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1890年8月24日,《费加罗报》的著名批评家奥克达夫·米尔波宣布,一个新的戏剧天才已经到来。他就是年仅28岁、当时还鲜为人知的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

  • 标签: 象征主义 戏剧 梅特林克 批评家 比利时 诗人
  • 简介:徐晓钟善用象征:超自然力的女巫,表情丰富、蕴含深厚的红桌布,圣化了的索尔薇格,头脚倒置的培尔·金特的舞台形象,作为桑树坪村民的生存圈、又作为时间行程的空间图式的转台……从局部象征到整体象征,从简单的隐喻到复合的意象,徐晓钟不断地强化、更新自己作品中的象征因素与功能。象征,这人类精神发展史和艺术发展史上奇异的神器,

  • 标签: 整体象征 人的形象 艺术发展史 舞台形象 人类精神 徐晓钟
  • 简介:当代中国的戏剧工作者,面对戏剧危机,苦苦地思索,不懈地探求,几年来的苦心经营,推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优秀戏剧作品。这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中,有几个戏,如《狗儿爷涅盘》、《魔方》、《WM(我们)》、《车站》等,思想观念新,内涵深,形式别致,在艺术手法上有相近相似之处,代表了当代戏剧的某一流派。

  • 标签: 当代戏剧 戏剧作品 田氏 深层意识 内在意蕴 思想观念
  • 简介:英美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源源流长.从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作到乔治·艾利特的小说,再到查尔斯·狄更斯、托马斯·哈代和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无不闪烁着象征主义艺术的灿烂光芒.美国作家德莱塞在象征手法运用上超越了许多他同时代作家,从到,他的象征手法逐渐走向成熟.

  • 标签: 中的社会 嘉莉妹妹 妹妹中的
  • 简介:《美好的日子》(HappyDays)是萨缪尔·贝克特(SamuelBeckett,1906--1989)于1961年完成的一部荒诞派剧作。该剧的英文名字取自杰克·耶伦(JaekYellen)作词,弥尔顿·艾吉尔(MiltonAger)谱曲的一首英文歌曲《美好的日子又来到》(HappyDaysAreHereAgain,1929)表达对美好日子的怀念与向往。

  • 标签: 美好 艺术 象征 英文名字 英文歌曲 贝克特
  • 简介:色彩是我国戏曲脸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脸谱通过色彩线条以及色块传达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色彩习俗与文化内涵,同时也使戏曲脸谱艺术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象征意义与美学意义。本文以我国戏曲脸谱的色彩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戏曲脸谱色彩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我国戏曲脸谱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与美学意义进行了分析与阐释。

  • 标签: 戏曲脸谱 文化内涵 象征意义 美学意义
  • 简介: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以其独特的影视风格在中国电影乃至国际影坛独领风骚,尤其是其对象征艺术手法的应用可谓是炉火纯青。文章结合张艺谋导演的影视作品,分析了其象征手法的五种表现形式。

  • 标签: 象征手法 张艺谋 电影
  • 简介:《愿野》是曹禺继《雷雨》、《日出》之后的又一部剧作,对这个剧本的评论是大跌大宕的。有人认为它是曹禺的失败之作,有人认为它“有生活,顾盼左右刀。八十年代后期,已有文章抛开其真实性与现实性的评估,而深入到作家的主体意识之中。但是,不论批评界所持的态度如何,《原野》的魅力却经久不衰。

  • 标签: 《原野》 审美理想 象征 神话 《雷雨》 《日出》
  • 简介: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本质上是人类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基本方式。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文以认知为视角,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意象隐喻和情感隐喻两个角度对该剧本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认知探究,进而为《榆树下的欲望》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概念隐喻理论 意象隐喻 情感隐喻 认知
  • 简介:陕西、河北、北京,以及东北等地区,影戏艺人把观世音菩萨作为崇拜祖师,并流传着多种版本的观音祖师传说。文本样态的多样性并非是偶然的结果,它表征着空间地域的特殊语境,并以空间作为特殊的传承系谱,建构着传承路线。同时,由于观音祖师传说流行于北方地区,并在其他一些传说故事中还有关于南北的不同语言表达,如"南海观音"本身的象征与"南蛮识宝"的传说流传,这就构成了关于南北的复杂隐喻

  • 标签: 影戏 观音 传说 空间 隐喻
  • 简介:在长江中下游安徽省境内的南口岸有一处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佛教胜地九华山,九华山由于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而终年香火旺盛.而在九华山北麓、踞长江口岸的贵池,它是上、下江香客去九华山的必经之地,也是历代军事、经济、文化的重镇,而作为古老文化代表之一的贵池傩戏则发源于此.也许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傩戏"这个名词是陌生的.但对于世界三大古老剧种之一的中国戏曲来说,它一直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关于中国戏曲的起源,过去就有种种说法,如王国维的起自巫巫见说;孙楷第的傩礼(方相氏)--傀儡戏--戏曲说;还有一般所谓起自"优孟衣冠"说等等.总之,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就是在音乐的氛围中虚拟地表现生活,是一种个人情感色彩的集中体现.

  • 标签: 安徽 贵池傩戏 彩绘面具艺术 审美特征 象征意义 情感色彩
  • 简介:文化对等,是指原文文化词汇翻译为相似的译文文化词汇,其功能与原文词汇相同,引起译文读者类似的反应;与此同时,原文文化色彩得以最大程度保留。本文基于文化对等的视角,通过对英语中动物类隐喻习语的研究,将其分为两大类:喻体相近类和喻体缺失类。本文发现,喻体相近类习语所占比重较小,大多为喻体缺失类习语。因此,该类习语多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

  • 标签: 文化对等 英语习语 动物类隐喻 汉译
  • 简介:梅特林克曾说,最高尚的诗的目的,在于保持从可见世界到不可见世界的道路畅通无阻.在梅特林克的剧作中,这两个世界之间总存在着一道“门”,门的一边是可见的世界,是人的卑微的生存现状,另外一边,则是不可见的世界,是人无法掌控的神秘而无情的力量.展现不可见的神秘力量瞬间君临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成为梅特林克戏剧创作的主要题材,而“门”也成为其剧作中的中心意象.

  • 标签: 梅特林克 神秘力量 “门” 世界 剧作 象征
  • 简介:《风刮卜奎》,以卜奎城的百年历史为背景,以一个出身贵族的女人被劫后,给这个家族带来的震荡为线索,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既富传奇性,又富历史感的故事;在这部戏里,较集中地对卜奎城丰富灿烂的历史典故,文化民俗,像博物馆般地进行了全面展示,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历史,人物,又立体的,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同时,作为一个卜奎人,

  • 标签: 卜奎 象征性 戏剧性 艺术 话剧 百年历史
  • 简介: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长日入夜行》,从一个家庭生活片段探索了人性的复杂矛盾和生命价值的丰富内涵。剧作以隐喻的表达方式,无论在场景设置、舞台道具、人物对白或是细微的动作描写上,剧作家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安排,形象化地揭示了冲突所体现的人性特点和社会问题。通过物我合一的舞台表现,试图达到一种交响乐武的戏剧模式,即是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传达诗一般的人生态度。

  • 标签: 隐喻 复现 表征
  • 简介: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在光与影的叠加中将隐喻与戏仿发挥到了极至,尽管对于林兆华的舞台阐释众说纷纭,赞同欣赏的人并不多,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理查三世》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一部全新风格的莎剧,而且是一部极具创意性的莎剧。由光与影的戏仿所组成的《理查三世》,所追求的叙事效果充满隐喻特征和调侃色彩,内涵已经通过经典文本的重构被置换为现代舞台叙事。

  • 标签: 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 林兆华 叙事
  • 简介:翻开西方文化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有关镜子的譬喻可谓源远流长。古希腊神话里就有柏修斯以青铜盾牌为镜战胜美杜萨的故事;美少年那喀索斯以湖水为镜对自我的影像产生致命迷恋的故事;到了古代,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载,纪元前五世纪诡辩学家亚尔西德摩斯曾说过,荷马《奥德修记》是“人生的一面美丽的镜子”;①在《圣经·新约》里,保罗曾说“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

  • 标签: 录音带 女人 解读 隐喻 镜像 古希腊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