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正>尾声一词,最早见于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有引子、尾声为缠令。"这句话也见于稍晚一点的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妓乐》。"缠令"是"套数"的先声,到元燕南芝庵《唱论》,便说:"成文章日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

  • 标签: 离亭宴 缠令 尾煞 黄钟尾 歇拍 啄木儿煞
  • 简介:高则诚《琵琶记》,史家只遭'撰于郡城之西姜山上悬藜阁中'。(刘廷玑《在园杂志》)'郡城姜山悬藜阁,为元·高东嘉撰《琵琶记》院本处'。(《处州府志·杂志》)却不知尚有草创于东阳之史迹。兹将有关资料摊出来,信不信由你。

  • 标签: 《琵琶记》 刘廷玑 府志 东嘉 在园 姜山
  • 简介:胡忌先生在其自存本《宋金杂剧考》的《自序》第五页(最后一页)背面记有关于《水云村稿》的读书札记一则,全文如下.

  • 标签: 读书札记 《自序》 宋金杂剧
  • 简介:作者从体例、“生平纪年”的独特安排以及注释、按语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萧友梅编年记事稿》一书的特色,并认为它是一部富有创意的年谱。

  • 标签: 《萧友梅编年记事稿》 萧友梅 年谱
  • 简介:,征诸文献早而全者,首推《礼记·月令》篇。《后汉书·鲁恭传》云:"《月令》,周世所作,而所据皆夏之时也。"《隋书·牛弘传》云:"今《明堂月令》者,……蔡邕、王肃云:‘周公创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古传周公作

  • 标签: 礼记 后汉书 周礼 四书五经 西周 周代
  • 简介:十多年来,周育德陆续发表了研究汤显祖及其著作的论文,引起了人们的赞赏。近年,他把这些论文整理成《汤显祖论稿》,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问世。纵观全书,材料丰富,运用得当,刻苦琢磨,功夫深细,独立思考,多有创见,'(?),新发可喜'(借用汤显祖语)。正是:十年水磨出新调,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开卷,作者在'前言'里,就明确提出:'作为剧作家,

  • 标签: 深细 四梦 育德 曲家 贵生书院 汤沈之争
  • 简介:是中国原始宗教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态。由于傩戏源出于傩,所以傩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戏剧史研究中令人关注的问题。加上现今中国的一些省份中仍有活态傩的存在,遂令傩成为宗教、艺术等领域研究中的热点。

  • 标签: 傩仪 联考 宗教发展 戏剧史研究 中国
  • 简介:文章根据原始斋文献,从斋类型、经韵、传承三方面探讨元代道教斋音乐的继承发展情况,由此评估斋音乐的总体面貌和特点:较完整沿袭了灵宝法的传统模式,更多接受了南宋的转型样式,在音乐行为方式与经韵曲目上有一定的扩充发展。

  • 标签: 元代 道教 斋仪音乐 经韵 传承
  • 简介:清礼亲王昭梿《啸亭续录》卷一"大戏节戏"条云:"乾隆初,纯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张文敏制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凡各节令皆奏演。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①关于月令承应戏,这段记载传递给我们五方面的重要信息:一是其编撰出自乾隆帝的授意;二是张照负责月令承应戏文本的编写;三是由当时新增设的、负责管理大祭礼、大朝会演乐及审定乐器音律的乐部负责排演。

  • 标签: 端午 清宫 乾隆帝 月令
  • 简介:近期,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谭源材的专著《中国古典戏曲学论稿\》(下称《论稿》)。谭源材60年代初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曾在著名戏曲学家王季思门下受教,但到山东近三十年来,大量的行政及社会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因此,他多是忙里取闲利用业余时间做戏曲理论研究。他深知自己的工作特点,所以所写文章厚

  • 标签: 中国古典戏曲 宏观把握 戏曲理论 戏曲学 戏曲创作 春风文艺出版社
  • 简介:中国古典音乐哲学所谓"发于声音"、"形于动静"的言说所蕴涵的,乃是一种"赖有我以凝道"之中国古典特色的实践人本主义哲学.人类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即运象成行的音乐艺术行为实践,既是得道的途径,又是行道的手段.就音乐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内在关系而言,音乐之符号的意义,与其用法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所谓"乐体",正是有关"乐用"即音乐之用法的范畴.音乐所谓乐体,乃是人类历史途程中各种不同社会生活行运样态的基型.正因为人类不仅能够接收可听声,而且可以主动"自发"可听声,所以听觉的音乐艺术与视觉的造型艺术比较而言,更具有主观的意味.任何可听声,都可以引起人们以自己的歌喉自发同类可听声时的同样主观体验.人类对音乐之所以会产生强烈感受的秘密,正在于每一个音符都引起了某种对应的内在生理和心理的呼应.

  • 标签: 发于声音 人道 天道 乐用 乐意 自发
  • 简介:自从广东音乐音乐大师吕文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创制高胡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高胡不论在制作还是演奏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现在,高胡已成了民族器乐宝库中一件重要而又独具特色的乐器,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传播,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高胡是一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是演奏广东音乐必不可少的主奏、领奏乐器。高胡独奏,更是一种使人陶醉、魅力无穷的音乐享受,而在民族管弦乐队中,高胡的地位有如西洋管弦乐队中首席小提琴所处的位置一样。高胡已成了一件举足轻重的民族乐器。

  • 标签: 民族管弦乐队 民族器乐 民族乐器 演奏方面 揉弦 吕文成
  • 简介:音乐学术论文的规范,是音乐编辑应予以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音乐理论刊物上常见的几类违背学术规范的"重复"现象.计有"由介绍前人成果而形成的重复"、"在同一作者的论文中形成的重复"和"在同一研究对象中形成的重复"3种类型.

  • 标签: 学术论文 学术规范 重复 音乐编辑 学术质量
  • 简介:湖南影戏是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它的演出底本既有着戏曲剧本的一般性特征,也有着民间文学的诸多特点。就笔者在湖南的长期田野调查来看,艺人演出使用的文本,其形态较为复杂,既有师傅口传心授下来的不能随意更改文字的本子,也有只记录剧目故事梗概,演出时要靠艺人根据自己的艺术经验和积累即兴创编的'桥本',还有完全没有文字,纯粹靠艺人口耳相传的'活态

  • 标签: 形态研究 影戏 戏科仪
  • 简介:对原始宗教的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界普遍关注的课题,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名著《金枝>中通过大量证据证实:在原始宗教产生之前,人类的先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法术时期,即前宗教时期。法术活动的典型特征是:通过夸大了的自身力量,对超自然体加以制服而非宗教式的礼拜或求告。在这一点上,早期的法术活

  • 标签: 傩傩仪 傩仪戏剧化 军傩
  • 简介:由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音乐资料馆、香港圆玄学院和大陆《人民音乐》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道教科音乐研讨会”,于1989年12月26日至30

  • 标签: 科仪 圆玄学院 日至
  • 简介:本文系作者硕士学位论文《茅山道教“三茅表”醮音乐研究》(导师:史新民教授、周振锡教授)第二章的节写,从句式的“齐”“杂”兼容、板式的变速发展、“偈”“曲”的连接贯串、高功的变坛演四个方面,论述了“三茅表”醮音乐的程式法则

  • 标签: 茅山 道教 三茅表 音乐程式法则
  • 简介:音准作为音乐的灵魂,在弦乐演奏中的决定性因素人所共知,作为基础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已成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首要标准,因而,弦乐教师和弦乐习奏者在音准教学和训练上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太多太大。这一问题是否解决关系到习奏者和琴童们的学琴生涯。但遗憾的是,人们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实在有限,其一是通过视唱练耳的方法建立听觉概念,而来指导习奏音准。再者是被动随之的方法,即是随着习奏时间的逐年增多,习奏内容的增长加深逐步使音拉准的方法。就此两种方法而言,前者对于社会音乐教育是难于实施的,而后者被动随之的这种过程更需时日。

  • 标签: 音准训练 弦乐演奏 基础教学 社会音乐教育 感受 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