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它包含了各族人民创造的、体现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的各种演唱形式和声乐艺术品种。经过几代音乐工作者不断实践与探索,已形成相应的美学原则和演唱方法。它要求现代的民歌演唱,既不能失去传统的民族风格、韵味,又要符合时代审美需要。按照这一美学原则,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

  • 标签: 民族声乐艺术 中国现代 借鉴 吸收 戏曲 美学原则
  • 简介:今天,在某个地方台的贺新年系列节目中看到了一个魔术揭秘的版块,让人实在是有话不得不说。在现今科技发达的时代,各类媒体(电视、互联网等)及艺术商品化对魔术艺术的发展与推广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里面,既有积极的一面,如让更多的人喜欢上魔术,学习魔术,并学会欣赏魔术;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如缺乏选择性的揭秘魔术,缺乏艺德的学习魔术,缺乏艺术水准的表演魔术及缺乏行业协会规约等。

  • 标签: 魔术揭秘
  • 简介:只要曲艺工作者把握得好,吸收得当,运用得巧,舞蹈在曲艺节目中也大放异彩。大型曲艺类专场节目,无不是通过借鉴歌、舞、话剧等周边艺术,通过大胆吸收、整合当下流行的服装、舞美、灯光等舞台综合艺术,才真正做大做强。

  • 标签: 曲艺 改革 舞蹈 吸收
  • 简介:厉震林在《上海戏剧》(2000.12)以对话形式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社会处于转变时期,到处充满诀别意识。中国前卫话剧自然也会随此发生结构性的律动。如果说八十年代的中国前卫话剧更多的是对异己的否定,那么,九十年代的则成为自我诘问,以中国大众文化意识为自身的精神价值建构的对象,体现了特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 标签: 话剧 戏剧 自身 文章 话语体系 自我
  • 简介:许多人都说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但是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山寨还存在着另一种流传了千古的世代的艺术形式傩。它绚丽而又原始的表现形式,它背后隐藏着种种神奇奥秘,都使它充满了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注意同时它的魅力也影响了许多国外的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日本的

  • 标签: 地方戏曲 傩戏 能剧 祭祀活动
  • 简介:秦腔是一出群众十分熟悉和喜爱的传统剧目.剧中赵匡胤在一场的唱腔因是许多秦腔名家的成名唱段而为广大戏曲爱好者不断效仿、传唱.笔者以为,其首句"河东城困住了赵王太祖"中,"赵王太祖"一词有严重的称谓错误.

  • 标签: 秦腔 《下河东》 赵匡胤形象 称谓 唱词 传统剧目
  • 简介:2007年11月13日,经中国剧协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我省又有21名同志被吸收为中国剧协会员。

  • 标签: 中国 会员 剧协会员
  • 简介: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坐在电脑前久久回忆、感受了大半个小时,太多的内容交织在一起还没有完全消化,叫人流连忘返。无疑每一位去过意大利的朋友都会讲:那里的空气是如何的清新,那里的艺术气息是如何的浓烈,那里的建筑是如何的壮观,那里的生活是如何的安逸……当然我也不例外,并且很强烈地需要这一切,渴望这一切。

  • 标签: 戏剧艺术 歌剧艺术 表演艺术 《蝙蝠》
  • 作者: 侯兰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剧本、演员、舞台、观众,构成了大家共知的戏剧四要素。从古至今,中外戏剧的演出有两种普遍形式,即露天表演和室内表演。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涛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舞台灯光系统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行配置的,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表演艺术呈现过程所需的灯光工艺设备,按系统工程进行设计配置,使舞台灯光系统准确、圆满地为艺术展示服务。舞台灯光灯位布置的顶光、区位构成布光阵列,舞台各部位均有布光点,杜绝死区,可灵活多变地按需组合。在我二十几年的舞台灯光实践中,我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戏剧艺术,蜚声海内外,是我国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并列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翻开我国京剧史,其代表人物,早有程长庚,中有谭鑫培,继有梅兰芳。梅兰芳的梅派京剧艺术在民国初年便已崭露头角,独树一帜。而梅腔是代表梅派艺术的主

  • 标签: 梅兰芳 唱腔 梅派艺术 表演体系 选集 京剧艺术
  • 简介:该灯具采用光学系统技术、数字化控制软件系统技术、网络接口技术、RDM信号双向传输远程控制技术、智能散热系统技术、自动程序跟踪系统技术、三原色(CYM)的混色结构系统技术等。

  • 标签: 接口技术 电脑 M型 光学系统 数字化控制 软件系统
  • 简介:越剧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自搬演至今已有十年多的时间,演出初期因剧目的创新而饱受争议,但仍未能妨碍这部戏在新时期年轻观众中传播。这部戏不仅在流派、情节结构、唱词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也为老戏新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影视和新媒体的冲击,戏曲本身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戏曲的美学意味、空灵、写意和神韵等等似乎被抛弃和扼杀。戏曲技术手段的运用方面,越来越多地借助实物、高科技

  • 标签: 会景 体物神 再议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