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正>宋美龄生于何年?实际年龄究竟有多少?一直是个谜。蒋介石执政的年代,第一夫人宋美龄的实际年龄是当作所谓“国家最高机密”加以保护的。因此,铁幕中的秘密无人知晓。按国民党官书记载与侍从室的与蒋、宋经常接近的人都相信宋美龄比蒋介石要小一轮。即蒋介石生于1887年10月30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如果宋美龄小蒋12岁,那就是1899年。据蒋介石、宋美龄结婚时的说法:蒋在1927年12月成婚时为40岁,宋美龄为28

  • 标签: 宋美龄 蒋介石 “年龄” 实际年龄 国民党 1897年
  • 简介:中国人的年龄称谓林冲文我国的传统年龄称谓是十分丰富的。依照从幼至长的次序,前人对处在童稚阶段的小孩,称“总角之年”。孩童期的交往,称之为“总角之交”。待年岁稍长,比如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则称“豆蔻之年”。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 标签: 《礼记》 《论语》 知命之年 百岁老人 判断能力 年龄段
  • 简介:生员进学年龄的大小与科举制度运作、朝廷文教政策、传统教育风习及当地社会文化区域概貌等密切关联。目前学界对清代生员的进学年龄虽有估算,认为平均年龄在24岁,但存在取样偏少,局限特定时段、单一地域等问题。以近年出版的“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所收清人年谱为依据,统计分析其中277位有确切记载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考取生员时的年龄,得到平均为19.72(虚)岁的结果。生员进学年龄比之前估算的要低得多,提示清代科举人口的数量应重新计算,也为今人对旧时中国教育普及程度的重新认识提供了重要旁证。

  • 标签: 清代 生员 进学 年龄 科举制度
  • 简介:郭沫若的五幕史剧《屈原》,时间选定于"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人物"三闾大夫屈原--年四十左右"、"楚怀王--年五十岁"、"张仪--年四十以往".

  • 标签: 剧中屈原 史剧中 屈原年龄
  • 简介:在过去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发现,维吾尔族年龄堆积现象十分突出,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而且年龄越大,堆积现象越严重。本文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年龄堆积现象进行分类,从社会文化上深入探讨其成因,对人口普查和抽查提出五点可行性建议,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年龄堆积 比较优势 情境化 社会互动
  • 简介:从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尤其是从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广大方志工作者也和全国人民一样,都在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中国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这种新形势已经大大促进和必将继续促进方志思想的不断更新。根据笔者对当前方志思想理论界的宏观扫描,以为现阶段中国方志思想变革的基本趋势主要体现在如下诸个转化匕。

  • 标签: 方志思想 方志编纂 方志工作者 国人 论战 努力
  • 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球社会经济形态甚至社会结构形态正在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进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特征的时代。这一变化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形成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 标签: 人力资源 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越来越多的孩子接受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学校走上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历经数十年积淀,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百姓心向往之的名优中小学,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与见证。这些名校有哪些类型?其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北京师范大学楚江亭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读此文,我们已经处于名校行列的学校可以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以进一步挖潜扬长,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其他学校也可以受到启示,完善提升自我,向着高质量的名校不断迈进。

  • 标签: 经济发达地区 传统型 课堂教学改革 课程整合 未来发展趋势
  • 简介:教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特定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指导,从而使受教育者确立一定的舞蹈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掌握优越的知识技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知识,发展受教育者的舞蹈思维能力,使其成为舞蹈行业中所需的优秀舞蹈工作者。舞蹈教育,作为社会中一种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说,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观点和审美趣味。

  • 标签: 舞蹈教育 现状分析 发展趋势
  • 简介:年鉴编纂发行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呈现市场化、电子化、民营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整体推进年鉴自身的发展.

  • 标签: 年鉴 发展趋势
  • 简介:黄遵宪(1848-1905年)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史学家和教育家,维新运动的骨干人物,著有享誉士林的名作《日本国志》和《人境庐诗草》等。以往对他的研究,或着重从外交活动、政治活动论述,或阐发其史学贡献、诗歌成就,但需要作进一步思考的是,黄遵宪生平活动最重要的时期为1877年随使赴日至1905年逝世,这30年是晚清学术文化演进极为重要的时期,因此,很有必要将其置于时代潮流中作整体性的考察。这不仅对探讨黄遵宪的思想轨迹和评价其历史地位必不可少,而且对于深化晚清学术文化趋向的认识也大有裨益。

  • 标签: 晚清时期 学术文化 黄遵宪 发展趋势 《人境庐诗草》 《日本国志》
  • 简介:<正>海外华人文化是一个大的课题,且各国的华人文化又各有其特色。在海外3000万华侨华人中有90%是在东南亚,东南亚华人与北美华人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两大群体。东南亚华人文化也有其特色。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华侨到华人变化的一个分水岭,华侨国籍身份(政治认同)的转变,引发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其变化的核心是向当地化价值体系的认同。尽管在东南亚诸国,华侨

  • 标签: 华人文化 东南亚华人 华人社会 文化发展 当地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简介:<正>近年来,人们常常提及史学“危机”。的确,科学的迅猛发展,曾反衬出史学的澹泊,诸多相邻学科的一派生气,似曾显示出与史学的巨大反差。所谓“史学危机”,实际上“是史学正在发生转机,正在酝酿如何革新内容和形式,向着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更高的科学水平发展”。举凡从事或关心史学研究的同志就不难发现,史学研究在走过漫长曲折的道路之后,通过对自身进行痛苦的审视、冷峻的反省,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构成这一新趋势的主要因素,便是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 标签: 历史研究 史学危机 历史现象 史学工作者 史学研究方法 比较史学方法
  • 简介:武汉与法国的教育交流十分活跃,起步早、发展快是双方教育交流的特点,对其研究有助于为如何进一步加强双方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这一问题提供思路。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武汉-法国高等教育合作现状,重点解读法国对中国的招生政策"2020计划",分析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的新趋势,从而为武汉找到加强与法国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机会。

  • 标签: 武汉-法国 中法教育交流合作 2020计划 中法学院
  • 简介:边缘化,是就中共党史的学科性质而言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共党史学属于历史学科,以中国共产党的客观历史进程为主体研究对象。这一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它经历了一个由萌生、初建、成型、挫折到复兴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前四个阶段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以单纯的唯物史观为指导,以阶级分析法为主体研究方法。

  • 标签: 中共党史学 主体研究 中国共产党 阶级分析法 历史进程 边缘化
  • 简介:双语教学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教育政策学等方方面面的研究领域,在民族地区民族学校双语教学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上,要充分体现国际多元文化教育的大背景,积极发展多元化文化课程研究和构建双语教育的"多元一体格局".

  • 标签: 双语教学 政策研究 多元一体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 简介:领主权研究的兴盛是晚近英美中世纪史学界的突出现象。然而,这一现象并没有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特别关注。本文试图描述领主权研究兴起的历程,并分析其特征。本文认为,领主权研究的兴起与西方封建主义研究的式微前后相承,体现了从封建主义走向领主权的学术新趋向。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领主权比封建主义更为具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领主权乃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中的普遍存在。不过,具象的领主权研究同样体现了抽象的思考。在关于领主权是政府性还是非政府性的争论中,它已然成长为认识中世纪历史的新的话语方式。

  • 标签: 中世纪欧洲 中世纪史 话语方式 土地关系 封臣 非政府性
  • 简介:我首先声明,假如要说总结发言,那不是我一个人,实际上会前我与刘兰兮教授讨论过,发言提纲也请她审阅过。所以,这是和刘兰兮教授共同的总结发言,说错了当然算我的,“语”责自负。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评价 宏观 经济 清代 发言提纲
  • 简介:今年中国某沿岸城市有位厂家到访马来西亚,提到其企业实现了人工智能化,并将原来800人的人力资源工厂转化为60架机器人工厂。这有利于他不必因人力资源变动而烦恼、不再担心人事消耗,在增加生产力的同时,也降低人员失误导致的成本增加。新的问题是,他这次有别于过去的产业提升,还得考虑如何面对工业4.0时代继续演变。当人工智能结合机器人,整套操作体系还有输入数据与自我学习的能耐。可是机器人毕竟不是人,是根据输入指令在指定搜查范围行事。因此,这位企业家还得确保管理团队少数人主导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引进人才的理想,需要懂行业、知人情、会判断,又要能协调操作机器人。

  • 标签: 工业 企业可持续发展 回归 侨商 人力资源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