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正>很多学者认为,最早的蒙古文献《蒙古秘史》成书于1240年,但原文编纂的确切时间至今尚未得到确定。学者们认为它完成于1228—1264年前后,可以肯定地讲,《蒙古秘史》的编纂年代不超过13世纪后半叶。至于编纂者,学者们的研究也没得出明确的结论。总之这一工作的艰难性是由于这方面的历史文献资料太匮乏所造成的。毫无疑问,《蒙古秘史》是13世纪历史、文学的杰出著作。这部巨著不仅记载了古代蒙古汗的先世,蒙古政权的奠基者成吉思汗的生活、业绩之外,还真实、准确、艺术地描绘了

  • 标签: 蒙古秘史 成吉思汗 蒙古部落 蒙古文 文献资料 蒙古社会
  • 简介:<正>上驷院是清代特设的机构之一,专为皇家管理马匹、车辆,直属于管理宫廷事务的内务府。清代的上驷院虽然只是管理具体事务的机构,但它的职掌,在诸多方面都关联着国家政务的实施。可是,在清史研究的广泛课题中,对上驷院的研究,还很难引起学者的重视。本文仅就清宫所存的上驷院档案,对其作简要论证,并向清史界学者介绍这个机构。

  • 标签: 总管内务府 清史研究 事务 大凌河 十三衙门 喀尔喀蒙古
  • 简介:《局外人》简论邓有堤中篇小说《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缨的成名作,出版于一九四二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主人公莫尔索即作品中的“我”,直面读者,以极其冷漠的口吻,好象叙说他人的故事似的,讲述了他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小说分为两部,按时间先后顺...

  • 标签: 《局外人》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哲学 莫尔 西方社会 母亲
  • 简介:<正>由于历史的原因,壮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笃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信奉多神.纵观其宗教信仰的形态,主要还是由原始的自然崇拜发展而来的,是远古社会原土的历史淀积.自然崇拜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形态,是氏族制度的产物.它既盛行于原始社会,又不同程度地残存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社会形态之中,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生产产生很大影响,并成为壮族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份.《国语·鲁语》云:"社稷山川神,皆为功烈于民者也,天之三辰,民所瞻仰也;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其言一语道出了古代先民崇拜诸自然物的真谛:一方

  • 标签: 自然崇拜 壮族人 土地神 壮族地区 太阳崇拜 宗教信仰
  • 简介:艺术符号并不表现概念,也不代表这个概念所指向的任何具体事物。具体到艺术品中,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浸透着情感的表现,而不是一种情感标示的记号,因此把艺术品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一件艺术品浸透着情感、心境或是供它表现的其他具有生命力的经验,这也就是称其为"表现性形式"的原因,对于其所表现的东西,我们并不称之为"意义",而是称之为"意味"。

  • 标签: 艺术符号 表现性形式 情感意象
  • 简介:阿龙北固持戈矛,披图赤壁思曾刘,酒酣洒墨横江楼,蒜山落月空悠悠。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画中九友歌》中的这四句诗,描绘了一个满怀壮志、忠勇报国,而又才情勃茂、风流倜傥的志士形象。这便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杨龙友。杨龙友(1597—1646)名文骢,号山子,祖籍吉州,生于贵阳,二十二岁中举,其后随家移居南京,四十岁以前只做过县教喻、县令之类的小官。南明福王时,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常镇,监督沿海诸军。清兵破南京之后,龙友走处州,唐王时进闽浙总督。顺治三年(1646)七月,于仙霞关受伤被俘,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全家同死者三十余人。《明史》中立有杨文骢传。

  • 标签: 杨龙友 闽浙总督 《明史》 黔诗纪略 王时 阿龙
  • 简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每一种颜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审美功能。在审美活动中,每个民族对色彩都有民俗上的爱好以至崇尚,而这种对色彩的崇尚,不同的民族在认识上有很大差别。

  • 标签: 简论 习俗 藏族 审美功能 审美活动 色彩
  • 简介:<正>一、乡制的肇兴及源流乡,是我国保存至今,而且历史最悠久的基层行政区域单位。溯其源流,萌芽于唐虞,草创于夏商,定型于西周。相传尧舜时代曾将神州大地分为若干行政区,曰州,设行政长官曰伯、曰牧,每二州或三州设高级行政长官曰岳。故古籍中常有“四岳九伯”等记载。这是我国乡政的萌

  • 标签: 基层组织 行政长官 行政机构 基层政权 乡政权 行政管理
  • 简介:包拯监察理论和实践简论肖建新包拯主要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前后历仕二十七载。其间,他屡获监察官名和实差,如监窄御史里行、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监察御史、京东转运使、陕西转运使、河北转运使、知谏院、权御史中丞等,累计十余年。他近一半的宦涯由纠弹监察、振举纲...

  • 标签: 理论和实践 监察工作 监察官 天人相与 监察思想 统治者
  • 简介:水粉画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绘画体系。水粉风景画不仅是绘画的一种体裁,而且是人物画创作中衬以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台背景、装饰效果以及其他工艺美术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水粉画学习中.进行风景写生练习很有必要。

  • 标签: 水粉画 风景写生 绘画创作
  • 简介: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继承中具有艺术活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传统戏曲在艺术创作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古代戏剧艺术家们通过不断创新,使中国传统戏曲承载了优秀的文化民俗遗产。

  • 标签: 传统戏曲 艺术创新 文化遗产
  • 简介:本文从文明史的角度对伊斯兰教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物理学、天文学、化学、医学、农业科学和建筑学等方面揭示了伊斯兰文明对科学的贡献;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比如哲学、史学、文学和其他社会学科等,伊斯兰文明也为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最后的结论是,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在过去,它们难以分离;在现在,它们还是相互依存。

  • 标签: 伊斯兰教 科学 文明
  • 简介:《叶隐》所宣扬的武士道与近世山鹿素行等儒学家提倡的“士道”相比,强调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为其特性。近代以后,随着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加深,出于战时武士道宣传的需要,《叶隐》这部因宣扬“死的觉悟”而曾在江户时代长期被封禁的奇书,成为战时日本国民教育最重要的教科书,其所宣扬的武士道也成为战时法西斯军人的精神支柱。

  • 标签: 《叶隐》 山本常朝 武士道 侵略战争
  • 简介:清光绪朝戊戌科状元夏同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留学日本的留学生,是中国行政法历史上最早编写《行政法》的法学家之一;他同时也是出色的法学教育家,广东法政学堂的创办者;还是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理事,参与了《天坛宪法》的起草;既任过多个行政职务,还是很有才能的社会活动家。但他留给后世最有意义的是他编写的《行政法》,该《行政法》无论从编写水平、出版的时间还是其内容的丰富详实方面,都无庸置疑地确立了他作为中国行政法历史上的先驱者的地位。

  • 标签: 夏同龢 状元 法学家 行政法
  • 简介:藏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长期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并与汉、维吾尔、彝、羌、回、土族等密切交往,情深意笃,各族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自属难免。同时,青藏高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地势挺拔、长年有积雪覆盖山顶,造成一种独特的环境氛围,其文化与审美也有一些特点,分论如下:(一)崇高美崇高美是地理环境影响人们审美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又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紧密相关。青藏高原上峻岭林立,拔地数千米、气势夺人心魄,威严异常,这对于居住其中的古代藏族——吐

  • 标签: 民族大家庭 藏族人 审美意识 文化交流 地理单元 兄弟民族
  • 简介:民国六年,阎锡山兼任省长后,为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兴办"六政三事",即以"水利""蚕桑""种树"为主的"兴利"建设和以"禁烟’"剪发""天足"为内容的"除弊"工作,简称"六政",后又为挖掘扩大社会财富开展了"种棉""造林""牧畜"为内容的"三事",统称"六政三事"。这一运动,既涉及财计民生,又涉及社会人才培养,还是一次乡村社会改造运动和共和思想的初试运动,曾一度为混乱凋蔽的山西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 标签: 山西 社会改造运动 经济社会发展 民初 简论 社会财富
  • 简介: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令人信服地阐明了宗教与经济发展的正面关系。然而,宗教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关系,很多人仍然认为,如果不是对抗的,至少也是对立的。荷兰R·藿伊卡在《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中指出:基督教与古希腊文化的相遇和对立,不但不曾阻碍,反而促成了现代科学的产生。“倘若我们将科学喻为人体的话,其肉体组成部分是希腊的遗产.而促进其生长的维他命与荷而蒙则是圣经的因素。”

  • 标签: 宗教 肉体 圣经 基督教 佛教 传统科技
  • 简介:注目当代云南画坛,工笔重彩的云南画派在全国乃至国际画展风起云涌、纷繁展示之际,仍有一批执着的画家正孜孜不倦地在中国民族乡土风情人物画领域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可贵成绩,寇元勋便是其中之一。

  • 标签: 中国 云南 寇元勋 绘画艺术 笔墨技巧 视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