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In2011,HuAngangandHuLianheproposedtheirsecond-generationethnicpolicyasalternativeoptionofcurrentChineseethnicpolicywhichhasbeensupposedtocauseunrestamongethnicminorityareasinChina.Intheirpaper,

  • 标签: 中国民族 中的中国 形似神异
  • 简介:2000年出版的《广东省船舶工业志》,记述广东省船舶工业和船舶产品及主要船舶企事业单位发展历史和基本面貌,时间跨度从古代至1990年,其中“概述”和“大事记”及主要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名录则延至1995年,全面而系统概括广东船舶工业发展历程和当代情况,富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但有不足之处,今就史实提出一些商榷意见。

  • 标签: 《广东省船舶工业志》 历史史实 南越王 历史真实
  • 简介:扬帆总有风浪起,众志同心创辉煌。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设计院)走过了68载光辉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长,发展壮大,迄今已成为国内大型专业船舶设计研究科技型企业,现隶属于中国招商局集团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设计院开发研究和设计了各种海洋型、内河型船舶近千型,已投入运行的达5000多艘。

  • 标签: 长江航运集团 船舶设计 设计院 公司 有限 武汉
  • 简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广州公司属下的广州造船厂、黄埔船厂,文冲船厂;广东省航运厅属下的新中国船厂;广东省水产厅属下的广州渔轮厂,大致代表当今广州船舶工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 标签: 船舶工业总公司 造船厂 广州 史实 船舶工业企业 新中国
  • 简介:自1949年以来,中国参照苏联模式建成一个“多民族国家”,在50年代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调查,最后正式“识别”出56个“民族”,这样一个民族格局构成了现今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框架和所有制度、政策设计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建国后60年中国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实践,反思在民族工作中出现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思考并开展对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的口述史调查,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讨论这一格局对今天中国民族问题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讨论了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民族问题研究者面对的几大难题,简略分析了“民族识别”工作的基本情况。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在思想和观念上得到解放,学术理论上也开阔了视野,对于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的再认识,理应成为今后中国族群问题一个重要研究的专题。

  • 标签: 中国民族问题 民族识别 口述史研究
  • 简介: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最终确定我国的民族结构框架是56个民族。公民民族身份的确认、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各项民族优惠政策的设计与实施都以这一结构框架为基础,因此,民族识别工作是新中国一切民族工作的基石。这篇序言回顾了苏联的民族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民族理论的影响,提出了关于民族识别工作的口述史调查是我们今天从基础理论和政策设计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民族关系的重要切入点的观点。近年来西方学者已经在我国国内开始了相关的口述史调查,并发表了研究成果。及时加强国内学者的相关口述史研究并开展国际对话,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系统深入的口述史调查,也许我们能够对当年识别出来的中国民族框架获得更为客观科学的认识。

  • 标签: 民族识别 口述史 民族政策
  • 简介:2010年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5月19日至21日在江苏南京博览中心举行。参展企业达416家,其中有来自境外18个国家和地区的51家外企。主办方特辟3000多平米举办专栏“郑和下西洋古船明鉴”。我会会员、常熟湖海古船研究工作室主任韦文禧先生制作的5艘郑和下西洋古船模型展出在显著位置。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工业博览会 国际船舶 中国 会员 船模
  • 简介:关于中国土族的认别与族源问题,我原以为早已解决。但是,最近拜读祁进玉先生的巨著《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副题:《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一书后(为行文方便简称《重构》),才知中国土族的认别与族源问题,在祁教授的文化视野中,尚处在重新识别和重新构建的门槛上。在《重构》一书中,祁教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认定工作,从根本上提出了质疑并加否定。在《绪论》中写道:中国也从部族国家进入公民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体在现代国家政治整合的进程中纷纷由部族共同体进入民族共同体的行列,那么理应是自然过渡的共同体被人类社会历史的命运彻底打乱了自然演变的步伐,从而演变为政治过渡,这种过渡究竟省略了中间的什么环节?

  • 标签: 民族识别 土族族源 《重构》 历史记忆 新中国成立 民族共同体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 标签: 保护生态环境 危机治理 三江源区 绩效评估 风险识别 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