领事馆
  • 简介:宣传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而在文化教葡越菊嗡受到重视的今天,博物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对孩子们教育的第二课堂。自2005年10月江阴市博物馆新馆率先在全国对观众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的观众,至2006年10月共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其中小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下表是期间接待的团体观众统计数据:

  • 标签: 博物馆 讲解方式 群体 儿童 宣传教育 第二课堂
  • 简介:按照研究的目的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参观群体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不管何种划分方法,其中有一类参观群体即弱势参观群体常常为人们所忽略。所谓“弱势参观群体”是指儿童、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或存在参观障碍的群体。这些弱势群体在参观群体中往往笼统地列入一般参观群体中而没有得到应有的特殊关照,这也就使得他们没有象正常人一样进行参观学习。多数博物馆在弱势群体中没有很好地实现其基本的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任务。具体来说,博物馆在弱势群体的服务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标签: 博物馆 弱势参观群体 服务设施 陈列设计问题 经营模式
  • 简介:本文通过对碉生器及相关铜器铭文的研究,认为碉生器所记述的中心事件是召氏大家族中有宗人私下交易人口和土地,造成人口和土地流失严重。大宗请求小宗碉生协助一起处理该事件,通过法律的方式没收宗人的非法所得,并收回其土地,碉生也收益了五分之二的回收土地。

  • 标签: 西周 金文 碉生 人口和土地 交换 没收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博物馆越来越融人到城市社区生活中,在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博物馆影响和作用却显得十分薄弱,九亿农民绝大部分对博物馆了解甚微,甚至可以用“陌生”二字来形容。

  • 标签: 博物馆 群众工作 农民 服务意识 信息化
  • 简介:提要:纪念馆是为“记忆”而生的一种博物馆,它参与群体历史记忆的建构,从而维护群体稳定性、塑造主流价值观和促进社会教育。纪念文化和博物馆文化作为纪念馆的两个来源,在各个方面影响着纪念馆中群体历史记忆的建构过程。如何在纪念馆中≯了妙平衡、互补融合纪念文化和博物馆文化,是纪念馆群体历史记忆建构中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课题。关键词:纪念馆;群体历史记忆;纪念文化;博物馆

  • 标签: 历史记忆 纪念馆 群体 博物馆文化 矛盾 主流价值观
  • 简介:古建筑木结构的残损点指标是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和加固修缮设计的重要指标,目前主要依据1992年制定的《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中的规定,为了对该规范中的构架整体性残损点指标进行验证和补充,本研究通过对南方地区传统的穿斗木构体系和抬梁木构体系的典型榫卯节点和构架的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木构体系结构的整体性关键残损点指标,并与GB50165—92规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规范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的局部倾斜残损点比试验结果小,规范值偏于安全。规范中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略小于试验结果,规范值偏于安全;而规范中规定的穿斗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对于燕尾榫穿斗木构而言是安全的,但对于透榫穿斗木构而言,则是不安全的。

  • 标签: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 抬梁体系 穿斗体系 残损点
  • 简介:伯希和于1909年访问北京期间,向京师一批学者展示其随身携带的部分敦煌文献,北京学界随后公宴伯希和,达成今后影印、刊布法藏敦煌文献的口头协议。日本人田中庆太郎在1909年11月发表的《敦煌石室中的典籍》一文中,记录这次公宴时间为1909年9月4日。数十年来中外论著多采用此日期,但该日期明显有悖于其他相关史实。恽毓鼎在1909年10月4日日记中记录了公宴之事,为确定公宴日期提供了另一个选择,但仍属于孤证。2012年12月刊布的宣统元年八月廿二日(1909年10月5日)恽毓鼎致沈曾植信,再次将公宴时间锁定在1909年10月4日,并提供了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最终解决了公宴时间问题。本文对这封恽毓鼎致沈曾植信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讨论了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的前因后果,论证了公宴伯希和日期为1909年10月4日的正确性,揭示了这封恽毓鼎致沈曾植信在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研究中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 标签: 伯希和 敦煌 恽毓鼎 沈曾植 信札 公宴
  • 简介:丁村54∶100地点蚌类化石的环境灾变事件及时代意义朱晓东(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内容提要本文从更新世中晚期临汾盆地新构造运动对古生态环境的影响出发,对丁村54∶100地点蚌类化石的环境灾变事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作者认为,这一事件是由于晚更新世早期临汾盆地...

  • 标签: 环境灾变事件 新构造运动 晚更新世早期 丁村 临汾盆地 蚌类
  • 简介:2002年10月8日,在西北师范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西北师大博物馆今天正式开馆。这是甘肃省首家高校博物馆,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高校博物馆之一。

  • 标签: 甘肃 高校 博物馆 西北师范大学
  • 简介:国外一流大学的博物馆发展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着重从博物馆本体与业务拓展、博物馆人员组成和素养、博物馆管理与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国内外高校博物馆的对比研究,以期为国内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与建设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高校博物馆 功能拓展 信息素养 管理经营模式 对比研究
  • 简介:“兴教寺事件”作为我国遗产保护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由于关涉“丝绸之路”项目申遗和宗教遗产的敏感性,引发了有关遗产保护与管理学理和实践的诸多讨论。本文以遗产保护理念的“全球化”与“地方化”为切入点,分析该事件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主要矛盾,并就遗产领域利益博弈的机制和必要性,世界遗产体系建立伊始的博弈渊源进行讨论。

  • 标签: 遗产保护理念 兴教寺事件 全球化 地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