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抽象动画不只是屏幕中运动变换的几何图像,还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内涵,涉及时间的思考、情绪的表达、历史社会的变迁等观念。本文基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背景,为提升动画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动画与符号学、生态学跨领域研究、动画与绘画、装置、材料等跨学科研究、动画与社会生态发展跨语言和跨文化研究,并通过抽象动画影片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来讨论抽象动画语言的意象符号

  • 标签: 抽象动画 生态文明 意象符号
  • 简介:舞台意象与表现王晓鹰(一)象征、意象、表现所有的艺术都具有象征性。但并非所有的象征都具有艺术性。关于象征,黑格尔写道: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它...

  • 标签: 表现性 意象创造 桑树坪 “残酷戏剧” 美的形式 自然形态
  • 简介:蒋寅先生在《物象、语象、意象》一文里指出,“意象”一词由于语义的感性化,导致了学术上的众说纷纭,甚至于观点南辕北辙,无从对话,因而只有在对“意象”的概念完全界定清楚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其理论体系。这似乎有些悖论,甚至于陷人不可知。对于一个感性的美学概念,何以能完全界定清晰呢?“意象”,作为一个稳定、自足、可靠的传统美学范畴(元范畴),必然有其界定清楚、可以一眼辨认的主干范畴(核心范畴)——这是客观静态的主导部分,只有在其衍生的从属范畴或潜范畴里才可能旁枝逸出,有其主观的喧哗与骚动,

  • 标签: “意象” 戏曲 美学概念 元范畴 美学范畴 感性化
  • 简介:借用园林意象表达主题是莎士比亚戏剧常见的手法。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皆大欢喜》描绘亚登森林——一个理想的“绿色王国”。本文分析“亚登森林”所蕴含的三种“园林意象”的类型,即:牧歌文学式的人间乐园、爱神的花园和沉思的花园,进而解读这些意象所表现的政治、宗教、爱情和道德等方面的相关主题,探讨莎士比亚对人类理想社会和完美品德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

  • 标签: 皆大欢喜 园林意象 牧歌文学 爱神的花园 沉思的花园
  • 简介:中国杂技团创作的情境杂技剧《一品一三绝》通过十三个杂技“绝活”将中西文化元素、现代表现手法融为一体,突出了中华文化“文墨”之彩,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浩瀚和博大精深。序言

  • 标签: 杂技 意象手法 艺术性 中华文化 文化元素 表现手法
  • 简介:莎士比亚的晚期剧作——《辛自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情节构思富于高度的概括性和超现实性,旨在从总体上把人生凝缩成为诗的意象,诗情与传奇色彩的有机融合,使全剧成为典型的诗剧和传奇剧,在揭露现实矛盾和悲剧性情节的基础上,总是高高耸立着“和解”的主题,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和谐”理想和莎翁晚年主张“宽恕”、强调博爱的思想观点。

  • 标签: 《冬天的故事》 《牡丹亭》 意象 情节构思 《暴风雨》 莎士比亚
  • 简介:<正>不妨把话剧这一艺术形态看作一个独特的符号系统。剧作家按照一定的规则使自己的意指符号化,并把这些符号组成结构严密的系统,接受者则运用自己的知识建构分解这一符号系统,从而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信息交流的方式及载体多种多样。艺术符号与一般符号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审美的特质。各门艺术在传递审美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载体及传递方式都有各自独特的选择。这些选择成了区分艺术门类的尺度。古代戏曲以唱念做打等独特的艺术手

  • 标签: 符号系统 中国话剧 艺术符号 深层结构 艺术形态 符号结构
  • 简介:本文从“福、禄、寿、喜、财”五个方面来分析传统银器吉祥纹饰符号,并对其所指与能指进行解构,探析吉祥纹饰所指的寓意方式和能指的表达形式,找寻隐藏其中的语言结构、构架方式与契约性的约定。并借以符号学能指与所指对现代招贴设计构成形式和表达意图进行分析,为传统吉祥文化艺术和现代设计语言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 标签: 符号学 传统银器 吉祥纹饰
  • 简介:"新时期"的"戏剧观争鸣"在上世纪80年代初爆发,旨在为中国戏剧寻求出路。内容上倡导"人学"的复苏;形式上主张"新现实主义"(或曰"诗化现实主义"),是"争鸣"的焦点。在此文化背景下,新一代优秀导演迅速成长,王晓鹰就是其中的代表。对"假定性"的独特认识,使得他面对各类题材都能驾轻就熟;而向"表现美学"的拓展,又能让他通过"诗化意象"表达自己的哲理思索。本文立足王晓鹰突出的舞台作品,结合其个人专著,去理解他对"争鸣"的特殊回应,并试图对"诗化意象"做以客观的分析与论证。

  • 标签: 王晓鹰 表现美学 诗化意象 假定性
  • 简介:电影之所以被乔托·卡努杜称为“第七艺术”,是因为它综合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作为独立的表达和表现形式而存在。电影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将造型艺术放在时间线上使其运动,通过有组织、有顺序的运动来表述一个事件或故事,从而传播一种思想和意义。然而,运动的造型之所以可以讲述故事,是在于造型本身具有的内涵及社会共识赋予其的外延使之具有意义,静态造型又在不同的运动顺序和运动方式下,因运动本身的不同含义而改变着其固有诉说。因此,电影故事的讲述才如此丰满动人,表达的思想才如此耐人寻味。

  • 标签: 符号学分析 人物塑造 造型艺术 运动方式 电影故事 社会共识
  • 简介:体语符号可传递信息,且对情绪表达和情感传递更具有优势,在戏剧舞台表演中准确把握体语符号的情感传递方式,有助于表现更细腻的人物思想情绪,更好地完成人物表达。近些年来体语符号符号功能更与人类学、传播学、心理学等领域综合交叉,受到空前关注,有人甚至认为"态势语言是人类三大语言形态之一,它和以声音为物质材料的口头语言、以文字为物质材料的书面语言一道,共同构建起人类神圣的语言殿堂"。在此,本文仅从体语符号的传递方式和传递功能入手,分析戏剧舞台中体语符号的意义。

  • 标签: 体语符号 情感传递 分类 戏剧表演
  • 简介:2008年5月1日,济南杂技团的大型京剧意象杂技剧《粉墨》在山东济南首演。首演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认可,掌声响起.这一刻我心里算踏实了一些。《粉墨》能够在泉城闪光,能够惊艳四座,对团里这么多可爱的杂技兄弟姐妹们,对邓宝金团长的信任,我也算有了令人欣慰的交待。

  • 标签: 杂技 意象 京剧 兄弟姐妹 济南
  • 简介: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整部剧作笼罩在阴沉恐怖的宗教神秘色彩中。莎士比亚笔下有构成这些神秘色彩的多样元素,剧作中"睡眠"贯穿文本始终,更增添了剧作的神秘韵味。本文将对《麦克白》中的睡眠意象进行解读,分析文本中睡眠产生的环境,睡眠的生理、心理意义和象征意义。

  • 标签: 麦克白 睡眠 意象
  • 简介:《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冯小刚导演、刘震云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这部影片看似直观简单的线性叙事中却隐含着更深层次的人物关系和思想内涵,本文运用结构主义叙事的分析方法以及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对影片中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其表达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

  • 标签: 《我不是潘金莲》 结构主义 电影叙事 格雷马斯 符号矩阵
  • 简介:民族文化符号是我国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具有传递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情感的重要作用。在影视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文章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符号的概念、类型,分析了民族文化符号在民族化影视设计中的表达形式和魅力,以期对民族文化符号在民族化影视设计中的应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 标签: 民族文化符号 影视设计 应用
  • 简介:音乐的创作、生产、把关、传播、接受都是在社会中完成。社会为之提供了一个阐释语境、一个解释性的伴随的文本。社会符号学是对听觉文化进行分析的利器。音乐符号的发送、音乐符号文本分析和音乐符号阐释都可以用社会符号学思路来进行。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入手,以成都"东郊记忆"为案例,分析音乐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具体从音乐文化创意与产业转型、音乐产业发展与艺术集聚的形成、音乐文化街区建设与城市整体发展、音乐文化产业所面临的瓶颈与突围策略等几方面展开。

  • 标签: 社会学 符号学 文化创意 音乐 产业化 艺术集聚
  • 简介:巴尔蒂斯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一生过着一种幽闭的生活.默默无闻地进行着艺术创作,就像一个局外人从容地穿越他所经历的世纪,没有参加过任何派别和社团。纵观西方画论发展史后我们认为,巴尔蒂斯的绘画不完全归于模仿论的范畴,但也是他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应;不应全部局限于表现论的框架,却是他情感世界的直接表露。

  • 标签: 巴尔蒂斯 绘画艺术 符号学理论 卡西尔 解析 艺术创作
  • 简介:在本文中,笔者所提出的"超像直观的抽象性",是中华元典文化中所体现出的原始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原始思维过程中体现出的超像直观的抽象性与西方文化逻辑思维过程中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所形成的"抽象性",是迥然有别的.它是在直观感悟式的思维方式下所形成的一种纯粹的超像直观的抽象.其逻辑重点侧重于"超像直观".如哲学中宇宙本体论和宇宙构成论中的"道","北宋五子"哲学中宇宙本体论和宇宙构成论中的"气",以及朱熹哲学中的"理"等哲学概念和范畴的获得,其逻辑推理过程不仅是虚化的,甚至是基本省略的.它不仅抛去现象界的逻辑关系,而且连个体经验的类比和归纳亦尽量淡化.

  • 标签: 思维方式 抽象性 戏曲艺术 符号化 论元 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