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印度地缘战略重要性凸显。为了取得印度的参战配合,1942年英国派出克里普斯使团去印度解决英印关系危机,美国则派出了以约翰为首的技术使团赴印协助双方解决问题。从约翰被任命到该使团为调停印度事务大费周折的过程,透视出美国在这一时期对印度外交政策的矛盾性:既支持印度的独立,充当反殖民主义的斗士;又试图加强对印度的政治经济渗透,同时还不得不顾及英美两国的特殊关系。而一旦需要作出选择,英美关系又往往会被放在外交政策考量的首位,这恰恰反映了美国传统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外交之间的深层矛盾。

  • 标签: 约翰逊使团 美国 印度 克里普斯
  • 简介:约翰执政时期,一方面有限地保持了对华政策的松动状态,与中国进行有限接触,实行"遏制但不孤立"的政策.另一方面仍在国际上维护"中华民国"的"法权地位",继续"协防"台湾,同时阻止台湾反攻大陆,美台关系进入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历史阶段.

  • 标签: 约翰逊政府 美国对台政策 火炬计划
  • 简介: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仓促继任。不久,肯尼迪时代遗臣希尔斯曼发表了重要的对华政策演说,华盛顿对台政策的新航标若隐若现。然而,就在台湾国民党当局内部还没来得及去仔细体会希尔斯曼演说的含义的时候,却不得不先应对来自日本的“冲击波”。

  • 标签: 约翰逊 蒋介石 对华政策 对台政策 肯尼迪
  • 简介:<正>十九世纪英国的史学有很大发展,著名的资产阶级史学家接二连三地出现。其中牛津大学历史学派(简称牛津学派)的史家们影响尤巨。牛津学派中格林的著作曾在英国史学界风靡一时,值得我们加以论述。(一)牛津大学和牛津学派

  • 标签: 资产阶级 牛津大学 英国革命 历史学派 史学家 英国人
  • 简介:民国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颗灿烂的棋星,他就是谢侠。他创造性地通过“字形排局”等形式,宣传抗击列强的爱国之心,为棋文化的内涵作了有益的开拓;又通过表演棋艺作为劝募的形式,为当时的爱国抗日运动筹集资金,并在海外华侨中扩大了影响。一 启蒙与起步谢侠,名宣(小名卿源),侠是他的字。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10月1日出生于平阳一个务农兼小商贩之家。谢幼年时家境贫困,曾为人当过牧童。后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19岁时,考入温州师范学校读书,后因其父经营烟丝业破产并忧郁而死,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谢不得不中途退学,曾在白沙湖小学、北港河小学、龙河小学教过书。谢的父亲公出,很爱弈棋。受其父的影响,谢自幼

  • 标签: 国际象棋 象棋比赛 总司令部 青年会 邵力子 新加坡
  • 简介:55年前一个深秋的上午,我第一次见到久仰的马约翰教授。马老应邀到辅仁中学为同学们做体育报告。大家列队站在四面回廊的院落里,马老师却在廊下只穿一件衬衫,扎着领结,短灯笼裤,长筒袜,黑皮鞋,这是他与众不同的一贯装束。酷暑,他不怕热,只是挽起袖子。严冬,他只在白衬衫外加一件毛背心或西服,

  • 标签: 马约翰 体育报 奥运 衬衫
  • 简介:洛克不赞成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关于财产起源于社会契约的看法,认为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必然会通过劳动来'占用'一些东西。'占用'是财产权的依据与基础。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融入劳动对象时,它们便脱离了自然状态成为了劳动者的财产。这样,洛克便充分证明了财产的起源与王权无关。国王无权支配臣民的财产,臣民有保护自己财产的权利。他的这些看法对近代欧洲社会和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约翰·洛克 格劳秀斯 普芬道夫 契约论 社会契约 英国政治
  • 简介:约翰,乍听起来像个洋名,其实他是地道的福建厦门人,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马约翰,1882年10月10日出生在厦门鼓浪屿漳州路58号一户基督教家庭。3岁丧母,7岁丧父,他和哥哥保罗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靠亲友和基督教会的接济,兄弟俩勉强度日。1900年,他和哥哥保罗被送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办的明强中学读书,两年后考入圣约翰大学本科,先学理科,后又学了一年医学。

  • 标签: 马约翰 教授 体育 中国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 故事
  • 简介:试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蔡先保Resume:Jean-Christophe,chef-d′oeuvredeRomainRolland,attiredequislongtempsunegrandeattentiondupublicchinois...

  • 标签: 音乐环境 罗曼·罗兰 音乐性 贝多芬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作品
  • 简介:1996年12月12日,约翰·拉贝的外孙女莱因哈特在美国纽约向各国记者展示了她外祖父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所撰写的战时日记,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拉贝日记重见天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约翰·拉贝,这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兼南京"执行市长"的"活菩萨",也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

  • 标签: 拉贝 约翰 收容所 西门子 南京大屠杀 难民
  • 简介:中国人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能否跳出"马尔萨斯"的陷阱?●肯尼迪制造的危言耸听,使美国人的自我感觉还会那样好吗?●第一世界科技爆炸与第三世界人口爆炸是否是今日全球最大的错配?

  • 标签: 肯尼迪 创世纪 民族国家 马尔萨斯 下个世纪 第三世界
  • 简介:本文从3个方面归纳英国学者詹姆斯·霍华德一约翰斯通的拜占庭史观。1、4—7世纪拜占庭的社会变迁和军区制的改革归因于草原游牧民族大迁徙引起的“蝶震”;2、10—11世纪间小农经济和军区制的衰落,迫使拜占庭皇帝们从约束权力和控制资源两个方面下手,加大与权贵斗争的力度,但收效甚微;3、拜占庭的外交倾向,即在整个中世纪时期对西方世界事务的关注,是受“统一的罗马帝国”这一意识形态观念支配的;与此同时,在对付来自东方和北方的草原部族时,外交上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保证了拜占庭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生存下来。

  • 标签: 拜占庭 西欧中世纪 “蝶震” 外交政策
  • 简介:在西方近代历史上,政治思想与帝国观念有密切联系。约翰·密尔的帝国与殖民地思想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帝国统治在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内是如何被合理化的:通过将社会发展设想为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将人类社会置于不同的文明等级之中,并坚持自由权利只有在发达高级的文明阶段才能获得,帝国统治被描述为文明的使命,是发达社会引导不发达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必要途径。然而,密尔后期对殖民者暴力的反思和批判则显示其对帝国文明使命的怀疑,这种对帝国权力滥用的批判又为以后的思想家批评帝国奠定了基础。另外,密尔的帝国观也反映了19世纪欧洲人对"他者"及人类群体之差异性的看法。

  • 标签: 约翰·密尔 自由 帝国 殖民
  • 简介:他就是社会开放的标志,他离我们相当远,也从来没有进入过我们的内在世界,但他是一种吸引力,一种开放和活跃的标志。迈克尔·杰克对于当时的我们其实是一个启示,而不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感情。

  • 标签: 杰克逊 迈克尔 社会开放 内在世界 超越 不可能
  • 简介:1993年10月15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非国大主席纳尔·曼德拉和南非总统德克勒克。该委员会在宣布授奖决定时说:“曼德拉和德克勒克为消除南非种族歧视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努力为在南非建立民主政权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曼德拉 纳尔逊 克勒 诺贝尔和平奖 谈判 妥协
  • 简介:本文以《中州启札》内三十余通写给吕的书信为线索,重构吕在金元之际的动向和其横跨华北地区的书信网络,揭示吕作为元初两大儒学集团沟通桥梁的重要角色,并借分析与吕诸通信的内容和时代背景,探讨士人如何透过书信传达请托与勉励的讯息,在金元之际的困境中相互扶持。

  • 标签: 中州启 之际士人 书信中心
  • 简介:现代美国的社会改革思想有一个独特和重要的源流,那就是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训导。在原则上,天主教的社会思想始终努力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模式之间找出第三条道路。天主教社会思想的所谓"第三条道路"通常不是提出一个新的、有别于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式,而是在承认现存社会模式合法性的同时,挑战那些全盘接受既定模式和认同既得利益集团的政策和价值观念,敦促进行有利于全社会公共福利的社会改革。本文就美国天主教徒多萝西·戴和约翰·科特等人的社会活动和思想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展示,这些具有改革家理想的人士是如何将罗马天主教社会思想传统与美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以及他们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态度如何影响到他们对劳工运动等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处理。

  • 标签: 罗马天主教会 科特 基督教信仰 工会组织 劳工运动 社会改革
  • 简介:校友会是西方教育体制下的产物。由于出自一所学校,在相同的教育背景下成长,很容易在职业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强烈的认同,从而开始紧密的联系。1900年创建的圣约翰同学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校友会组织,加之20世纪初年科举制废除,从此,同学、校友代替了科举时代的"同年",成为人际关系网络建构的重要依托,这一转变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

  • 标签: 圣约翰大学 校友会 人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