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讨论式戏剧(dramaofdiscussion),或称论辩式戏剧的主要特征是:剧中人物讨论本身的问题和处境,从而使观众更注意戏的思想而不是戏的激情。这种戏剧形式并没有形成过鲜明的流派,但自从十九世纪末易卜生的剧本中使用了一种新技巧之后,它就一直作为现代戏剧的重要因素存在着。本文将通过讨论式戏剧的产生与发展,对其与欧洲现代理性戏剧的直接关系加以论述。

  • 标签: 现代戏剧 现代理性 易卜生 处境 剧本 人物
  • 简介:我院受中央文化部教育局的委托,将于1987年春,在京召开《导演教学学术讨论会》。这次会将共同总结话剧。戏曲导演教学的各主要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内容、方式和教学措施等各方面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导演教学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交意换见,如导演基本素质的培养,导演的知识结构和导演教学的课程设置、导演教学体制及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 标签: 导演教学 学术讨论会 教学目的 教学阶段 教学措施 课程设置
  • 简介:多年来,江苏省杂技团杂技教学延续了传统的施教模式,未能很好地与时俱进、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致使训练效率提高不明显,学生演训情绪不高,老师责任心不强。为了有效扭转这一现象,2016年初,江苏省杂技团团长吴其凯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部署"教改"计划,开启"教改"之路。经过半年的探索运行,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是我们对"教改"成果的总结与思考。

  • 标签: 教学改革 节目计划 训练效率 演训 吴其 业务考核
  • 简介:关于《虹霓关>的討論日益深入,对我启发很大。读了同志們的文章,联想到传統剧目整理工作上的两个問题,提出来就教于高明。一、实事求是地估价传統剧目在传统剧目中,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甚至一点不用改动的好戏是不多的;或者全部是糟粕,完全没有整理、修改价值的坏戏也占少数。为数最多的是精华与槽粕掺杂的戏,不仅数量很大,而且除了思想内容的問題外,往往在糟粕部分还夹着表演上的艺术精华,这对整理传統工作又增加了一层复杂性。由于历史条件的决定和剧作者思想的局限,戏的内容带有不同程度的封建意識是在所难免的。应該根据具体分析,视其情节輕重,分别提出不同

  • 标签: 虹霓关 艺术精华 方氏 周信芳 宇宙锋 艺术规律
  • 简介:今年三月初,本刊编辑部召开讨论会,就当前展开的“戏剧观”讨论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出席会议的有戏剧文学系、导演系、表演系、舞台美术系的部分中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大家从戏剧现状出发,就“戏剧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交流了看法。

  • 标签: 戏剧观 讨论会 编辑部 《戏剧》 戏剧发展 综述
  • 简介:如果从舞台作品的角度来观察一年来的戏剧状态.可以清晰地看到.2011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戏剧作品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几乎是其它年份难以相比的,这也增加了宏观把握剧坛实绩与走向的难度。因而.这篇文章只能择其要点。以点带面地进行扫描.尽管难免顾此失彼的偏颇.但至少能够记录下这一年戏剧不断前行的足迹.

  • 标签: 戏剧舞台 戏剧作品 宏观把握 以点带面 剧坛
  • 简介:闭幕式结束.原想陪友人走到一号线附近去坐车.却发现车站已经搬了很久了.只能再折返回中心.恰逢车子晚点.于是在这样的行走和等待中.我很认真地思考今年的大话节.回味它带来的所有感动和由此引发对校园戏剧的深层思考。不知道是不是言之有物或者言之有理,但最重要的是我的想法.也算是今年看大话节的总结望大家指正。

  • 标签: 校园戏剧 大话 观后感 闭幕式 有理 线
  • 简介:萧伯纳以他驾驭舞台的资质,把卓越的思想能力和历史理性带入原本贫瘠的戏剧领地。萧式社会问题剧,以其让戏剧人物畅所欲言的艺术健全性,在舞台上树立了戏剧辩证法的雏形。于是,追求舞台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作为那个时代的新戏剧,由易卜生举旗萧伯纳接力,成就了人类自有戏剧以来的一次伟大的革命。《社会问题可以在戏剧中自由讨论吗?》是萧式社会问题剧引起反响后写的一篇檄文,目标就是要为新生的社会问题剧正名。本文就是要借题发挥,谈谈被我们思想的懒惰所遮蔽的这个巨大的戏剧存在。

  • 标签: 萧伯纳 社会问题 舞台现实主义
  • 简介:戏剧观察要求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做出客观有益的判断,表明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对话态度.但是在集体的运作与维护下,一方面戏剧生产看似甜蜜而幸福地衍生,另一方面个性自由的戏剧生产和观察却倍受遏制,戏剧观察难以形成鲁迅所言的"真的声音".我们可以为戏剧观察寻找一些理论依据和逻辑支撑,然而它避免不了可有可无的历史命运.剧场艺术召唤力的大小,需要平衡生产者的艺术扩散力与观察者的个体创造力,关键是意识接受的可再生性,如何让戏剧观察成为戏剧艺术双翼飞翔的一种现实力量.

  • 标签: 戏剧观 鲁迅 寻找 时代 个性自由 对话
  • 简介:武则天是一个被历代文人写烂了的历史人物,嘲讽者有之,揶揄者有之,歌功者亦有之.特别是在"戏说"之风劲吹的当代影视剧创作中,"武则天热"一浪高过一浪,荧屏幕布中的人物形象却与历史原型越"说"越远.在对此流弊日益反感之时,读到赵静铭先生籍于史实、精心结撰、深于开掘的新编古代剧,神情为之一振,主人公暮年政治命运中蕴含着的性格悲剧,她与张说等人冲突中显露出的文化内涵,引发出人无尽的思绪.

  • 标签:
  • 简介:目前,人们的数字化阅读比率不断扩大,全民阅读方式正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在数字阅读时代,云出版平台的内容丰富和服务多元化,是数字出版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问题。本文从市场规模、内容监管、用户习惯、行业标准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云出版平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 标签: 数字阅读 数字出版 云出版平台 发展问题
  • 简介:艺术院校阅读推广活动离不开图书馆和艺术生,本文通过对艺术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特点以及图书馆工作现状的分析,探讨艺术院校图书馆深入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 标签: 阅读推广 艺术院校 艺术生 阅读习惯
  • 简介:在演员的基础训练阶段同时进行观察生活(练习),破坏了基础训练的有机程序,观察生活应放到高年级,结合人物的创造来进行训练———这是一些教师对低年级把观察生活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与基础训练并进的看法;观察生活模拟训练的内容,在人物创造阶段方进入训练,已为时过...

  • 标签: 观察生活 基础训练 人物形象 元素教学 矛盾统一 观察的人
  • 简介:对于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的渊源,已经有很多中外论者从不同角度的论述。笔者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对这个不算新的问题再讨论;同时与肖四新先生讨论莎剧与基督教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理解。笔者认为纵观莎士比亚不同阶段的戏剧创作,可以看到莎士比亚的观念对基督教精神的理解在变化发展中逐步把握基督教精神的核心内涵。进而,就莎士比亚戏剧中人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精神暗合,而非如肖四新先生所认为的存在本质的不同。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基督教精神 存在意义 莎剧 戏剧创作 人存在
  • 简介:2018年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滑稽比赛最惊艳的收获,可以说是天津市杂技团的滑稽节目《三个和尚》了。该节目以民间广为流传、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三个和尚”为内容背景,融入国粹艺术的精华,不仅与传统杂技“顶花坛”的技巧巧妙结合,又将京剧、昆曲的伴奏旋律融为一体,同时对两性话题中的喜剧元素进行了夸张和变形,演员的表演也堪称形神兼备、技艺过人、默契十足,整个作品神完气足,取得了非常强的观赏效果。

  • 标签: 滑稽 杂技 中国 比赛 《三个和尚》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