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把几十年来潜心创作的一千多件艺术品捐献给了与他素有情缘的杭州市。为收藏、保管、展示韩美林先生的艺术作品,杭州市人民政府特在毗邻西湖的杭州植物园腹地兴建“韩美林艺术”。艺术于当年10月1日建成开放,占地面积8900多平方米,包括文献、雕塑、绘画、工艺、综合艺术共五个展馆及工作室。

  • 标签: 韩美林 杭州市 艺术馆 艺术作品 占地面积 综合艺术
  • 简介:回首广西省立艺术(以下简称艺术),还得从欧阳予倩谈起。1938年夏,欧阳予倩接留日同学马君武(时任广西大学校长、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的邀请信,由上海经香港到桂林,着手桂剧改革。在桂林逗留4个月,他把《梁红玉》改编为桂剧剧本,国防艺术社将《梁红玉》铅印成书,欧阳予倩亲自指导南华戏院桂剧班进行排练,并在正阳路南华戏院演出,连演28场,场场满座,破桂林桂剧演出记录。由于《梁红玉》影射了当时国民党对外消极抗战,对内压迫百姓,刺痛了国民党的一些头目,使欧阳予倩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加上在桂剧改革方面与马君武存在分歧,于是在《梁红玉》演出结束后,欧阳予倩8月底就离开桂林到香港去了。但是,《梁红玉》的演出

  • 标签: 欧阳予倩 艺术馆 广西省 桂剧 桂林 国民党
  • 简介: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精于写意花卉,山水,偶作人物,兼攻书法,而尤擅指墨,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其画大气磅礴,具有摄入的力量感和强烈火的现代意识,与吴昌硕,齐白石,英宾虹并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四大家”。

  • 标签: 潘天寿 纪念馆 艺术形式 二十世纪 吴昌硕 齐白石
  • 简介:本刊讯客家陶瓷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梅州市境内大埔高陂陶瓷,水车窑等都在国内外享有声誉。2016年12月30日,梅州市首个以客家陶瓷艺术为主题的民营博物在梅城开馆。

  • 标签: 陶瓷艺术 梅州市 博物馆 客家 国内外
  • 简介:对民族博物文物陈列的本质以及艺术进行研究,能够对民族博物陈列的深刻含义进行正确认识。基于此,本文将对民族博物文物陈列的原则进行简单介绍,并对民族博物陈列的本质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展示民族文化、知识与感情相融合以及人文情怀的展现三方面内容。接着对民族博物文物陈列的艺术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艺术展示多样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三方面内容。

  • 标签: 民族博物馆 文物陈列 人文情怀
  • 简介:大足石刻艺术博物艺术涅槃——大足石刻展》设计语言简练、纯粹,汲取了现代美学主义“少即是多”的理念,遵循了简洁精细的造型与灯光设计,凸显了佛教拙朴清净、道教自然流畅、儒家清雅优美的特点,很好地诠释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思想源流。整个展馆的展具设计、背景素材选用、主色搭配等方面保持高度精炼、统一,通过“量”的堆叠,强化了低调、严谨、冷静的设计风格。为现代佛教造像展览的形式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之处。

  • 标签: 大足石刻 形式设计 现代美学 艺术空间
  • 简介:2007年5月下旬,我趁在芒康县工作调研之际,慕名前往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宗西乡考察多拉日朝的石刻艺术。一个个充满灵气和艺术魅力的石刻画像,一个个透露民间艺人高超技艺的石刻艺术,深深地感染和震撼着每一个虔诚朝拜、欣赏它的人。

  • 标签: 石刻艺术 艺术博物馆 昌都地区 艺术魅力 民间艺人 芒康县
  • 简介:汉口以商名世,这里的人大多重商轻工,有人说这是一个“不事生产。惟贸易是视”的地方,确有道理。不过,作为一个人口近百万的大都会,光有商业是不够的,少不了一些生产性行当,以满足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的需求。所谓百业匠作,大概由此而兴。事实上,早在明清之际,武汉就产生了一批特色鲜明、工艺精湛的手工业作坊,它们各有绝活,各有专攻。诸如蓝田室的雅扇、玉露斋的烧腊、罗天源的帽子、

  • 标签: 手工业作坊 衣食住行 城市居民 明清之际 大都会 生产性
  • 简介:广东是中国摄影艺术事业的发祥地。物理学家邹伯奇于1835年受《梦溪笔谈》的启发,而对照相进行研究,于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自制出中国第一架照相机(比世界照相机的发明仅迟5年);广东又是中国最早使用照相术、开办照相馆和最早出版摄影书刊的地方。从而造...

  • 标签: 现代摄影 摄影艺术 艺术发展 照相馆 广东 孙中山
  • 简介:清代著名政治人物鄂尔,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长期关注。本文搜集整理了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学术界对鄂尔的研究成果,并按其侧重点不同.从“改土归流”,“地方管理”,“少数民族统治”,“水利、经济、整顿人口贩卖、社会改革”等四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分类总结。同时,对收录鄂尔奏折的《朱批谕旨》、《宫中档雍正朝奏折》、《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进行了对比和说明。虽然此前的研究成果已颇为丰富,但侧重点多集中在政治方面特别是“改土归流”上,同时对鄂尔奏折的利用还不充分,因此今后的鄂尔研究仍有余地。

  • 标签: 鄂尔泰 “改土归流” 综述 政治人物 研究成果 中国大陆
  • 简介:高尔生于江苏,十五岁时,他从山里走出。自此,野性和倔强伴随他终生,他特立独行,感性天然,自由而心性率真。他做学生时就拒绝几十个人把同一个模特画得一模一样。十九岁时他自问:"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由

  • 标签: 高尔泰 报告文学 自由 积淀说 西方美学 心性
  • 简介:宁夏固原博物增建古墓石刻据《光明日报》记者在电一报道,宁夏回族图治区的固原不久前在固原博物建成两个新馆:一、古墓复原,按一比一比例复原了固原地区具有代表性并经过科学发掘的西周、春秋战国、北魏、北周、隋、唐、宋、元等不同时期的典型墓葬,提供了...

  • 标签: 固原博物馆 石刻 宁夏回族 古墓 艺术价值 固原地区
  • 简介:,字志同,号所安,元潭州路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工诗赋,著作《所安遗集》一卷,有涵芬楼秘籍本传世。清顾嗣立《元诗选》及《四库全书》均收载其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该书:“大致气格近李白,而造句则多类李贺、温庭筠。虽或不免奔轶太过,剽而不留,又不免时伤粗犷,不及元之风规大雅,具有典型。要其才气纵横,颇多奇句,亦自有不可湮没者。久晦而终传于世,亦有由矣。”《元诗选》称其诗作“清婉有致”。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辨正 出身 诗人 《四库全书》 涵芬楼
  • 简介:两民族的器乐文化非常丰富,乐器种类繁多。器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内涵从宗教典礼仪式向世俗化转变。两民族器乐文化相同点在于乐器的种类、型制与音乐的功用,相异之处是壮族器乐文化世俗化,而泰族器乐文化获得了浓重的印度佛教的色彩。壮器乐文化异同的原因在于种族的同源和后期分化。由于外来宗教信仰文化的影响,泰族发生宗教信仰上的本质性变化。由于泰族的器乐在宗教严谨性方面突出,以致在传统文化保护上更胜一筹,这对于壮族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壮泰 器乐文化 异同 宗教信仰
  • 简介:,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代劳动模范。他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为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勤俭办厂、爱厂如家、无私奉献的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鞍钢的工人们,他成为鞍钢这个重要钢铁工业基地的企业之魂。本文记录了他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 标签: 高炉 出铁口 工人们 鞍山 文史 精华
  • 简介:受命西使1932年6月,风尘仆仆的郭祺踏上英伦的国土,开始了长达10年的驻英外交生涯。此次出使欧洲,与郭祺早年的外交阅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郭祺,字保元,号复初。1888年初出生于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市)。在本世纪初的留学浪潮中,郭祺也是远赴美国的学子之一,他先在马萨诸塞州汉普顿中学和威里斯顿中学渡过了中学阶段,然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学位,后来获得奖学金进入该校的研究院学习社会学,最终获得硕士学位。1912年3月,郭祺回到国内,当年就加入了国民党,并很快就加入了湖北都督黎元洪的幕府,成为他的一名秘书。1913年郭祺跟随黎元洪到北京任职。1916年黎元洪继任总统,郭棋担任

  • 标签: 郭泰 英国外交部 南京国民政府 英国政府 汪精卫 日本侵略
  • 简介:<正>美的艺术创造往往凝聚了创造者本身独特的美学沉思。空灵的白螺壳,你孔眼里不留纤尘,漏到了我的手里,却有一千种感情。卞之琳这首《白螺壳》诗可以借来说明以戴望舒代表的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审美追求。这个流派的诗人大体恪守一个共同默认的美学原则:以诗表现自身的感觉和情绪世界,而不太重视对客观社会生活的观照和描述。在他们眼里诗主要属于内心世界。因此,追求诗表现生活的敏感性和深邃性,追求内面世界与外面世界的统一,在抒情内容和表现方式新的秩序和新的平衡中,来努力完成“纯诗”的建设,成为现代派诗歌的独特的艺术趋向。他们沿着这一趋向进行的艺术探索,带着创造的成功和固有的弱点,汇入新诗发展的大潮,在整个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值得珍视的贡献。

  • 标签: 现代派诗人 汇点 戴望舒 艺术探求 卞之琳 诗歌艺术
  • 简介:1987年,布罗斯基作为当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到瑞典学院领奖时,他的瑞典出版商曾问他,今后应翻译出版谁的作品。这个四海为家、傲慢不逊的诗人不假思索地说:德瑞克·瓦尔科。1992年,当诺奖真的降临到瓦尔科头上时,他自己惊讶得难以置信,却脱口说出:瑞典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托马斯·朗斯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 标签: 托马斯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诗 诗歌 瑞典人 记忆
  • 简介:本文对收藏于意大利的一批藏文木刻本进行了初步分析,比定了刻本的内容,并对刻本的雕版背景、跋文所涉人物的相关历史进行了探讨。由此推断,这些是有明确纪年的早期藏文木刻本,它为研究藏文雕版印刷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 标签: 藏文木刻本 印本 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