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效果好坏、生动与否、对观众有无吸引力。主要是形式设计能否利用合适的形式和艺术手法去抓住和打动观众的心。如何去抓住和打动观众的心,产生一定的魅力,做为形式设计工作者就需要对观众心理进行一些研究和了解。

  • 标签: 观众心理 形式设计 展览效果 设计工作者 视觉习惯 心理活动
  • 简介:陈列语言是博物馆中,包括博物馆工作人员、观众在内的“人”和所有“物”之间沟通交流的中间媒介。它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性媒介要素的组合中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这些要素以非言语性的材料为主,透过整合、比较、互补、拆解等组合形式,从不同的形态、时空范围和感官功能提供观众理解展品的情境。本文通过对陈列语言要素构成和组合形式的探究来解析陈列语言的内部结构,以及其与陈列策略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陈列语言 要素 组合 策略
  • 简介:前不久,参观了南京博物院的艺术馆陈列,收获不少.尽管时间很短,但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从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还是灯光设计以及材料的使用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最大限度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博物馆的心理感受.最近,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有个讲话,在评价南博艺术馆的陈列时提到: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要注意提高文化含量,增强市场开拓意识,注重效益.这次获奖的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达到了建筑与陈列、艺术与科技、内容与形式、设计与制作,服务与管理的和谐统一,包含着浓郁的东方神韵,表现出很高的文化品味和学术含量.这其中就博物馆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即"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展览工作 陈列设计 以人为本 观众需求
  • 简介:西汉时期的峨眉山,还是“夷獠蛰居之地,山中荆榛遍布,野兽放逐其间,未可得而游也”(见清顺治年间翰林院修撰蒋超所著《峨眉山志》)。其地远离繁华都市和川I滇大道,故佛教的传人要比省内交通要道上的成都、乐山、彭山、蒲江、南充、绵阳、芦山、大邑、新津等地晚一些,但至迟也应在东汉之际。

  • 标签: 峨眉山 佛教 历史起源 中国 传承途径
  • 简介:八○年二月我馆举办了《安徽文房四宝展览》,同年十月赴北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展品丰富多采,为观众系统地了解文房四宝的起源、演变和解放后的生产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直观资料。对于形式设计,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是探索民族形式与地方

  • 标签: 形式设计 中国历史博物馆 复原陈列 花窗 江南园林 设计过程
  • 简介:南响堂石窟损坏形式和保护设想次立新南响堂石窟位于邯郸市西南45公里,峰峰矿区纸坊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隔河与彭城镇相望。石窟始凿于北齐,隋唐两代又于洞窟内外雕凿小龛,宋金时期也开凿不少窟像。现存北齐时期的主要洞窟7个,分上下两层(图1、照1)。明清时...

  • 标签: 损坏形式 云冈石窟 石窟保护 石雕 降尘量 采石爆破
  • 简介:<正>在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民间文学艺术宝库里,蕴藏着极为丰富多彩的传说故事。隐了牛郎织女、盂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者外,还有无数其它为群众热爱、传诵的故事,流传在祖国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传说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逐渐隐晦不显,甚至散失遗忘。今天在深入展开民间文学遗产研究的时候,除对传统研究课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外,还应该勘探、发掘一些新课题,开拓一些新领域。流传近两千多年、地域遍及中原和西域、吐蕃的孔子与项託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

  • 标签: 孔子 子曰 战国策 敦煌 吐蕃 论衡
  • 简介:一、崇安寺的由来(一)地理位置崇安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城中心卧龙岗上,大有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雄伟气魄。“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民间说法流传已久。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建筑形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山西 国务院
  • 简介:中国境内石构墓葬形式的演变略论谭长生Stone──constructedtombshadexistedanddevelopedformorethan5000yearsinChina。Theydistributedmainlyinsveralareas...

  • 标签: 墓葬形制 中原地区 石棺墓 石构 西南地区 石室墓
  • 简介: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有形的物质载体的保护已得到相当重视,而其历史积累的工艺流程、操作技巧、技术经验等无形财产的保护,亟待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博物馆一直是担负科学保护文化遗产重任的最有力、最重要的机构,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有形的和无形的遗产中,应如何利用自己的设施、人才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发挥作用,履行应尽的职责?

  • 标签: 博物馆 传承 文化遗产 科学保护 无形 传统
  • 简介:《齐文化大展》是山东淄博市博物馆组织完成的一项较大型陈列。于1994年9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开展后吸引了众多观众,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一致好评。此次陈列也是本馆万余平方米的新馆落成后的第一个地方性固定陈列。

  • 标签: 齐文化 陈列设计 陈列设备 形式设计 山东淄博 观众
  • 简介:麦积山初期洞窟,指开窟之初至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之间的一些洞窟,即公元5世纪中期至6世纪初期所开凿的洞窟。这些洞窟有第74、78、128、100、80、93、115、76、114、156等30个左右。这些洞窟可以分为三期:74、78、70、71等窟为第一期,属北魏文成帝复法之后到太和初年之前,

  • 标签: 麦积山 洞窟 菩萨 北魏
  • 简介:平遥文庙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既是儒家经典的聚合场,又是儒家文化的传播源,通过举办祭孔仪式、开笔礼、成人礼,开设国学讲堂,运用立体展陈方式,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标签: 平遥文庙 活化传承 庙学合一 庙馆合一
  • 简介:公元6世纪中期,中原北方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一种以双菩提树为背屏、北齐新样式佛像为主尊、常以镂孔透雕形式表现的白石佛教造像,其造型精美,特征鲜明,与早年流行的尖楣状背屏造像形式迥异。本文以邺城地区历年出土佛像为中心,结合周边区域同类背屏式造像,探讨北齐“龙树背龛式”造像的构图特征及技术传承

  • 标签: 北齐 “龙树背龛式”造像 图像特征 技术传承
  • 简介:20世纪末期,我国博物馆简朴、直观、形象的传统设计形式受到冲击,装潢包装、商场饭店、园林建筑、舞台歌厅、旅游景点等设计手法闯了进来。于是乎人造景观和场景等多了起来,各种怪现象迭出。文物、标本等主要展示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附属物,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弊端层出不穷。

  • 标签: 中国 博物馆 陈列设计 陈列艺术 陈列内容 陈列形式
  • 简介:柬埔寨吴哥石窟的文物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蕴含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足著名的世界史化遗产,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从结构工程的角度,介绍了吴哥石窟建筑结构形式.并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简述了吴哥石窟建筑破坏的类型,即结构破坏与材料破坏两种类型,在保护修复中,应针对不同的破坏肜式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 标签: 吴哥石窟 建筑结构 破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