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我学习书法已经二十多年了,回顾自己的学书心得,与我多年坚持学习传统、坚持临帖是分不开的。说到传统,我觉得要在“一”和“二”这两个问题上多思考。“一”是什么呢?古人说:“吾道一以贯之。”我觉得“一”在书法上就是我们学书要遵循的法度,中庸自然,过犹不及。最开始学书法的时候不敢写,没懂什么是自然,就是描画,写字做作、故意、放不开、不自然、写不到位。熟练以后,便热衷于抒情,往往用力过猛,也不知道如何能控制住笔,也把握不好这个度,总是写过。

  • 标签: 学习传统 “一” 一以贯之 书法 “二” 自然
  • 简介:当收到《青少年书法》谷松章主编“从临摹到创作”栏目的约稿函后,经过仔细思考,确有很多心得想与读者分享,因为对我来说,临摹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对古典的学习,体验古人的心境与书写情怀,用书写的方式沟通古今,这时候,纵向的历史浏览与对话比横向的时代同好交流还要诱人,深入其中,意与古会,便能在历史上的任何节点驻足观望,一幅幅风景美不胜收。

  • 标签: 赵孟 青少年书法 临摹 书写 历史
  • 简介:高雅凝练,谨严旷达.笔墨娴熟而有神采.这是李同安工笔花鸟画给我的总体感受。在当今工笔花鸟画坛,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古意入画,重传统笔法,强调高古幽深的意趣、学养进行创造;二用现代丰富的岩彩改良中国画原有色彩,吸收西方颜色和民间用色,塑物造景,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三把传统手法和现代文化融会贯通,

  • 标签: 高雅 工笔花鸟画 儒生 视觉冲击力 融会贯通 现代文化
  • 简介:"道与"是中国古代艺论中最为关心的课题。物我无间,道为一,进乎道,道存于道观念,反映了古人对技术达于艺术的创作过程的深刻体验。艺术创作进入了由进道的境界时,心与物的对立消解了,手与心的距离消解了,功利目的对人的精神制约消解了……艺术创作过程真正成为了一种妙合无间的自由人生体验过程。在一切艺术创作中,"道"是人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是艺术家首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没有过硬的

  • 标签: 有感于油画 油画技
  • 简介:<正>“忠王李秀成像”,是去年构图課作业“历史人物紀念碑設計”的继续。任务在于能反映和表現一些鮮明而具有教育意义的英雄形象。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祖先的光輝业績,因而引起民族的自豪感,并激励人們更热爱祖国,更热情地英勇地去完成社会主义建設事业。为什么要做李秀成像自幼在江浙农村里听到过一些有关“長毛”的故事。入学以后,课本知识使我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有深厚的印象。解放前,一直受剝削和受压迫的农家子弟,幻想着理想世界的出現。并且我亲眼见到过外祖母強迫未成年的姨母緾足,悲慘情景至今也不能磨灭。因此,对那些“反对迷信、反对

  • 标签: 英雄形象 李秀成 英雄气概 太平天国革命 民族英雄 南京
  • 简介:所谓“杂书卷册”,即同一作品中兼有不同书体、书风的文字,吴门书家祝允明、文徵明、文彭等人多有这类作品存世。本文对明初至明中叶的杂书卷册进行了梳理,认为其间存有从“书体之杂”到“书风之杂”的转变,吴门书家有意隐藏个人风格,追求风格的多样性。一方面,它是书家炫与职业化的体现,为满足不同功能、场合或形式的书写,书家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另一方面,杂书卷册代表了新的视觉形式,与当时文人的书画鉴赏活动和题跋写作有关。通过与受书人及观看者的互动,杂书卷册成为书家才能与艺术形象的缩影。

  • 标签: 杂书卷册 祝允明 文徵明 文彭 职业化
  • 简介:2014年中法建交50年之际,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隆重举办了"赵溅球中国画欧洲巡回展"。2015年初冬值中国与尼泊尔建交60年之际,赵溅球又于金秋时节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尼泊尔艺术委员会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赵溅球尼泊尔写生中国画展"。这次展览是赵溅球艺术探索成就上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尼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崭新的篇章。

  • 标签: 中法建交 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委员会 鲁塞尔 尼文 巡回展
  • 简介:上学期间,我曾沿黄河一线考察。从敦煌到龙门,在石窟雕塑与壁画上,我看到了无数的线。翻开人类艺术史,时时可见线的轨迹。对色的审美感受在旧石器时代即已经开始,而对线的审美感受的充分发展则要等到新石器时代制陶时期。色与线是造型艺术中的两大因素,比较起来,色彩似乎是更原始的审美形式,因为人对色彩的感受基础是动物性的自然反应,而线条的领会则需要更多的观念、想象和理解的成分和能力。所以,作为造型手段,线是比色更进一步也更纯粹的语言。

  • 标签: 线条 审美感受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造型艺术 审美形式
  • 简介:中国绘画艺术从最初的原始洞穴壁画开始,就选择了线作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画对于线的热情与偏爱也融入几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中.从远古时期的象形文字、彩陶绘画到顾恺之、齐白石等各代名家.无不以各种线的变幻组合作为绘画语言。因此.中国画被称为线的艺术。然而.在当今这个中西方文化交织的时代.随着世界多样性艺术的融合,中国画呈现出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大量以浓郁的色彩、丰富的肌理所形成的具有视觉美感的中国画作品.压倒了传统的以线型为主的中国画作品.充斥着艺术市场。在这时,重新审视中国画中线的魅力也就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 标签: 线型 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画 世界多样性 中西方文化 象形文字
  • 简介:本文由贾又福山水画的笔墨特色谈起,拽出笔墨是具有深刻中国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的特有载体。笔、墨、宣纸是笔墨生成的具有主动性的媒介。宣纸是画家创作时的对话者和合作者。现代中国画已形成多元化发展。

  • 标签: 笔墨 绘画理论 中国画 文化内涵
  • 简介:现代线描是现代绘画中难度较高的一种形式:为什么说难度高?因为现代线描对感觉的要求最纯.对技巧的要求最低.要“全凭感觉”去作画。

  • 标签: 线描 现代绘画 感觉 作画
  • 简介:想要了解中国艺术家谭平的作品,可以从一幅他在1987年创作的、名为《抽象》的小尺寸铜版画开始。20世纪80年代未的中国,艺术家徐冰日复一日地雕刻“天书”造汉字;而吕胜中,正谨慎地走向对中国传统剪纸的颠覆。彼时刚27岁的谭平,却创作出一件完全脱离中国艺术传统元素的、“纯粹”的作品,这种“彻底”的创造在今天看来意味着艺术家内心强大的自由精神。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越界 游戏 中国传统 艺术家 传统元素
  • 简介:线是表现形象最简便、最直接的绘画手段,它在绘画艺术中始终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学好用线绘画,认识线条是关键。只有学会了这个基本功以后,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绘画创作。

  • 标签: 第一课 朱博 波浪线 交叉线
  • 简介:<正>请你观察一下你周围的窗帘、花布、生活用具上,有哪些线是波浪线,并尝试运用波浪线画海水。

  • 标签: 波浪线 生活用具 层次感
  • 简介:<正>作者对猫头鹰方中见圆、圆中有方的处理,使画面显示出极强的顿挫感和节奏感。何星星(11岁)运用了长线和短线交错使用的方法,很好地表现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疏密关系。

  • 标签: 层次感 画面显示
  • 简介:<正>第二课线的变化掌握线的特性是学习用线绘画的基础,了解线的各种变化是学习用线绘画的关键。各种线条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使作品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下面我们将带领你欣赏一些小朋友的作品,请你细细体会。

  • 标签: 画面效果 处理方法 外形轮廓 化基
  •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于右任倡导发起标准草书运动,组织了'标准草书社',出版发行《标准草书》,并且于此后数十年间亲自致力推行。本文试从标准草书产生之文字改革运动的背景梳理其脉络,分析标准草书的基本观点,以及于右任'广草书于天下,以利制作而新国运',以'易识、易写、标准、美丽'原则便于习草者触类旁通,从而实现以'标准草书'作为革新文字的历史意义。

  • 标签: 于右任 文字 标准草书 革新意义