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史记·律书》的算术部分由“律数、生钟分、生黄钟术”组成。书中采用了整数、分数和阴阳五行记数的算术手法,精炼地概括了先秦各家的律学计算法,首创“律数”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管律的三分损益计算法,纠正了秦汉流行的错误五行记律法。历代学者对《律书》褒贬不一,为此分析和解释其算术法,将有助于对原文的理解。

  • 标签: 三分损益 律数 管律 生黄 五行记 阴阳五行
  • 简介:《唐二十八调拟》提要洛地弱冠习乐,即陷入"燕乐""迷宫",三十余年苦思冥索,未得要领;至白首待槁,回顾旧途,忽见蹊径,乃有《唐二十八调拟》书稿之举。恍然,"二十八调"系俗乐,俗极了,并没有多少深奥的学问,故当时乐工、歌伎随意使用于手、口;至于我见...

  • 标签: 二十八调 羽调式 角调式 音声 《唐会要》 宫调
  • 简介:<正>古乐的考察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历史的追溯。曾经是绕梁不绝、动人情怀的古代乐声,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人们仍然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或考核古谱,研讨声律,以求辨识音韵,重现曲声;或由今及古、逆向考察,从尚存的传承乐种中去了解那些远年遗响。

  • 标签: “解” 古谱 古乐 音韵 音乐研究 清商三调歌诗
  • 简介:本文作者根据其兄宋瑞桥先生对长期困扰音乐界的“祖孝孙音阶”确切涵义的揭示和被国内外音乐研究工作者视为“歌德巴赫猜想”式难题的唐代俗乐28调的被译为理论基础,根据祖孝孙音阶对敦煌曲谱进行了译,从实践上证实了宋氏理论的成立,并为敦煌曲谱重上舞台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祖孝孙音阶 敦煌曲谱 译解 定弦
  • 简介:唐·贞观年间,太常卿祖孝孙奉命以正宫调,始创大唐雅乐,由此而产生了祖孝孙音阶及其旋宫体系。这一乐学上的举措不仅涵概了唐代所使用的雅乐全音阶,而且唐俗乐二十八调也被囊括其中,并统一用其它调个名法进行阐述。不仅如此,分析研究表明,解译"敦煌曲谱"的定弦,若采用祖氏音阶为依据,则更能贴近和反映唐代音乐的原貌。

  • 标签: 祖孝孙音阶 敦煌曲谱 琵琶定弦 旋宫体系侧商调里唱伊州 点■
  • 简介:对《敦煌乐谱》译中的一些重要的问题.再此提出笔者看法。尤其希望从宏观的"口"与"、"的方面;微观的各种符号和文字以及错舛的方面,进一步和同仁们一起详细地、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

  • 标签: 迟叠式 掣拍说 琶音演奏 均拍 T符号
  • 简介:第十讲练习(第十讲刊于本刊2001年第五期)本章内容是副三和弦。练习中的第三道为和声写作,其题目要求如下:为旋律写作和声,其中应用副三和弦(织体形式可用分声部四部和声或其它形式)。下面是为第2题写作的一种和声方案,织体形式选用了四部和声:

  • 标签: 旋律写作 属和弦 四部和声 织体形式 副三和弦 属七和弦
  • 简介:<正>“丑是一种背景,用来增强美的光辉。”——德苏瓦尔“美与丑是互相映衬的,如果删掉了丑,也就删掉了美”。——雨果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二者的关系是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一般美学的本质属性、基本原理存在于音乐美学之中,是以研究音乐美学必然离不开一般美学。音乐美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本身具有与一般美学不同的属性、范畴和规律,是为音乐美学的特殊性。在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从本源上是一种共生现象。但在中外历经两千几百年的美学史上,对生活丑和艺术丑的研究却远远不如对美研究得充分、深入和具体。西方美学直至19世纪中叶,才把丑归入审美领域,因而,把丑作为审美范畴并把它与其它审美范畴——优美、崇高、悲、

  • 标签: 音乐美学 作曲家 音乐形象 美与丑 音乐艺术 审美范畴
  • 简介:<正>我的前两篇文章均以“汉龠”为题,所讨论的是汉儒心目中的龠——一种竹制管乐器的专名。这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汉世以往,龠在史籍记载中及各代宫廷大乐的实际应用中,其单管按孔之制已成定例。其“三孔”之说,显然来自许慎、郑玄等人,“六孔”之说,则秉承了毛亨《诗传》之。汉儒龠说已成为三千年来人们心目中的典范。在清理了屡有纷争的汉儒龠说之后,对于这一意义上可能有着较大变迁的古老概念,有必要加以更深入的探讨。笔者撰写前文时,因考虑到与“汉龠”这一特定概念的距离,有意将部分更深层的材料留后处理。今以此为基础,撰《余》一文;并仍借“汉龠”二字,以续前文。

  • 标签: 特定概念 实际应用 史籍记载 汉儒 郑玄 许慎
  • 简介:元夏庭芝《青楼集》中的“花旦”,不是王国维先生和孙楷第先生所说的“搽旦”,不是青木正儿所说的“妓女或妖妇”,也不是玉峰先生所说的“以‘花子’作面饰的青年女子”,而是元杂剧中扮演女性鬼魂的脚色。“花旦杂剧”是表现女鬼和男人恋爱故事的题材类型,作为主脚的“花旦”当扮演女性鬼魂;“花旦”“以墨点破其面”的化妆方式来自于民俗中对待产亡者“以墨点面”的巫术形式,是女性鬼魂身份的标志;“以墨点破其面”的妆容带有恐怖和诡异的气质,也非常适合女性鬼魂的面部造型。

  • 标签: 花旦 女性鬼魂脚色 产亡者
  • 简介:1999年6月22日出版的《作家文摘》第334期刊有陈秉安的《谁来破译这两首唐诗?》一文(摘自5月29日《深圳商报·深圳周末》)。文中说到1998年5月李岚清副总理听了一支由德国艺术家组成的交响乐团在北京演出马勒的《大地之歌》后,由于在场学者无一能说出第二和第三乐章所

  • 标签: 《大地之歌》 唐诗 《中国之笛》 试解 疑案 寒秋
  • 简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和培养情感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 标签: 教学活动 情感 音乐教学 学生 实践活动 内化
  • 简介:对古谱符号涵义理解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解译的成败.在学术界,对同一种古谱的涵义常常有不同的解释,甚至对某一个符号的解释会众说纷纭.为此,对古谱符号的涵义从逻辑上进行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唐代琵琶谱研究成果的分析,在古谱符号涵义的理解方面寻求较科学的研究方法.

  • 标签: 琵琶 节奏 符号 敦煌 唐代 研究成果
  • 简介:(一)(1)作曲课就是作曲——课的矛盾统一体作曲既然是音乐创作,就自然应当突出一个“创”字。无论在主题内容构思上,或各种技术、手法的运用、表现上,都需要有最大的自由;但是,它同时又属于一门课程。所谓课程,就是在老师指导下,循一定渐进的教学程序学习。而这种教学程序,一般多采用已为较多数人经过较长期实践,又被证明较为科学、可靠的

  • 标签: 作曲专业 音乐院校 音乐创作 矛盾统一体 学习态度 主题内容
  • 简介:叙事方式的改变是洛秦博士名为①这本书的一个明确给出-从封面主角老黑人的孤影到书中每个章节的字里行间,从第一人称的贯穿始终到不同文本的交叉叠合,都在述说着一个不可重复的单数世界.

  • 标签: 美国社会 章节 博士 黑人 单数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