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心理人类学发凡李富强一、何谓心理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又称文化与人格研究,是文化人类学中一门较新的分支学科。国内外很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给这一学科下了定义。但现在大多数人类学的学者都同意台湾学者李亦园教授的提法:心理人类学研究的问题是社会系统中文化传统的传递...

  • 标签: 心理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人格研究 社会心理 心理分析学 文化特质
  • 简介:<正>十八世纪末期,一个与启蒙时代各大思想家同时但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勒格朗多西(Legrandd’Aussy)发表了三卷本的《法国人私生活史》。这一著作在当时理性主义的灿烂光环下,影响弱小,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然而,自本世纪六十年代来法国日益

  • 标签: 历史人类学 结构人类学 六十年代 十九世纪 法国人 十八世纪
  • 简介:“脚印”与人类研究二例一、南非发现人类最古老脚印两名南非研究人员近日说,他们找到了现代人类祖先历史上最古老的一刘脚印。这对11.7万年前的脚印是在距离南非首都开普敦以北约100公里的朗厄班海湾发现的。这对脚印印在一切岩石上,据称那里以前是一片沙丘。约...

  • 标签: 脚印 人类祖先 古生物遗迹 区域地质图 古人类学家 三叠纪地层
  • 简介:<正>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址,这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远古原始社会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猿人是元谋人,是1965年5年1日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的一个小山丘上发现的.元谋人的两颗牙齿(为左、右上内侧门齿),据古地磁学测定,距今约170万年,属于“直立人”类型,与北京猿人同类型牙齿相比较,在形态上虽然相当接近,但还保留着一定的原始性,一部分与纤细种南猿(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会制造工具的人)较为接近,具有从纤细类型的南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征。元谋人化石的发现,把我国古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百多万年。

  • 标签: 历史悠久 云南省 北京猿人 原始人类 直立人 古地磁学
  • 简介:<正>伏尔泰是18世纪大无畏的反封建斗士,他为促使人类摆脱陈腐的封建观念,为准备行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立下了不朽功绩。伏尔泰又是启蒙时代最卓越的学者之一,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近代西方哲学、政治

  • 标签: 伏尔泰 人类智慧 路易十四 文化史 历史观 西方史学
  • 简介:<正>食人习俗,是人类童年时期曾广泛地存在于亚洲、非洲、欧洲等广大地区的一种习俗,是许多民族史前文化的特质之一。因此,对于这种习俗的研究,无疑地是对原始文化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试图利用考古学、民族学、文献学及一些新兴的人类学边缘学科,对这一习俗的产生、发展、消亡及其存在功用作一初步的综合研究。不妥之处,望斧正。一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由于大量后进

  • 标签: 习俗 人类学 原始人类 十九世纪 考古学 人类童年
  • 简介:互惠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国际人类学对互惠的研究起步很早,出版、发表的著作和论文很多,构成了理论谱系,我国的研究才起步.本文试将人类学互惠理论作一爬梳.

  • 标签: 互惠 理论 谱系
  • 简介:今天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在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进程.第一次是自公元一世纪以来印度文化的传入;如果不算唐朝传入的景教和在元朝曾发生过一定影响的也里可温教,因为这两次都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了.第二次外来文化的大量传入应该说是自十六世纪末、特别是自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两次重大外来文化的传入大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素曾在他的一文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①上述两次外来文化的传入,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每一次都使得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 标签: 传人 外来文化 文化交流 实际 重大 中国文化
  • 简介:<正>宋代史学思想的发展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人类起源和初民社会的思考。与前人相比,不只是史学家、理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中有更多的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力求从哲理上对这个问题给予新的解说。天人间隔被打破了,历史的上限一下子向前推移了许多,甚至推到天地开辟之初。人们关于历史的观念,关于古史的观念都有了发展。在今天看来,宋人关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当然不能说是科学的,但毕竟是史学思想的发展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链环。同时,注意到宋人关于古史的认识,我们对宋代史学思想的有关的问题,会有新的估价。

  • 标签: 人类起源论 史学思想 理学家 古史观 宋代史学 宋儒
  • 简介:事实证明,生态环境恶化,会诱发人类许多疾病的产生,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诱因是自然与人产生了冲突,造成生态危机。人类只有从深层次上重新认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人类健康得到保证。

  • 标签: 生态环境 人类健康
  • 简介:回顾人类百年历史,可以发现他者无论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理论和流派之中。虽然他者开始于遥远的异邦,逐渐回到本土,但只要有差异存在,就有他者存在的必要和可能。而且,作为试图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和人性的人类学,研究他者已经成为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和专长,尽管研究他者最终仍然是为了认识自己。

  • 标签: 人类学 他者 他者性 观察 反思 重建
  • 简介:藏区的丧葬礼俗类型多样,主要以天葬为主,间有火葬、水葬、土葬、塔葬、二次葬及多次葬中的复合葬等,以及残存的少量楼葬、罐葬、壁葬、野葬等遗俗。藏族丰富的丧葬礼俗作为历史、民族、地域性行为模式,透射出藏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不少学者对于藏族丧葬礼俗的研究,多从宗教的角度探入,认为藏族的丧葬习俗是受到宗教信仰的渗透与制控,

  • 标签: 丧葬习俗 藏族 学分 人类 丧葬礼俗 行为模式
  • 简介:位于贵州普定的穿洞古人类遗址,自1978年发现以来,前后经过1979年试掘,1981年和1983年的两次联合发掘,获得旧石器材料一万多件,骨角器一千余件,其中以骨器为多,角器数量较少;人类化石有头盖骨两个和一些头盖骨的残片,完整的下颌骨,上、下颌骨残片,桡骨、胫骨各一段,单个牙齿多个,儿童头骨碎片40多块,动物化石有13个属或种。

  • 标签: 发掘 骨器 试掘 旧石器 古人类遗址 人类化石
  • 简介:文章评述了生态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生态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 标签: 生态人类学 发展
  • 简介:<正>一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是与体质人类学(PhysicalAnrhropology)相对应的人类学两大分支之一,该学科名称于1901年由美国学者霍姆斯(1846—1933)首次创用,且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又有不同的传统称谓,如;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SocialAnthropoloyy);在欧洲大陆各国称“民族学”(Ethnology)。近年来,“文化人类学”有逐渐取代“民族学”而成为通用术语的趋势。意指从历史的及进程的角度来考察文化。当强调社会制度做为文化的定型的组织或一种

  • 标签: 文化人类学研究 文化人类学理论 民族学派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理论方法 文化涵化
  • 简介:客家作为生活在以闽粤赣三角地区为大本营的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族群,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古老的客方言、广泛分布的围龙屋、土楼民居建筑、崇文重教的传统美德、重祖先、敬鬼神的文化遗风等引起了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建筑学、美术学、音乐学等诸领域的学者的极大兴趣。然而检阅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对客家地区的武术文化的研究却十分滞后,至今少有人问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非客家地区的武术无足轻重,根本不值一提,更不用说研究了。因为在客家地区的习武之风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客人多精技击,传自少林真派。每至冬月农暇,相率联系拳脚、刀剑、矛挺之术。即古人‘农隙讲武’之意也。”而且客家地区的武术流派众多,在中华武术的“大森林”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地位。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客家地区的口碑材料,结合地方文献资料,拟对客家地区的武术文化作一初浅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 标签: 客家地区 武术文化 历史人类学 地方文献资料 文化内涵 民居建筑
  • 简介:本文根据国内外影视人类学历史和理论并联系影视人类学新的认识和实践,从人类学理论阐述和影片的定位入手,对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作品从保存到展现变迁进程进行了梳理并探讨其原因,认为民族志电影“科学”、“客观”、“真实”并非是绝对,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在“科学”、“客观”、“真实”为取向的传统民族志话语下“合理的存在”的结果,这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中国有着共同的表现。随着民族志对传统书写民族志所谓的“科学典范”的质疑,携带被研究者声音和对话的“开放”的民族志作品出现有助于当代民族电影摆脱“科学”的禁锢。不同于文字作品,民族志电影作为人类学的影视表现形式,是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而,本文提出展现是人类学用“形象化语言”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客观要求并具体阐述了民族志影片的新定位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 标签: 影视人类学 客观 真实 保存 文本 展现
  • 简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时间的流逝让人惊觉。不久前,人们还在谈论如何迎接21世纪,一瞬间,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身处在这个新世纪当中了。年轻一代对时间的流逝或许能满不在乎,可我这个已是耄耋之年的人,顿时平添了“逝者如斯夫”、“时间不等人”的感觉。……

  • 标签: 21世纪 社会进化论 文明观 西方中心主义 文化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