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  在古代中国,任何一种艺术门类,只有文人介入参与创作和品评,才能提升其品位,从工匠的层面跃升为艺术的境界.明显的例子是绘画,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彩陶时代就已经有了较为可观的创作,而只有到了东晋前后才开始有文人介入创作和品评,号称"才绝"的顾恺之不仅创作有杰出的成就,所作画论也有相当的地位.……

  • 标签: 书法连载 文人书法 文人文人
  • 简介:文人的素质决定"文人书法"的前途。当代"文人书法"的式微,首先是文人素质的差异所至。我们需要淳厚、雅逸的"文人书法",就要求当代文人书法家必须与传统文化气质相融通,必须掌握中国书法的书写技术要领,必须具有忧患与慈悲的情怀,必须了解并且能够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必须具有关怀的能力和思考的习惯。

  • 标签: 书法前途 决定文人 文人书法
  • 简介:经历史无前例的十年文化浩劫之后,中国画终于走上了自觉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里,中国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画家们被压抑太久的创造力象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各种新的思潮、流派不断涌现,中国画坛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也都由于自己的急迫与张皇留下了简约化与片面性,这一切都显示出目前还仍旧处于一个中国画再发展的过渡时期的特征。他们共同推进了中国画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向多元的演进。如何评价二十年来中国画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画向何处去,《艺术批评》栏目真诚欢迎您的直抒胸臆与放言无忌,但有一点,必须是基于学术的。

  • 标签: 新文人画 中国画 文人画家 艺术批评 二十年 发展道路
  • 简介:有这么一则不是笑话的笑话:有学生问一位文学系的大学者一首李白的诗。这位李白研究专家沉吟一番,回答说:“这是李白早期的诗作,不属于我研究的范畴。我只研究李白最后十年所创作的那一部分诗歌”。对于一名学者来说,这似乎是理直气壮的回答:我的研究当然得有某个领域。近代以来,学术转型的最重要的标志便是通才的隐退和专家的登场。人

  • 标签: 知识分子 韦伯 政治人物 学术转型 近代以来 人文传统
  • 简介:文人画是当代中国画艺术中一种新的思想浪潮和艺术实践,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被反复讨论,成为当代画坛上的一个热点现象。其价值并非在于画面效果的尝试表现,而是其对文人精神的延续和探索。本文通过分析新文人画的由来,比较其与传统文人画的不同,从而明确新文人画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新文人画 文人精神 独立 自由
  • 简介: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它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一个交集。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是谓文人画乃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

  • 标签: 文人画 中国绘画 山水画 人物画 中国画 花鸟画
  • 简介:从魏良辅给昆曲定腔定调起,昆曲艺术传播、流传的载体主要是文人士大夫这个群体,文人士大夫对昆曲的爱好推动了昆曲的兴盛与发展,同时也使昆曲走上了雅化的不归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审美品味影响着昆曲艺术形态的生存和发展。明中叶是一个人文思潮涌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张扬自我、呼唤人性,李贽的'童心'说和汤显祖的'至情'说激荡着文人士大夫的心灵,受此感召,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的转变,放任自我、及时行乐成为文人言行的座右铭。体现在具体方面,即对某种事物有着特殊的嗜好,这些嗜好有:'爱繁华,好精舍,好美

  • 标签: 文人趣味 昆曲文人
  • 简介:文人有多种类型。有的文才不错,但除了对文的偏爱,其他方面则缺乏兴趣爱好,也没有多少特长。有的既擅长文,还兼及旁业。如果说前者是专才,那么后者则是通才。"文"的范围很大,倘若分得细一点,所谓"专才",也有涉猎窄与博之分,有的只着眼于某一门类,有的则精通多门。所谓"通才","通"的范围也有所不同,有的在文史哲领域是通才,有的除了文这一本行,在社会其他领域也卓有建树。

  • 标签: 文人综合 综合素质
  • 简介:文人画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画在新历史形态、新文化语境中的产物。相比传统文人画,新文人画回避主题性的绘画,摒弃使命意识,从传统文化中吸允精髓,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与文化的追求,多方面实践传统文人思想和经典艺术形式。

  • 标签: 叛逆 继承 风格 平淡天真 清新
  • 简介:黄易作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考古家,其存世绘画中山水画为数不少,古今多有佳评,且“文人气”始终是第一位的,“金石气”则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黄易晚年成熟时期的作品更是以“简、淡、逸、意”四字为特色。

  • 标签: 黄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书斋 文人 乾嘉时期 金石气
  • 简介:  文化素养,是文人书法的价值支撑;人格迹化,是文人书法的美学特征.  孔子为文人定调: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文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助人伦,成教化.价值观念以此为核心,当然影响了文学艺术.对书法审美来讲,缠绕着过多技术要素的结字,轻易输给了饱含生命热情的简练、朴茂的线条.  ……

  • 标签: 书法理由 怀念文人 文人书法
  • 简介:因为提倡文人书法,提倡文人们多写手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叫好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讥讽者也有之。在讥讽的声音里,"穷酸"二字颇为刺耳。君子固穷,自古中国文人,是和穷联系在一起的。当然,穷有两层含义,一是达的反义词,一是富的反义

  • 标签: 文人穷酸 穷酸富足
  • 简介:因为提倡文人书法,提倡文人们多写手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叫好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讥讽者也有之。在讥讽的声音里,“穷酸”二字颇为刺耳。君子固穷,自古中国文人,是和穷联系在一起的。当然,穷有两层含义,一是达的反义词,一是富的反义词。达和富是孪生兄弟,而穷途落魄和穷困潦倒又是难兄难弟,所以将两层含义混为一谈也并无不可。

  • 标签: 文人书法 中国文人 孪生兄弟 反义词 讥讽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陶瓷艺术中文人趣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文人趣味是活跃于中国近古以来陶瓷艺术发展中的巨大潮流,在特定的历史与文化环境中,积淀了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文章通过文人趣味发展的三个阶段——浅绛彩时期、珠山八友时期、新中国文人瓷艺时期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它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充分挖掘它精神自由的主体性、立品高超的文化性、致广精致的审美性、艺术思维方式的执中性等方面本质内容,将给予我们于无穷的启示。

  • 标签: 文人趣味 陶瓷艺术 浅绛彩
  • 简介:“雅集”对明代文人而言是世俗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雅集图”中的明代文人在视觉上却分化出两种判然有别的审美趣味。一类表现为对参与雅集文人的身份标榜.画中人物以格式化的端坐身姿见之于繁花锦簇、文苑芬芳的园林环境中:另一类则极力消解文人原有的生存姿态,以简略甚至不辨面目的形象置身在山野丛林。雅集图像审美趣味的分化意味着明代”雅集”本身的从俗化进程加速.也是明代世俗风气之变的文化表征。

  • 标签: 雅集 雅集图 文人审美趣味
  • 简介:近十多年来,中国画的前途一直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中国画艺术的探索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在此之际,文人画在经历了一千多年兴衰荣辱的历程后,再度成为人们关注与探索的热点。文人画能否再度成为中国画艺术的主流?抑或文人画像一座经历了千年风霜雨雪而仍不坍塌的老房子、古

  • 标签: 传统文人画 文人画家 中国画艺术 新文人画 衰落 审美趣味
  • 简介: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宋代及宋代以后,中国画坛上涌现出一支独树一帜的画派——文人画。文人国亦称“士夫画”,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艺术。当时这些文入画画家主要出自中国封建社会中掌握文化的懦士,即士大夫、学者、诗人,他们同时又是画家,他们的文化活动包括编写史传、注释并传布经书、创作诗词厦各类文学作品。

  • 标签: 文人画 宋代 中国封建社会 文化活动 文学作品 历史画卷
  • 简介:在中国封建社会,文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集团。他们上可言尧舜,直接参与统治,下可为寒士,关心百姓生活。但其共同特征是具有较为独特的品格。文人所尚,无不趋雅,尽管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信仰不同、遭际不同,但他们始终游居于封建文化的上层,我们现代人看到的封建文化遗产大多经由这个特殊人群的表述。发端于民间的文化形式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脱去粗俗鄙野之气,变为雅致堪赏之物。在职业习惯上,他们以文为杖,或论国家经营之策,或创诗词曲赋之章,在整个封建社会结构中,他们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 标签: 文人 中国封建社会 演出 昆曲 职业习惯 百姓生活
  • 简介: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作为一位精通诗文书画的著名文人,苏轼(1037—1101)曾为韩、李思训、吴道子、徐熙、文同、郭熙、王诜、李公麟、惠崇等多位唐宋著名画家写过题画诗。其中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和《惠崇〈春江晚景〉》,尤为脍炙人口。

  • 标签: 吴道子 文人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