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从魏良辅给昆曲定腔定调起,昆曲艺术传播、流传的载体主要是文人士大夫这个群体,文人士大夫对昆曲的爱好推动了昆曲的兴盛与发展,同时也使昆曲走上了雅化的不归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审美品味影响着昆曲艺术形态的生存和发展。明中叶是一个人文思潮涌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张扬自我、呼唤人性,李贽的'童心'说和汤显祖的'至情'说激荡着文人士大夫的心灵,受此感召,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的转变,放任自我、及时行乐成为文人言行的座右铭。体现在具体方面,即对某种事物有着特殊的嗜好,这些嗜好有:'爱繁华,好精舍,好美

  • 标签: 文人趣味 昆曲文人
  • 简介:在中国封建社会,文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集团。他们上可言尧舜,直接参与统治,下可为寒士,关心百姓生活。但其共同特征是具有较为独特的品格。文人所尚,无不趋雅,尽管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信仰不同、遭际不同,但他们始终游居于封建文化的上层,我们现代人看到的封建文化遗产大多经由这个特殊人群的表述。发端于民间的文化形式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脱去粗俗鄙野之气,变为雅致堪赏之物。在职业习惯上,他们以文为杖,或论国家经营之策,或创诗词曲赋之章,在整个封建社会结构中,他们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 标签: 文人 中国封建社会 演出 昆曲 职业习惯 百姓生活
  • 简介:<正>在晚明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女性的美貌在文学作品中不断被强调,即使是元杂剧中的典型女性,如《救风尘》中的赵盼儿、《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剧作家突出的还是她们与恶人周旋的胆识和智慧。这与晚明传奇作家着力颂扬女性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才能是不同的。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更多呈现出平民化色彩的话,晚明传奇作家笔下的才女形象则体现出浓重的文人化特点。晚明大多数男性作家笔下的才女为何具有'文人化'特征,本文将探寻个中原因。

  • 标签: 文人化 才女形象 明传奇 双向建构 女性形象 戏曲研究
  • 简介:唐虞三代之始,人皆能因所感而歌唱,荆轲歌易水,离别唱阳关,上至君王,下到百姓,多知音好歌者。至商周时,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文人音乐逐渐剥离开来,文人音乐独立而成一派。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尤其不能忽略了文人对于音乐的创作和参与,经文人之手的北宋词调音乐,是文人音乐之代表。“文”的品格、气质和素养是文人音乐区别于其他传统音乐的标志之一。唐诗是酒,宋词为茶,歌词、音乐和典故中记录着宋代文人独特的艺术审美与细腻情感,“词调音乐”更注重于“音”与“心”之间的对话,以含蓄之情、中和之意、音外之音来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独有的艺术哲学。

  • 标签: 北宋 文人 词调音乐 传播 审美
  • 简介:寿州锣鼓于2006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调查寿州锣鼓的历史与现状,整理其锣鼓队组织形式、使用乐器、音乐结构,并对寿州锣鼓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建议。

  • 标签: 安徽寿县 寿州锣鼓 锣鼓经
  • 简介:<正>1989年第1期《中国音乐学》发表了中国艺术研究院1988年硕士研究生费邓洪的学位论文《含蓄与弦外之音》(上)。文章指出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中国文人音乐,又主要是古琴音乐的审美特性是含蓄与弦外之音。作者通过对较丰富的历史资料考察,探寻出这一美学规律。费文写道:“我们从中国文人对客体外物、主体情感、音乐形式及演奏要求的一系列态度上,可见出它所注重、所突出、所提倡的是——适中、平和、克制、收敛,有所退,有所隐,

  • 标签: 中国艺术 美学规律 中国文人 文人音乐 审美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
  • 简介:值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百岁纪念之际,作者研究其琴学研究成果《琴道》,认为高罗佩不以西方音乐理论来合理化中国的琴学传统,而以明代文人生活的整体品味体来衬托琴,为西方读者建构了以琴为中心的明代文人生活想象。

  • 标签: 高罗佩 《琴道》 文人想象
  • 简介:安徽音乐文化既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又有安徽地方特征.其中尤以民歌为最,其曲调往往是其他乐种吸取的对象,不少文人曾借助安徽民歌创造出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本文基于此,对安徽民歌做了简要的概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安徽民歌的发展历程做了梳理,探讨了其起源与发展,并从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安徽民歌的价值内涵,探讨了安徽民歌的艺术特征等.

  • 标签: 安徽民歌 历史渊源 艺术特征
  • 简介:二十世纪的文人知识分子普遍盛赞唐代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的伟大成果,那么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文人知识分子又是如何看待西域音乐的内传效果呢?查者表明,在唐代文人大夫的笔下既有对西域音乐的反复赞叹,也有讽谕、否定之声。唐代丝路文明的繁荣、衰落和社会民族矛盾的冲突变化,严重地影响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待外来异质音乐文化的心理情绪态度的主流倾向。

  • 标签: 盛唐音乐 文人士大夫 胡部新声 音乐融合 讽谕 夷夏相交侵
  • 简介:<正>乾隆南巡,江南官吏、富商们为了赢得皇帝的欢心,争新炫奇,铺张排场;还聘请江南名流创制新剧,以满足其观赏需要。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厉鹗、吴城、蒋士铨、朱夰、沈起凤、王文治等人都曾受聘创作承应新剧,今存厉鹗《百灵效瑞》、吴城《群仙祝寿》、王文治《迎銮新曲杂剧》、蒋士铨《西江祝嘏》等剧。由于承应主题特殊,剧作家大多利用丰富多彩、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

  • 标签: 王文治 朱夰 蒋士铨 厉鹗 乾隆朝 乾隆南巡
  • 简介:<正>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11月29日至30日,安徽宣城绩溪县教体局举行了首届中小学幼儿"校园十佳歌手"评选活动。来自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和民办教育机构的80余名选手参加角逐。参赛选手演唱的歌曲体现了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说唱脸谱》字正腔圆,动作有模有样,《花木兰》飒爽英姿,《妈妈的吻》饱含深情,《小毛驴》诙谐幽默,

  • 标签: 《花木兰》 诙谐幽默 民办教育 安徽宣城 有模有样 学校艺术教育
  • 简介:2007年11月27日晚,作为纪念黄海怀逝世四十周年·新世纪二胡艺术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胡志平二胡独奏音乐会”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成功举行,舞台上胡志平物我两忘的心境,演奏中所体现出的虚实动静、妙味神韵撼动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灵。胡志平作为一位学者型的演奏家,长期以来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些审美范畴以及许多民间乐种的曲目、风格、表现手法的深入研究,都在这场令人关注的音乐会上再次得以可靠应证并注入可贵的新的诠释。文章从“揽古今于一怀,抒‘新文人音乐'”、“一曲《江河水》,万马追海怀”、“骨象之境、怀琴若风”三个方面对音乐会进行了评析。

  • 标签: 二胡 新文人音乐 胡志平 音乐会
  • 简介:<正>现今,《白兔记》有五种流存的全本,分别是:一、《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1967年上海嘉定县发现的明代成化年间北京永顺堂刊本,以下简称为"成化本"。二、《新刊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大全刘知远》,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福建建阳詹氏进贤堂重刊,以下简称为"风月本"。三、《新刻出像音注增补刘知远白兔记》,明代

  • 标签: 青阳腔 白兔记 富春堂 安徽省徽剧团 徽池雅调 歌林拾翠
  • 简介:卡洛林时代(约8世纪中叶-9世纪晚期)是欧洲中世纪政治、社会和文化史的重要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西方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卡洛林时代的许多文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西欧天主教仪式音乐的实践、理论与观念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是欧洲音乐艺术的真正滥觞,许多典型的“中世纪”式的要素从这一时期开始,真正进入到了基督教音乐的肌体之中,并在随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缓慢发展和衍变,即便是在经历了近代与现代社会的剧烈转型之后,时值今日,依然依稀可辨。本文试图从结构性史学观念的角度,观察从查理大帝时期直至诺特克·巴布鲁斯时代,法兰克人的音乐活动的物质与心理基础,寻觅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典型的“中世纪”特征,并将其中一些结构性要素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类似现象进行对比,从而更生动地理解欧洲音乐文化从源头开始就具有的某种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中所包含的巨大潜质。由此,将会展现出“中世纪音乐史”这一断代史学科不同于之后时期的性质,以及汉语语境下的学者在探索这一学术领域时可能具备的优势与空间。通过这一研究,或许会更深入地揭示宗教仪式音乐之于西欧文明的某些本质性意义。

  • 标签: 卡洛林文艺复兴 文人音乐 查理大帝 诺特克·巴布鲁斯
  • 简介:渔樵形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中隐逸文化的集中反映,成为文人寄情山水和精神净化的象征性符号,是他们人格精神和审美品位的外化。有关渔樵的文人音乐作品透出“隐”和“逸”的思想,具有儒道兼济的哲学基础。

  • 标签: 渔樵 文人音乐 象征意义 隐逸
  • 简介:中国戏曲走向西方世界有三个途径:一是中国戏曲到国外去演出;二是中西方戏剧界人士和学者用西文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戏曲;三是西方人在他们自己的舞台上搬演中国传统戏剧并在他们自己的戏剧里运用中国戏曲的内容与手法。本文属于第二途径的范畴,评述英语文本中介绍、认识和研究中国戏曲的各个历史时期。英语是一个大语种,影响到世界上最广大的地区,其他西方语种中的经典都已被译成了英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英语文本介绍中国戏曲的情况就大致上了解了西文文本中认识中国戏曲的情况。

  • 标签: 中国戏曲 中国戏剧 英语世界 戏剧人物 舞台 戴维斯
  • 简介:长期以来,中等戏校的语文教学与普通中学泾渭不分,致使教学与艺术培养发生一定的偏差,这就很难达到为培养各类艺术人才服务的目的。如何区分这两种语文教学呢?苏联教育家贝库宁说:“教学就是在传达情感,用情感来塑造学生。”从审美的角

  • 标签: 审美情感 审美想象 天上的街市 艺术人才 中学语文教师 心理反映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改进和更新教育理念,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引进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 标签: 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