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正>考古发现在一些战国至汉代的墓葬中常和随葬品伴出有一种用竹木片作为记录材料的、写了墓中随葬品名称、数量等内容的清单。它用两种形式记录,或是编联的竹木简,或是单一的木。它们的名称,经过学者们的研究已认定就是“遣策”和“赗”。然而,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所论,不当之处,敬请大家给予指正。遣策是什么样子?可以说在解放初仰天湖楚简发现以前,一直是不甚了了的,比如清朝有名的学者徐乾学的《读礼通考卷九十七·丧具》里所附的“遣策图”,就是凭想象杜撰出来的。

  • 标签: 遣策 随葬品 考古发现 解放初 楚简 墓葬
  • 简介:<正>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文物陈列室现藏有汉印多方,今择三精品介绍如下:一、广明左尉印为铜质,方形拱钮。边长2.3×2.3厘米,厚0.8厘米。钮高1厘米,重43.5克。印面阴刻篆文“广明左尉”四字(图一),印在汉长安古城出土。据《汉书·霍光传》卷六十八(中华书局版第一九三页):“明旦,光闻之,止书室不入……,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文广明,都郎属耳。”(师古注曰:之,往也。广明,亭名也。属耳,近耳也。)

  • 标签: 广明 中华书局 历史系 古文物 汉长安 汉印
  • 简介:<正>安县城北三公里,有一参天古柏,屹立于山清水秀的大安山麓。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七柏。该树一本七株,树高45.5米,主干胸围10.3米。主干离地約1.5米处,又分出支干七枝,每支干需二、三人方能合围,故名七柏。枝叶葱笼。在它的周围,又有稍小的古柏七株,胸围分别为2至3.6米,俨然象七个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主体古柏。因而,这七株较小的古柏称为七贤柏。据《安县志》记载:隋开皇年间,蜀王杨秀避暑于此,并建有玉亭。明代,在亭址建佛寺若庵。清代,又建有木制

  • 标签: 古柏 古树 胸围 主干 支干 树高
  • 简介:近来笔者曾见三品足布,据云是1995年河南省济源县出土大量货币的劫余。三品铭文似乎均未见已往箸录,弥足珍贵。本文重点讨论其中“中昌”,顺便介绍“中子”。至于“珏”字足小布,详见另文①。

  • 标签: 中昌方足布 铭文 古钱币 形制
  • 简介:<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壮猷教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七年了。十七年来,中南地区暨湖北省文物考古界的同志时刻都在怀念着这位受人尊敬的学者。他对中南地区,尤其是对湖北省文物考古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先生一九○二年六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贫寒的店员之家,自幼半工半读、勤奋好学,一九二六年以优异成绩结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后又赴日本东京大学和

  • 标签: 日本东京大学 半工半读 湖南省 清华大学 湘潭县 优异成绩
  • 简介:中国最大的孔圆钱洪天福,计光华现存云南会泽铅锌矿的特大型“嘉靖通宝”,直径580毫米,厚35毫米,重41.5千克,相当于清代库平1112.57两。比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的一直径为335毫米,厚8毫米的半枚残片“太平天国”特大花钱大得多,可以说特大型“...

  • 标签: 铅锌矿 孔圆 云南会泽 特大型 金属成份 代币制
  • 简介:<正>河南省博物馆馆藏印章中,有几汉代时期的县级官印,是当时一些“县令”和“县尉”的遗物,现分别介绍如下:一、“归德尉印”。印为正方形,边长2.3厘米,通高1.8厘米,瓦形钮,铜铸。印面为阴文纂刻“归德尉印”四字(图左上)。

  • 标签: 汉代 官印 省博物馆 介绍 正方形 馆藏
  • 简介:普列汉诺夫指出:“从历史上说,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事物,往往是先于以审美观点来看待事物的”(《没有地址的信》)。通行中国二千多年的孔圆钱,它的造形往往被解释为“天圆地方”,这显然是从理念出发的,因而也未必准确。圆形作为一种造形,早已被古人所发现,所利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以圆形为造形手段,是最易产生和谐效果的,也是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最易于

  • 标签: 方孔 造形 天圆地方 币文 旋读 普列汉诺夫
  • 简介:为了配合基建工程,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于2003年对通达工地发现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其中一座西汉女性墓葬中出土了一汉代石砚。

  • 标签: 基建工程 保护管理 定州市 墓葬 汉代 出土
  • 简介:1981年,在山西曲沃曲村的西周墓中出土了一件商代鼎,其铭文与研究商末年代有重要关系,业已受到学者的注意。1984年,张颔先生为纪念于省吾先生,撰写了《宀帚孳鼎铭文考释》一文,对该鼎作了详细的论述①。这篇论文在《文物季刊》发表时,附有铭文摹本;在...

  • 标签: 武乙 李学勤 合文 祖甲 故宫博物院 陈梦家
  • 简介:介绍一清代刻铭端砚刘友恒,王巧莲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一件清代刻铭端砚(照一)。砚作长方形,紫端石质,质坚细而润泽,叩之作瓦声,长19.3、宽12.4、厚3厘米。四周刻出边沿,沿外侧稍抹角。首部雕一月形砚池,砚面与池相接处呈圆弧形并作一斜坡,两侧各...

  • 标签: 石质 氏族谱 太子太保 允升 狼牙口 吏部尚书
  •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洛阳历代出土墓志约6000余。每墓志就是一篇古代人物传记,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石史“。加强古代墓志研究对史实钩沉,历史人物研究,接续古今族系,开展与海外宗亲组织的联谊都是大有益处的。

  • 标签: 洛阳市 墓志 志主 唐朝 王怀文父子墓志 志文
  • 简介:<正>在我国古代货币中,孔圆钱(亦称孔制钱)使用的时间最长。一般说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元前221~215年)到清朝末年(1911年),历时两千一百多年。实际上,它的铸行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在秦行“半两”钱之前,我国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孔圆钱,如“一刀”,“明刀”,“明四”钱等,而到民国初年,我国的某些地区还在铸行孔圆钱。如:成都曾铸折二型“民国通宝”背“十文”钱;云南曾铸“民国通宝”背“东川”平钱;福州曾铸“福建

  • 标签: 秦始皇 公元前 云南 文字 母钱 北宋
  • 简介:<正>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先后出土了几铜印,较有史料价值的有三,《考古》一九八○年二期已作了报道。这三印章,其中“汉夷邑君”印,王人聪先生作了论述本文拟就“中左偏将军”及“晋蛮夷率善邑长”印,谈一点我们粗浅的看法,刍尧之见,愿就政于同好识者。“中左偏将军”印,铜质,方形,边长2.5厘米,瓦钮,白文篆书。此印未及著录,尚属初见。“偏将军”一称为武职,西汉无此官号。《汉书·王莽传下》:地皇元年,王莽托古“于是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

  • 标签: 将军 史料价值 少数民族 后汉书 王莽 宜城
  • 简介:<正>遂平县文化馆最近征集到石砚一件。是和兴公社赵庄大队季桥村社员张法亭从村西泥塘中挖出来的,砚身长28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该砚除边角有几处碰伤和右侧刻字磨损以外,保存基本完好。此砚是用黑色夹有四层鸭蛋青色的石料琢成。上面雕刻有清代名家书、画,现介绍如下:一、砚身正面:

  • 标签: 文化馆 乾隆 浮雕 印文 篆书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